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蓉圃《同光十三绝》高清大图欣赏
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容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作参照清代中期画家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中的戏曲人物,用工笔重彩绘制而成。正如景孤血在《题十三绝图咏》中所评“墨彩如生,吹气欲活”。
《同光十三绝》是一副中国戏曲演员写生肖像画,包括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京城13位著名京剧演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等。这13位京戏演员包括: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时小福、梅巧玲、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该画原图高约三尺,长有丈余,所绘人物形态自然,各具表情,衣帽须眉,真实细腻,通过绘画中演员之扮相、面部之表情及服饰之特点等,生动地展现出每位演员的人物性格特点,此画的诞生又为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同光十三绝》参照了清朝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把这13位前辈画在一幅画面上,挂在北京前门廊房头条东口听诚一斋店铺里,很引人注意,所以流传很广,成为重要的戏曲史料。这幅画的面世,正值京剧盛世的历史时期,这对了解当时演员的扮相、服饰及前辈艺术家的风采,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同光十三绝》于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后来这幅画几经周转,后传到梅兰芳家,成为梅家家传之宝。梅兰芳逝世后,把这幅画献给了国家。
同光十三绝人物介绍
一、梅巧玲,男,原名芳,正名芳普,字筱波,一字雪芬,号慧仙,别号蕉园居士,自号梅道人,乳名阿昭,寓所名“景和堂”,又称景和堂主人,绰号胖巧玲。祖籍江苏泰州凤凰墩鲍家坝。1842年9月25日【清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农历八月廿一日,丑时】出生,1882年12月16日【光绪八年(壬午)农历十一月初七日】病故于宣南李铁拐斜街45号(旧门牌)寓所。
二、徐小香(1832—1882),原名馨,字心一,号蝶仙,艺名小香,一作小湘,又号岫云主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寓所名“闻德堂”,位于宣南小安澜营,后改“岫云堂”,遂有“岫云主人”之称,小香为其艺名,有时亦写为“小湘”。祖籍江苏常州,道光十一年(辛卯)十二月初十日出生。徐小香在《群英会》中饰周瑜(清《同光十三绝画像》)。
三、刘赶三,清末京剧丑行演员。名保山,字韵卿,天津人。他的嗓音清亮,念白脆爽,做表传神,同时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根据剧情自编唱词唱腔,改变以往丑行'重念不重唱'的状况。他不仅擅演《连升店》、《请医》、《法门寺》、《十八扯》、《拾黄金》等老戏,尤其对一些'丑婆'戏演得最拿手,如《探亲家》的乡下妈妈,演来冠绝一时。
四、程长庚(1811-1880):清潜山人,名椿,字玉姗,幼时曾入“和盛成”科班学艺,咸丰、同治年间参加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被举为“三庆班”班主,并长期担任当时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擅长演老生,艺术上融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对京剧老生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嗓音宏亮,咬词准确,于高亢中又婉转抒情,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尤以《文昭关》、《群英会》、《战长沙》著名,有“活鲁肃”之称,历史上被誉为“京剧鼻祖”。
五、余紫云(1855~1910),京剧青衣演员。诞辰:1855年8月19日,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逝世:1910年,宣统二年(农历庚戌)年病故,享年56岁。名金梁,谱名科荣,又名培寿,字砚芬(艳芬),号砚芳,小名昭儿;行五;湖北罗田人。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余紫云喜好古玩。
六、时小福(1846年10月28日~1900年6月13日),京剧青衣演员,原名庆,别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纫之,号赞卿,乳名阿庆。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幼年至北京学唱京戏。寓所名“绮春堂”,位于北京宣南猪毛胡同(今朱茅胡同),嗓音委婉,高亢嘹亮,略欠圆润,吐字发音真切,但仍不脱徽调味道,唱法属阳刚性质,唱腔极富情韵,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时小福与梅巧玲,时人称其为四喜班之“二绝”,弟子众多,梅兰芳也为其弟子之一。庚子年已卧床不起,又遭八国联军兵惊吓病故寓所,后葬于永定门外。
七、杨月楼(1844~1889)名久昌,派名久先。演艺京剧武生演员。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被徽剧名角张二奎收为弟子,使习武生。初在上海搭班,隶丹桂园。所演《安天会》等猴戏。动作灵活如猴,有“杨猴子”之称。1882年程长庚去世,接掌三庆班。曾为慈禧太后演出,在京、沪享有盛名。1888年入升平署,供奉内廷,兼领三庆班。其文武兼长 ,尤以演孙悟空出色。擅长《芭蕉扇》 、《五花洞》 、《蟠桃会》 、《长坂坡》等戏。
八、卢胜奎(1822~1889)中国京剧形成初期演员,工老生,也是最早的京剧剧作家。乃丑角巨匠萧长华之义父。 江西人(一说安徽人)。绰号“卢台子”。出身仕宦之家,自幼酷爱戏曲,常与剧界人士交往,因考试不中遂入梨园,初演即为三庆班主持程长庚赏识,约其入三庆班学艺,宗余派(余三胜),深受程长庚器重,为程长庚得力辅弼。入剧界后隐去真名,时张二奎正值红极之时,便取'胜奎'为艺名。谭鑫培常与他配戏,做功身段亦受其影响。除演戏之外,最擅长编戏,许多京剧剧本均出于他手。
九、郝兰田,京剧老旦演员,与老生大王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同为清朝同治、道光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因其在京剧旦角表演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而流芳千古。为京剧改革家通天教主王瑶卿的外祖父。原为徽戏演员,初习青衣,后工老生。以唱《祭风台》
十、谭鑫培(1847.4.23~1917.5.10) 著名京剧演员,主攻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 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
十一、朱莲芬(1836~1884),清昆曲演员,苏州人。以《思凡下山》和《刺梁》等剧著名。原名延禧,字水芝,号福寿,寓所名紫阳堂,位于宣南樱桃斜街。1836年即清道光十六年农历丙申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于江苏元和,为景春堂之朱福喜胞弟。
十二、杨鸣玉,祖籍江苏扬州甘泉县,原名阿金,字俪笙,号鸣玉,乳名娃子,因排行第三,故人称杨三。职业是京剧演员,清嘉庆二十年农历乙亥九月十八日出生。自幼入苏州科班学昆生,后改昆丑。奠定扎实的文武戏的功底。道光年进京后曾搭和春、双奎、老嵩祝成各班,后搭四喜班,专演昆丑,功底深厚,文武皆精,每戏均有绝妙。
十三、张胜奎(生卒年月不详),又名张奎官,北京人,曾于四喜班演出多年。其唱吸取余三胜之法,嗓音虽不冲,但唱腔流利曲折。精于说白、做工。其念颇带情感,做派神态逼真,擅演忠臣义士一类'衰派老生'角色。如《一捧雪》之莫成、《跑城》之徐策、《四进士》之宋士杰、《清风亭》之张元秀。亦能演丑角戏,所演《渭水河》之武吉为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