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浮一大白
偷闲翻了一下清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被一个小故事所吸引。内容不多,且全文摘录如下:
宋人小说记张子韶言:闾巷有人以卖饼为生,吹笛为乐;仅得一饱资,即归卧其家,取笛而吹,如此有年。邻有富人察其人甚熟,欲委以财千馀。初不可,坚谕之,乃许诺。钱既入手,遂不闻笛声,但闻筹算声耳。其人大悔,急还富人钱,于是再卖饼,明日笛声如旧。此与唐刘伯刍所言安邑里粥饼人,匆匆不暇唱渭城事绝相类。今士大夫不及吹笛人者多矣。
瞅瞅这家伙有多拧巴?还真就跟钱过不去,宁可吹笛。
不过刘伯刍(刘禹锡的堂伯)说的粥饼人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同样深巷当炉,也曾每天高高兴兴唱着歌卖饼,但自得贵人扶持(刘伯刍怜他贫困,就给了他一万文钱,让他扩大经营,以后每天去吃他的饼作为偿还),就再也听不见他的歌声。刘伯刍问他怎么这么快就不唱歌,他的回答是:本钱大了,得多用些心思,也就没有时间唱《渭城曲》了。
王士禛说这吹笛人的行为,和刘伯刍所言“安邑里粥饼人,匆匆不暇唱渭城事绝相类”,但相类的只能说是他们的经历。论境界,粥饼人较之宋人所说吹笛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刘伯刍讲述这件事给别人听时说:"我想做官的也是这样。"于是引起众人一场大笑。
我也想笑:天地间,能有几人能如吹笛人那样,闻金银叮当作响,却“大悔,急还富人钱,于是再卖饼,明日笛声如旧”的?为官者更难放得下手中权,幕后利。
但肯定是有。若我遇上,我会同他浮上一大白。
突然想起近来不断有朋友鼓动我:上抖音,上快手,唱歌也好,授课也罢,他们愿做我的推手,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说得轰轰烈烈,但我听得心惊胆战,于是假装羞赧:我怕万一红了,连私生活都没了。
也引来哄堂大笑。既然都知道我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想来也不会有人对我白费心思了。
又想起数几天前,有位兄长一番“威逼利诱”,邀我或是去沪上,或是去济南,帮他撑个门面。我以父母年迈、不敢长期离家为由婉拒。听了我的一番推脱过后,他在电话里叹了口气:其实我知道,你们家那俩老宝贝,只是刚刚好成了你的借口。说到底,你就是懒得再和这俗世打交道了。
我讪讪地笑,自辩我也不过是俗人一枚,哪儿敢那么清高。他倒是回了一个“切”字表示嗤之以鼻,但末了郑重告诉我,保证不再扰我清修。
清修不清修的谈不上,我却是长舒了一口气,隔屏想敬他一碗酒。
这么一想再一想,突然觉得自己就似那吹笛人,但得一粥一饭,只求有书可读,有琴可弹,随自己心情码码字,再与三五好友一起,对酒当歌。足矣。
如此说来,我最该与自己浮上一大白呀。嘿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