三大巨头围剿之下,进退维谷的松果出行

几年前,共享单车的一阵风,吹醒了很多投资者,让共享经济盛极一时。在各大互联网企业都躬身入局,却陷入长期烧钱却难以盈利的大背景下,松果出行瞄准了县级的下沉市场,在共享出行这个赛道杀出一条血路。

有很多人将其快速盈利视为是其错位竞争带来的幸运。不过,松果出行创始人翟光龙将其目前的成功,归结为战略选择背后的“认知差”。据了解,2014年,翟光龙选择在交通出行领域进行共享模式探索,并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顺风车产品——天天用车App;后于2017年底成立松果出行,开始聚焦在共享电单车领域进行深耕。

在他的认知里,松果出行聚焦“电单车”而非普通自行车;而且,松果出行聚焦“县域下沉市场”而非一、二线城市。两大战略让松果出行在县级市场站稳脚跟。

不过,看似风光的松果出行,却正在面临三大巨头的挤压,可谓压力山大。众所周知,目前行业内的哈啰、青桔、美团如三家马车,来势汹汹的杀入了共享出行的赛道,并逐渐由一二线城市,覆盖到三四线。而其背后,却是阿里、滴滴、美团这样个顶个的大资本、大财团。此时的松果出行,显然如夹缝中求生存,其未来能走多远,恐怕胜负难料。

1

成也“县域”,败也“县域"

一直以来,松果出行被视为是出行界的“快手“,其攻打县级市场如蚂蚁搬家,甚至逐渐渗透到全国各地的小乡镇。也正是这样的定位,让其避开了早期各大巨头在一线城市厮杀的锋芒,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此前,IPO早知道报道称,据多个独立消息源透露,共享电单车服务商松果出行正计划今年赴美上市,已选定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协助其完成IPO工作,预计募资规模为3亿美元。

不过,在继共享住宿爱彼迎、共享充电宝怪兽充电、共享网约车滴滴出行上市后,哈啰出行、嘀嗒出行等共享经济概念公司纷纷扎堆IPO的大环境下。因为局限于县级市场而缺乏流量的松果出行,能让投资者买单吗?这恐怕得打一个问号。

在资本方面,与天天用车融资不断的情况所不同的是,松果出行的融资频次相对较少。

共享单车风口的衰败以及滴滴美团等巨头的入局,使得共享单车概念不再受到资本追捧。据天眼查App公开资料显示,松果出行成立至今仅完成一轮融资。

据「于见专栏」分析,松果出行很少获得资本加持的可能原因有二,一方面其布局县域市场,有一定的资金循环能力,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其成立三年之后便传出上市消息,或许意味着,翟光龙眼中的松果出行已具备足够成熟的商业模式。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过气”的共享出行模式,已有三大巨头涉足,资本再度加码与其血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十分谨慎。

而且,从行业日均骑行次数来看,松果出行的优势并不明显。

松果宣称是国内最早的共享电单车产品,主要聚焦于下沉市场而非一线城市。据其发布的数据称,截至2021年3月,松果电单车已经落地全国24个省、近1000个县城,注册用户近5000万,每日骑行达300万人次,用户累计骑行约26.3亿公里。

与之对应的是,哈啰电单车入驻城市超400个,用户累计骑行量超56亿公里,根据其招股书披露数据计算,2020年哈啰电单车日均骑行次数约为309万次。

此外,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1年3月,滴滴旗下的青桔电单车日均使用约380万次。而美团在300万次左右。也就是说,松果出行电单车的日均骑行次数不及青桔和哈啰,与美团不相上下。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2020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报告》,截至2020年10月,中国共享电单车市场不同平台订单交易指数显示,青桔、哈啰和美团分别以42.5、37.6和18.6的交易指数分别位列前三,其他品牌交易指数仅1.3(共享电单车交易指数是根据平台交易的订单数、购买买家数、指定时间内的复购率等综合计算所得)。

这也就意味着,在电单车领域,位列行业前三的是青桔、哈啰和美团;而松果出行则被归类为“其他”,地位与上述三者甚至不在一个量级。

虽然在今年1月底,翟光龙对外透露,松果出行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全面盈利。然而,青桔、哈啰和美团这样的行业巨头仍在亏损边缘苦苦挣扎,要知道,即使是阿里资本加持的哈啰单车,2019年毛利转正后也不及10%。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对其公布的盈利数据表示质疑,其大规模盈利或将不可持续,而其短期的盈利,也不过是在其规模不及青桔、哈啰和美团的前提下,徒有其表的虚假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两轮车市场上,有一个公认的逻辑,那就是车辆投放数量和分布直接关系到用户触达程度,这也是共享电单车的核心竞争壁垒所在。

而目前松果出行之所以尚能盈利,是因为其投放量相对较小,一旦开始扩大运营规模和投放范围,加大车辆投放数量,运营成本会随之升高,每辆电单车的周转率下降,其盈利也将大打折扣。

其次,共享电单车赛道日渐拥挤,三巨头及其他众多竞争对手正加速进入三四线城市。据报道,2021年滴滴(青桔)计划投放200万辆电单车,美团计划投放超100万辆电单车,小米生态链企业九号公司也入局了两轮电动车领域。

而主攻下沉市场的,也并非只有松果出行这样的玩家,密步、骑电单车、喵走、享骑、小遛共享等创业公司等也如雨后春笋。这也意味着,即使保持现有的运营规模,松果出行“在县域市场的行业领先地位”已经遭到来自各方的威胁,随着松果出行市场整体投放车辆的增加,不排除松果出行亏损的可能,其可持续盈利能力也是摆在面前的一道显示难题。

反观三大布局在共享出行上的布局,是从一二线下沉至三四线、县级地域,有了其在一二线市场为其下沉市场的业务输血,也将有了与松果出行这样的长尾企业打持久战的底气。

然而,松果出行由下沉市场上浮至一二线,几乎没有可能。因此,局限于县级市场,也许是其宿命。因此,曾经令其快速崛起的县级市场,正在成为束缚其发展壮大的阻碍。而有限的县级市场,目前已经烽烟四起,被困在小县城的松果出行,反扑的机会显然已经不多了。

2

电单车市场趋于饱和,松果出行逼近流量天花板

共享电单车巨头的几番同台竞技下来,电单车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的角逐。除了传统的雅迪、小牛等电动车品牌已经占有很大部分的家用电单车市场外,共享电单车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小。

而松果出行的产品结构单一,其也已经陷入了流量与资金的困局,并短时间难以有破解的法门。

数据显示,整个电单车的市场空间已经趋于饱和。根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于2020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已投放共享电单车总量约500万辆。其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已投放共享电单车数量占比为50%,大部分中东部省份县级以上区域投放比例超过70%,个别省份接近100%。

另根据艾媒咨询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将超过800万辆。松果出行如果仍因目前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或者抱残守缺偏安一隅,电单车市场触及天花板已经并不遥远。

而如今下沉市场的竞争甚至超过曾经战乱纷争的一线城市。与互联网巨头庇护下的青桔、哈啰、美团相比,松果出行显然既没有流量入口优势、也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其品牌优势与价格优势也荡然无存。

例如,在流量方面,松果出行与哈啰电单车、滴滴青柠、美团相比,相形见绌。背靠支付宝这一月活跃用户超7亿的超级平台,不仅有着免费导流的优势,也有免押金的信任背书。甚至如今的哈啰单车,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一家共享两轮车服务商,更是向着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方向迈进。

而青桔电单车则背靠滴滴的流量池和出行场景的得天独厚优势,让其出行基因在共享电单车领域再次大放异彩。另一个巨头美团,则更是掌握了本地生活服务大平台的核心流量入口,实力不容小觑。

与松果出行获客成本相比,这些平台的成本几乎为0,由此这些平台也将在盈利模型与毛利率上,比松果出行更占优势。因此,业内有专业人士分析,松果出行与奔赴美股资本市场,并非是其发展到了巅峰,反而是其在发展资金上捉襟见肘、增长乏力带来焦虑的直接表现。

尽管其创始人翟光龙认为在共享电单车行业,流量逻辑已经被证实是失败的。但是不得不看到的是,巨头的规模效应,在不断的降低其共享电单车模式的边际成本。

反观松果这种独立运营的模式,不仅对资金需求量大,而且资产过于笨重。一旦大规模扩展,无异于背着包袱前行。这与巨头轻装上阵,仅仅靠流量大江山的模式相比,显然是压力山大的。

而且,松果扬言要做全产业链的共享模式,勇气固然可嘉。但是毕竟有雅迪、小牛这类电动车品牌霸占市场。当各大巨头将共享电动车这个市场蚕食殆尽的时候,或许就是松果出行的出局之日。

据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在车辆硬件技术安全性、用户安全建设体系等方面,松果出行不敌三巨头。由此可见,在电单车市场趋于饱和后,松果出行也在巨头的夹击下,面临流量逼近天花板的困局,而其在县级市场的行业地位,也因为互联网巨头瞄准下沉市场,而变得岌岌可危。

3

投诉不断监管趋严,松果出行暗藏危机

松果出行面临的问题,还不只是宏观层面。其在软硬件技术、安全性方面与三巨头相比,也略逊一筹。甚至其所遭受的投诉量,也相比其它玩家更多,而且居高不下。

据观察,互联网上关于共享电单车出行的投诉随处可见。以新浪黑猫为例,松果电单车的投诉量有848条,而青桔电单车、哈啰助力车、美团电单车的搜索结果则均不及500条。

而作为共享电单车的共性问题,停车难、电池续航差、平台收费高/退押金难等问题也成为用户投诉的高发区、重灾区。而因此导致的用户体验问题,也是用户难以言说的伤。

以其临时停车收费及域外收费为例,用户的吐槽之声就不绝于耳。例如,有用户在网上投诉,当电单车骑出规定区域,没有任何提示,就进行挖外收费,涉嫌霸王条款。

另外,「于见专栏」注意到,在消费保平台,也有非常多用户投诉松果电单车,在扫码时提示电量充足,但是半路却断电,即使踩车将车骑行至可停车区域,还是收费了23元。投诉的也是其霸王条款,乱收费。

据了解,这些普遍现象的背后,既有共享电单车运营方的不力,也有国家政策监管的因素,导致官方扭曲了一些政策规定,让其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众所周知,一线城市一直是共享电单车的禁区,因此在北上广深很难看到共享点电单车的身影。虽然下沉市场并无明确禁令,但是国家与地区表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文件,也是接二连三。因此,停车难、乱收费也成了共享电单车项目的头号难题。

2017年8月2日,交通部、中央宣传部等十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共享单车、电单车的市场投放、运营进行了系列规范。

随着该指导意见的出台,北京、长沙、上海、杭州等城市纷纷发布相关文件,督促企业在限期内整顿、甚至清理、回收共享电动自行车。2020年11月底,长沙多部门约谈了6家共享电单车企业,清退长沙街头46万辆共享电单车,保留上牌的6.5万辆共享电单车。

由此可见,电单车的投放与运营,已经在全国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嫌弃”,很难找到良性的生存土壤。而因为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由此带来的,也是松果出行这类企业的内忧外患。

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之所以不鼓励共享电动车,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车辆普遍超标、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火灾安全隐患突出、车辆运行安全风险高、电池污染等问题严重。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松果出行因为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问题导致的法律纠纷已超10余起,而因为运营过程中,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被诉事件共8起。因为松果电单车导致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也是屡见不鲜。

因此,松果出行不仅面临监管越来越难的发展局面,而且陷入用户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危机。而其用户口碑的持续下滑,投诉声音越来越大,也是其品牌遭遇信任危机的强烈信号。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其继续加大拓展县级城市的步伐,这种危机与风险只会越来越大。各种重压之下,松果出行已经陷入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4

结语

早年,松果出行因为布局县域市场而捞到了第一桶金,并且在巨头林立的共享出行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不过,在三大巨头都不约而同瞄准下沉市场的当下,其优势与短板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其原本的市场也在逐渐被巨头吞噬,留给其发展的空间,也必将越来越小。

马太效应之下,松果出行的发展恐怕不能再靠幸运,而需要精细化的运营。只是,率先盈利的松果出行恐怕不会偏安一隅,而是意欲拓展产业链上游业务,甚至构筑产业生态。

不过,重资产运营模式对于松果出行来说,面临的最直接的难题将是大量的资金。因此,其选择上市募资或许只为续命。其在资本市场恐怕很难讲好故事,让投资者信服并甘愿买账。

而乐观的分析,即使松果出行成功赴美上市,获得“共享电单车第一股”的称号,但上市或许并不是终点,更不会成为其高光时刻。这从另一个共享模式上市的企业怪兽充电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就可以窥见一斑。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愿松果出行,不会因为其激进而重蹈覆辙。

同步更新以下平台

雪球 丨 搜狗号 丨 人民号 丨 新浪看点

学习强国 丨 同花顺财经 丨 凤凰号 丨 艾瑞网

蓝鲸财经 丨 中金在线 丨 云掌财经 丨 企鹅号

界面新闻 丨 澎湃 丨 品途网 丨 科技先生

富途牛牛 丨 老虎证券 丨 Twitter 丨 大风号

潮起网 丨二牛网 丨 大鱼号 丨 易车网 丨 钛媒体

百家号 丨 今日头条 丨 搜狐号 丨 网易号

价值中国 丨 CnBeta 丨 腾讯博客 丨 虎嗅网

新浪微博 丨 脉脉 丨 封面新闻 丨 天极网

蚂蚁财富丨 一点资讯 丨 哔哩哔哩 丨 知乎

通信人家园 丨天涯论坛 丨 新浪博客 丨 财富号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

  • 松果出行的县城故事,能讲通吗?

    ©潮观科技(ID:zume6364) 作者|周越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出行又到一个高光时刻.而且不同于2018年之后留下的一地鸡毛,如今的共享出行似乎正到了丰收的时候. 一方面,4月24日,哈 ...

  • 青桔与哈啰加码后,共享电动车市场再迎“三国杀”

    从行业初期的"色彩大战",到押金风波后的一地鸡毛,共享单车领域无疑也已经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并在最后仅仅只剩下了寥寥无几的头部平台,也使得其行业格局由此趋于稳定.而在这其中, ...

  • 松果出行:战略选择背后的“认知差”

    砺石导语:松果出行在交通科技领域长期深耕,形成产业Know how,在共享电单车行业与其它玩家之间存在明显的"认知差",这决定了其与行业完全不同的战略选择.当前,松果出行在下沉市场 ...

  • 独家|松果出行计划今年赴美IPO,主打下沉市场的共享电单车服务

    已连续两年实现规模化盈利.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IPO早知道>从多个独立消息源获悉,共享电单车服务商「松果出行」计划今 ...

  • 松果出行拥抱“北斗”助力共享智慧出行

    无人机.自动驾驶扫地机.搭载北斗系统的高精度抗电磁定位屏蔽服--9月16日,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正展出一系列北斗系统成果产品和应用,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一抹橘黄色格外显眼.这是来自北京的共享电单车企业松果出 ...

  • 共享电单车冰火两重天:北上广禁入、三四线蔓延

    共享电单车是满载流量与盈利可能的好生意,巨头正在发力,但监管保持审慎,毕竟共享单车的故事还历历在目 文 | <财经>记者 王静仪 编辑 | 施智梁 陈女士走近一辆共享电单车,先晃晃车把,绿 ...

  • 面临监管压力的共享电单车,技术创新或才能破局

    在此前共享单车的"彩虹大战"落下帷幕后,原本以为只会剩下黄绿蓝的共享单车行业,很快就迎来了颜色更加丰富且.品牌各异的共享电单车.据相关报道显示,去年长沙街头曾一个月内激增十万辆共享 ...

  • 哈啰出行启动IPO,边界拓展如何直面市场竞争

    在此前互联网行业中颇受外界关注的领域,共享经济在火热之时也诞生了包括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公寓,甚至是共享雨伞等细分赛道.而在这其中,共享单车无疑也成为了最受关注的领域,发展初期五颜六色的&quo ...

  • 5000 万用户、日订单 300 万,下沉市场又出现一个「隐形小巨头」?

    用「产业逻辑」匹配对应的市场. 近几年互联网公司有一个设定,越是关注在「下沉市场」的公司,越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被研究的对象,拼多多和快手都属于这一类.现在,共享出行也有了一个案例,值得去探讨关注. ...

  • 狂烧300亿,只剩3家,中国新四大发明成功了吗?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这几年变化最大的是哪一个?不是高铁.电商.支付宝,而是共享单车. 现代城市居民离不开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发挥着像人体毛细血管一样的基础作用,不仅方便 ...

  • 美团、青桔、哈啰共享单车“三国杀”,谁才是混战最后的赢家?

    在经历了2017年.2018年的疯狂之后,摩拜与ofo两个共享单车双雄已经灰飞烟灭,整个共享单车市场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不过,在经历了洗牌之后,三个后来者哈啰.青桔和美团成为了共享单车市场新的竞争者, ...

  • 缺失的运维,困顿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行业这几年来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此前红极一时的小黄车OFO,如今还有很多人的押金没有退回,而曾经和OFO割据市场的摩拜单车,在卖身之后也几乎已经消失不见. 但是这几年来,在一 ...

  • 共享电单车玩法变了,烧钱行不通,下沉成关键

    共享出行企业哈啰出行终于赴美上市,这件事情还是让我颇感欣慰,因为这可以真正的为过去的共享单车模式画上一个句号了,不然这么一个烧了千亿的市场,最后都没能剩下一个硕果,无疑会让人感到有些落寞.   可以说 ...

  • 紧盯两轮市场不放,滴滴与美团又要争起来了?

    在最近这十年里,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竞争最为激烈,尤其是在花钱方面拿出了"有目共睹"水平的,无疑就是"吃"与"行"两条赛道.围绕着" ...

  • 【行业动态】北上广深不相信电单车,共享单车终究走向"死"胡同?

    共享电单车的症结在哪? 文|大延岩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解决了出行最后三公里的难题.特别在共享电单车出来后,随处可见的共享电单车似乎有取代共享单车的意思. 走在北上广深的街头会有共享单车 ...

  • 共享单车没落,共享电单车兴起

    砺石导语: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在商业模式上无疑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这吸引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巨头竞相布局,再次掀起了一场短途出行领域的激烈之战. 刘学辉 | 文 1 共享单车本已经逐渐淡出中国互联网行 ...

  • 好运又回到了共享出行

    ©深响原创 · 作者|婷婷  核 心 要 点  在五环内人群的视野之外,属于共享电单车的战事正在下沉市场打得如火如荼. 行业发展初期各细分赛道都曾采用过大额补贴,这也是共享出行被贴上"烧钱& ...

  • 年底全国共享电单车达500万辆 还记得ofo百年退押,享骑上海败局吗?

    在二三线城市,到处可见共享电单车,图源:IT时报 30秒快读 1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电单车领域的"三巨头"哈啰.美团.滴滴以及中小玩家松果.小遛.拜米.喵走出行.牧森等企业,纷 ...

  • 中国大县域共享电单车市场洞察

    来源 | 易观分析 共享电单车是大县域市场出行的服务的重要组成:在高线级城市,共享电单车更多作为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接驳的备选.相比之下大县域城市活动范围小,人群出行依靠一交通工 ...

  • 青桔电单车广泛受到用户的喜爱

    今年8月,青桔连发3款新品,其中两款为电动自行车,凸显其对电单车业务的重视. 弥漫在共享单车赛道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针对共享电动车的市场争夺战又已经掀起. 8月下旬,美团宣布二季度向市场投放超29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