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给天堂的母亲

写给天堂的母亲

袁正琴||湖南

2018年农历5月19日,母亲因病离开我们,转眼间一年了。
      这一年,我无数次地拿起手机,盯着“妈妈”那个号码,却没办法再和她说半句话。无数次,我心里难过,想要和她唠嗑唠嗑。半天未见回信,方惊觉,母亲已离开我们了。放下手机,长叹一口气。
       那年,我随军离家时,临上车的那一刻,眼泪决了堤似的,怎么都止不住。

母亲说:“你傻啊,以后又不是不回来,哭个么事啊?”母亲沧桑的脸上带着笑,站在车窗外。风吹动她两额微卷的白发,一直到车开出去好远,我回头见仍然母亲站在原地,不停地向我招手。

出门的行李,重得我一双手都拎不动。临行前,母亲说:“这个是你最喜欢的糯米粉,早上早点起来,自己可以捏个饼吃,外面摊子上油不好。”她拿起一袋晒干的豆角,说“下大雨不好出去买菜,泡一把蒸熟,拌点豆酱”。

包里大多是母亲塞进去,她亲手做的各式干菜。有洁净的白菜苔,味道很好的黄豆豉,还有冬天里请人烫的薯粉条。母亲的眼里,外面买的都不如自己家做的好。
       母亲在十六岁时,就嫁给了爸爸。那时候,家里穷得连张椅子都没有,借住在一个大户人家的厢房里。听奶奶讲,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米,藏起来留着,每餐抓一小把熬成米汤粥,给干重活的爸爸吃,自己和奶奶就煮野菜糊糊充饥。那阵子,村里男劳力都外出搞水利建设,农田都由妇女操持。母亲像男人一样,赶着牛端着犁在水里耕田,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大姐和奶奶。
      打从记事起,母亲白天在队里出工,晚上回来,提着马灯在菜园里种菜。我都睡着了,母亲和父亲还在地里劳作......

缺粮的岁月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母亲经常煮一大锅没有一点油水的白萝卜丝。那白白的萝卜丝,几乎没有一点味道,常常吃得我饥肠辘辘的。

分田到户的日子,母亲像开足马力的机器,贡献全部的精力。家里养了四头猪,两头牛,还有十几亩田地。母亲和父亲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烧火做饭,天亮了,就去菜地扯回来一担菜叶喂猪,然后再去田里做事。

母亲除了外面的农活,在家里也是一把里手。冬天里,母亲把红薯熬上几天熬出糖,再将大米炒熟了,倒进红薯糖里面搅拌,整成一块一块的米炮糖。等过年的时候,来了客人,母亲就端出自己做的米炮糖来招待。母亲做的米炮糖口感松脆,甜而不腻,每次客人吃了,总是赞不绝口,临走,母亲又给喜欢的客人装上一袋。

母亲做包子是一绝。插完早稻,收割新鲜的麦子之后,母亲把麦子挑到街上去打粉。第二天,母亲用白白的面粉给我们几兄妹包包子。母亲做的包子,有鲜美的馅,包子白而软。母亲每次都会多包一点,让我送给隔壁家的五保老人。碰上路过的村里人,母亲也会热情地招呼他进来尝尝,母亲能干贤惠的名声就这样给他们传了开去。

母亲做的菜好吃,也是村里有名的。我最怀念的是母亲做的红烧肉。每次得知我要回家,中过风的母亲,就拄着拐,一步一挪地去街上买好肉。然后估摸着我到家的时间,提前开始烧。母亲烧的红烧肉,味道不油腻,颜色红里透着黄,我每次都要多吃一碗饭。

后来,身体不太好的时候,母亲亲自教我们姐妹几个,怎么切肉片,怎么掌握火候大小,什么时间放盐和酱油,放多少水,闷多长时间等,烧好后,母亲会告诉我们哪个程序没做好。

也许,母亲那个时候觉得自己来日无多,想让我们都学会她的手艺。现在每次做红烧肉,就不由想起母亲教我的点点滴滴,眼泪就在眼眶里面打转转。

我只有几岁的时候,穿的都是母亲做的布鞋。冬天,母亲坐在床上,就着昏黄的煤油灯,纳着厚厚的鞋底。父亲那个时候外调修水库,姐姐也不在家,我躺在被窝里,抱着母亲温暖的身体,看着母亲把针不时地在头上摩擦两下,又在鞋底上走几针,那一刻,我觉得好温馨。多年来,我脑海里一直出现那个情景。

出嫁了我远离家乡,想家得厉害。只要假期来得及往返,我都要赶回去。我总是哪也不去,就和母亲挤在一起。

早上母亲总是早起给我煮面条,再卧上两个土鸡蛋。鸡蛋是亲戚送的,母亲放在冰箱里舍不得吃。每次,我就只肯吃一个,我说我要减肥。母亲硬是夹给我:“你那么瘦,多吃一点又怎么样嘛。”我再夹给母亲,母亲就要发脾气。

现在,我一个在家,就煮面条对付。有一次我盯着锅里翻滚的面条,想起母亲每次总是给我煮鸡蛋的情景,眼泪总是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儿女都长大成家,父母理应安享晚年。但是母亲又经历了我父亲因病无法救治去世的打击,我弟媳妇煤气中毒抢救无效的伤痛,那时我侄子才一岁多,母亲凭着一种毅力的支撑,亲自带着侄子一直到高中,考上大学。期间,母亲中风三次,都顽强地挺了过来。

2018年,八十多岁的母亲,像枯萎的老树,往日的生机不在,三天两头住院。打吊针的时候,那双老树皮一样粗糙的手背,因打针呈现青一块紫一块。母亲自知来日无多,开始交代后事,并要求弟弟送她回去老家。母亲拄着拐,脚步在地下一步一蹭,在老家房子周围转,仿佛要把老家的一切,刻进她的记忆里……

整整一年了,耳边总回荡着母亲那句关切的话:你那么瘦,多吃一点吧……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袁正琴,微信名:杨柳岸,原籍湖北省赤壁市人,现在户口在长沙,曾用“杨柳岸”名在《知音》旗下《刁小蛮公号》发表过三篇公号文,我爱好文字,很早以前也在赤壁文学副刊发过稿,给湖北广播电台写过通讯稿。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