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名臣李夔资建东林书院论

ᐃ李夔像

ᐃ杨时《李夔像赞》

李夔(1047—1121),字斯和,常州无锡兴宁乡五都大李墅人(今无锡大利市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李纲之父。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丁亥,出生于福建邵武八龙乡一都庆亲里李家湾。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甲午,父亲李赓与继母饶氏从福建邵武迁居无锡兴宁乡五都大李墅(今无锡大利市)。其幼聪敏,书一览成诵,文不停缀。元丰二年(1079)进士,调秀州华亭尉,移松溪尉,池州军事推官。历知钱塘县,鄜延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任鄜延帅幕僚时,至延安不到一个月,夏人倾国数十万兵来进攻,李夔陈守御方略,使一路得安。米脂之役时,有言夏军十余万将来进攻,诸将将弃城而逃,李夔在彼众我寡的情势下,坚决主张按兵不动,又张声势,使夏人认为有备,终使夏人不敢来犯。徽宗即位,迁大宗正丞。久之,擢宗正少卿,兼学制局参详官,移太常少卿。宋徽宗大观四年庚寅(1110)正月二十六日,中奉大夫、太常少卿李夔为集贤殿修撰、知邓州,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后改右文殿修撰,龙图阁待制。宣和三年(1121)卒,年七十五,八月二十八日葬于无锡县开原乡湛岘之原,与妻赠韩国夫人吴氏同穴。晋陵邹柄为之撰写行状,宣和四年,龟山先生杨时为之撰写墓志铭文。后以长子纲贵,赠少师,再赠太师,追封卫国公。著有文集二十卷、《礼记义》十卷。

纵观历史,自古以来,浙苏闽一带经济繁荣,是人才文化交流中枢。虽然因年代久远,东林书院实际创建者(建造者)无考,但现在仍然有线索可佐证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大宋名臣李夔在无锡城东游览七箭河畔弓河处,资建东林书院,才有杨时讲学。

ᐃ旧无锡东林书院图

其一,从宋代政治社会背景,政府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看

宋代(960—1279),是中国历史上历经大唐王朝“安史之乱”逐渐没落,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战争会造成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然而使任何一个朝代走向衰亡。宋太祖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赵光义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赵光义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是飞白体。

北宋时期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生活在宋朝的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是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亦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期。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大宋名臣李夔在宋代创建东林书院,取决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政策上的支持。大宋名臣李夔从四品,龙图阁待制,邓州知州,右文殿修撰,请宫祠,告老还乡后资建东林书院,正符合宋朝文化事业发展需求。

其二,从家庭背景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看

黄履(1030-1101年),字安中,邵武军故县(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水北镇故县村)人。北宋变法派大臣。嘉祐元年,中进士。神宗时期,累官御史中丞。宋哲宗即位,除翰林学士兼侍讲,亲善宰相蔡确和章惇,出知越州、舒州和江宁等府。绍圣初年,复职龙图阁直学士兼御史中丞。绍圣四年,任尚书右丞。宋徽宗即位,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右丞。

黄履青年时期,入太学攻读。嘉祐元年(1056)中进士,授南京(今河南商丘)法曹。又为高密、广平王二宫教授、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熙宁元年(1068),神宗赵顼即位后,擢升为监察御史。不久,改任崇政殿说书兼知谏院。熙宁中,由同知太常礼院转调监察御史。元符初(约1099),黄履拜尚书右丞,遇正言邹浩反对章惇请立刘妃为皇后,遭到迫害,他为之鸣不平,被降职知亳州(今安徽亳县)。元符三年(1100),徽宗赵佶即位,召黄履为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复拜右丞。建中靖国元年(1101),他以大学士提举中太一宫职务告退返籍,当年去世。

由此可见,福建邵武籍李赓娶北宋黄履之姊,李夔出自唐宗室,生于宦官之家,自小居于福建邵武舅氏黄履家,深受舅氏黄履知识,耳目有染,一身正直,忠厚影响,大宋名臣李夔仕途又深受影响,一生取得卓越成就。大宋名臣李夔请宫祠,在无锡告老还乡后,建东林书院,邀杨时来锡讲学。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城北龙池村)人,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因“程门立雪”而成名。

李夔和杨时是同出生福建邵武和将乐,熙宁间两人同处太学,是同学。其年恰杨时来锡,兼有南剑州乡谊,交情至笃,相见甚欢。也是李夔拥有坚笃办学之志的原因。

杨时撰《李修撰墓志铭》:“公幼孤,鞠于外家,成童犹未知书,而颖悟绝人,舅氏大资政黄公擢第归,一见器之,使赋诗,有惊人语,因授以书,凡耳濡目染,过即成诵,至日数千言。自是,于六经诸子百氏之书,下至毛郑笺传,期年之间,无所不窥,学日进,文日益有名,从黄公游者咸推先焉。是时,朝廷方以经术造士,公声闻籍甚,所至学者景从,赢粮重趼越百舍而至者常相蹑也。逮居上庠,所交皆一时知名士,初补监生,洎选内舍皆第一,龚公原得其文读之,叹曰:'此必山林幽棲笃学之士所为,今之学者,莫能为也。’其后预天府荐及试南省皆第二,遂中元丰二年进士第,释褐调秀州华亭尉,邑令所为多不法,公每规正之,部使者欲有所按治,声言行邑,公迓之境上,则以温言慰荐,且询令所为,公力庇之不以言,部使者不悦,正色复询之丞簿,丞簿与令素不协,则互讦所短,而令初不知公庇之也,亦言公尝以私故不过厅,于是,部使者以公为长者。已而,考核之三人者皆以罪去,而公独无累,人以是知公之器度为未易量也。其后预天府荐及试南省皆第二,遂中元丰二年进士,尉华亭有政声,抵御西夏来犯有功,后历任大宗正丞、太常少卿、京西南路安抚使等职。”

杨时撰《李修撰墓志铭》:“公天资纯孝,继母饶氏性严肃,公事之尽子道,得其欢心。于兄弟间,友爱尤笃……尤喜提奖后进,孜孜不倦,门人之跻膴仕者相望也。其在朝廷,每有贡举,公未尝不为考官,其所取多一时名士,人服其鉴裁。平生唯嗜书,无他好,幼学尝苦无书,既仕,节衣贬食,而积书之富至与巨室名家埒。初,黄公以名儒有重望,自熙宁以来,累践大官,被遇泰陵,进位承辖,士之出其门者众矣。”

由此可见,大宋名臣李夔生于宦官之家,痛感自己幼年失学,差点贻误终生。自小聪明,思维敏捷,深受舅氏黄履学识耳濡目染,过目不忘,出口成章,记忆力超强,品学兼优,平生嗜书,无其它爱好,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勤俭节约,自己又十分不懈的努力,考取功名,中元丰二年进士,尉华亭有政声,抵御西夏来犯有功,一路飙升。黄履称赞:“李夔未来可期,前途不可限量,必成大器。”大宋名臣李夔(李纲之父)告老还乡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和57岁的杨时到无锡城东游览,发现七箭河畔的苏家弄一带溪云悠悠,与当年求学的庐山东林形胜相似,不禁想起当时年幼求学情景。无锡城东弓河处是读书做学问的理想之地,大宋名臣李夔全力赞同杨时的想法,于是就购地修建书院,邀请杨时讲学,并命名“东林书院”。

其三,据宋《李修撰墓志铭》,《李纲年谱》,李纶《李纲行状》记

宋朝杨时撰《李修撰墓志铭》:“天子视学,公以为盛德事,献《视学颂》,有旨第其文高等,迁朝奉大夫,勋飞骑尉。时朝廷议礼考文礼官视他部为重,非通知古今之学,不足以当其任。”徽宗读罢感叹李夔才学高雅,品学兼优,人品出众,而非常重视教育。

杨时撰《李修撰墓志铭》:政和元年李夔“请宫祠,除提举杭州洞霄宫,勋骑都尉,赐爵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归居无锡梁溪。”凡为宫祠者逾十年,奉禄食邑三百户,都是为东林书院的创建及杨时十余年的讲学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邵武故地,有李夔亲族,李夔一直想办置义庄以稠宗族,也正是因为食邑奉禄资金创建东林书院及长期支持杨时东林书院讲学,退休十余年来,一直无资金完成心愿。后来于绍兴八年,李纲办置义庄方完成父亲李夔的遗愿。《李纲年谱》载:绍兴八年戊午( 1138),公五十六。正月,还次长乐(福州)……是岁,置义庄于邵武。李纶《李纲行状》先卫公无恙时,每欲于邵武置义庄,以賙宗族,有志未就。公晚年乃决意成之,远近欢欣,非独被惠者怀感也。”

杨时撰《李修撰墓志铭》:“除公提举醴泉,改中大夫,改右文殿修撰。顷之,以足疾不任,朝谒请复洞霄,凡为宫祠者逾十年。”这也许是大宋名臣李夔建东林书院,而不讲学的缘故。“足疾”是古代风湿痹痛的统称,遇寒则加重。风痹通常表现的症状是四肢麻木疼痛,尤其常见的是脚痛,严重时甚至不能走路。为此白居易专门写了《足疾》一诗:“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开颜且酌樽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这时白居易虽然不必卧床,但也不能出门远行,只能在自家的池塘里乘舟游玩,自嘲为“代步”。

其四,从《东林书院志》列传,重修“东林书院”,“道南祠”记看

“周孚先,字伯忱,晋陵(常州)人。偕弟恭先往从伊川学,与龟山相友善。伊川每谓孚先兄弟,气质纯明,可与人道。在门凡十七年。……(后)闻伊川讣,复驰至洛阳。归而为城东书院,以祀二程。生徒自远至者众。又于城西创书院。孚先主教于东,恭先主教于西。杨龟山先生至郡(常州),遂以城西书院馆焉。谓诸生日:'先生(指杨时)实去予兄弟百倍,此真尔师也’。”

杨时因好友程门高弟常州的邹浩及周伯忱兄弟倡道东南,而寓居常州龟窠巷,讲学城西书院。而杨时在无锡举目无亲,唯一可依赖的就是政和元年刚刚归居无锡梁溪的至交好友李夔。以及李夔去世之后,其子李纲一如既往地支持杨时东林书院讲学,父子相继长达十多年之久。助杨时讲学无锡而无锡东林书院的创建者,可见是显而易见呼之欲出的李夔。“公貌怡而气和,襮顺而中劲,少有大志而深自韬养”,兼之其长子李纲太有名,以至李夔声名为其子所掩。

清康熙年间著名词人无锡顾贞观所修《顾端文公(宪成)年谱》卷3中记述曰:“(无)锡故有东林书院,宋杨龟山先生所居。杨先生令萧山,归依邹忠公志完(浩)于毗陵(常州)。忠公(邹浩)寻卒,依李忠定公伯纪(纲)于梁溪(无锡)……往来毗陵梁溪间,栖止东林,阐伊洛之学。”

以上种种记载,可见李夔创建东林书院与杨时东林讲学息息相关,李夔著有文集二十卷、《礼记义》十卷,藏于家,由于年代久远,作品不存世。

其五,杨时在东林书院讲学十八年之久,戛然而止。

宣和三年闰五月二十七日,李夔以疾终于无锡家中。八月二十八日,葬无锡开原乡湛岘之原,与妻吴氏同穴。晋陵邹柄撰行状,杨时志铭文。后以子纲贵,赠少师,再赠太师,追封卫国公。靖康元年(1126年),钦宗因功赐惠山寺于李纲,作奉其父母 “功德院”。绍兴元年(1131年),移奉胶山寺,改寺名为崇亲报德寺。宣和三年闰五月李夔去世,李纲去官守制,杨时失去资金扶助,加之宣和四年“以奉祠满任,再除宫观,继以例罢,贫不能赴调,而食指之众,未免仰祠,知识中欲为求一监当差遣者”窘境难当。

杨时在东林书院讲学十八年之久,东林书院1111年创建,至李夔1121年病逝,有十年时间。杨时讲学在“程门立雪”之后成名,因“东林书院”再次名声大噪。后因李夔病情日益严重,李夔病逝八年后,李纲宰相多次被贬,而影响东林书院,因此被迫失修,杨时离开后逐渐荒废。

综上所述,九百一十年前,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大宋名臣李夔(李纲之父)邀杨时到无锡城东游览,并建东林书院。犹如李夔沉睡无锡湛岘山九百年一样无人知晓,被世人遗忘,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ᐃ东林书院

ᐃ道南祠

(0)

相关推荐

  • 无锡诗经会讲及东林书院阳明讲座欢迎参加

    下面发布今明两天的无锡古典书院诗经会讲暨东林书院释奠礼及东林讲座信息,欢迎参加.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不在无锡的朋友亦可参与. 诗经会讲每月举行一次,每次在周末两天,已经做了近两年.有兴趣报名的朋友,请加 ...

  • 东林书院,赶上免费参观的班车

    ★旅游地点:无锡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居然免费开放了?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我们正好去锡城.东林书院离得也不算远,于是花两元钱倒了一次公交车就前往参观去了. 上次来的时候还收了十元钱门票,幸好并不贵,不然我就 ...

  • 江南足迹(一)

    行前的整晚一直在兴奋中畅想,心心念念的江南之行即将开始啦!早上五点钟便起来收拾行囊,七点刚过我们就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出门打车一路顺利,快到了抚顺蓝翔机场大巴站时,经司机师傅提醒,才发现3人去桃仙机场, ...

  • 大宋名臣李夔

    ᐃ李夔像 ᐃ杨时<李夔像赞> 一.李夔世家 其一,据<钦定四库全书>中<龟山集>卷三十二,宋·杨时撰,志铭三"李修撰墓志铭". 公讳夔,字斯和, ...

  • 刘一铭 | 名臣耀风华——《大宋名臣余靖》读后感

    总第137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今天外交有一个常用语"共襄繁荣"."共襄盛举"等词.襄字的意思有帮助.辅助完成的意思.北宋官员余靖1064年在进京述 ...

  • 解读大宋王朝赵匡胤的“建隆之治”

    常回家看看 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创建的大宋王朝,其实施的"建隆之治",创造岀了中国历史上举世瞩目的繁华盛世.赵匡胤建立的大宋,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三百多年之久.然而,正是这样一 ...

  • 东林书院并没做出什么出格之事,明朝朝廷为啥要灭了这个书院?

    作者:方长荣 (顾宪成) 在无锡的闹市中心有座古建筑群,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这里有一幅闻名遐迩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 ...

  • 【散文】‖ 东林书院

    天津散文· 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东林书院南京 方长荣"东林书院"在影视剧中常有出现,挺儒雅的名字,却被冠以"东林党&q ...

  • 闲话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 ...

  • 夜访东林书院

    看完无锡古运河的夜景,信步朝市区方向走去,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块牌子,上面指向不远处有个"东林书院",令我眼前一亮,于是遁路前往,来到了书院门口,虽然没有开门,也算是造访该院了.夜 ...

  • 李可心出席东林书院创建910周年学术研讨会

    5月18日上午,纪念创建东林书院9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东林书院拉开帷幕.为昭文教之重,全国四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无锡,共同纪念东林书院创建910周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据介绍,尼山是孔子& ...

  • 东林书院,明末读书学子的精神家园

    东林书院是中国著名的古代书院,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北宋大儒杨时讲学的地方.后明代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建东林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因讲舍前临清溪,周围古木丛秀,深得庐山东林寺之胜,故名"东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