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毛雕:汉代玉器的一大工艺突破
(陕西西安北郊井上村新莽墓出土回首玉龙佩)
“游丝毛雕”与“汉八刀”一样是玉雕中非常古老的技法之一,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战汉时期,经唐、宋、元、明、清一直流传沿用至今。
陕西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出土双身兽面纹玉璧)
西汉早期双身兽面纹玉璧:1977年陕西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汉墓M1出土,主纹区分区雕琢双身兽面纹、凤鸟纹和谷纹并以细密束丝纹圈带界隔。构图中属于“游丝毛雕”刻饰的部分有:
内孔缘部、外周缘部阴刻极细的变体几何云纹;
双身兽面纹、凤鸟纹的躯体部及头部的冠、额、眼、鼻、唇上分别加饰的极细双弧线、单弧线、繁密网纹等;
侧面阴刻极细的篆书文字“六百六十一”;
用于分隔主纹区的束丝纹圈带。
“游丝毛雕”:此类细阴线形若游丝,细如毫发,逶迤婉转,顺畅遒劲,又被称为“游丝刻”或“跳刀”。
其特点正如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所描述的:“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安徽巢湖北山头汉墓出土双首合体龙形玉璜
西汉早期双首合体龙形玉璜:1997年安徽巢湖北山头汉墓出土,两端龙首以阴线刻、浅浮雕雕琢,龙身饰勾连谷纹。图中属于“游丝毛雕”刻饰的部分有:
龙首的眼、嘴、上下吻、脸颊、角、下颌部分的阴刻边廓线;
脸颊、鳃、下颌部束丝状的绺毛。
根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游丝毛雕”技法之雏形见于春秋晚期,但当时线纹之长度及连贯性尚不及战汉者,主要用来构成矩形绹索纹、网格纹以填补每组单位浮雕图案间的空白之处。
陕西兴平武帝茂陵园出土兽面形四神玉铺首
西汉中期兽面形四神玉铺首:1975年陕西省兴平市汉武帝茂陵陵园出土,正面雕琢兽面五官轮廓及四神形构、云气纹等。背面以浅细线刻饰桃心形纹、流云纹等。图中属于“游丝毛雕”刻饰的部分有:
正面兽面纹中的眼眉鼻部位刻饰的浅细边廓线、花枝纹、卷叶纹、网纹、云气纹细阴线;
龙、虎躯体部、尾部刻饰的细阴线,凤鸟尾部刻饰的卷云纹、羽状纹细阴线;
背面刻饰的桃心形纹、流云纹浅细阴线。
“游丝毛雕”线纹之具体形态复可细分为两式:
一式,较粗。
在放大到六十倍的情况下观察:线槽边沿规整,不见崩口,仅在弯转之处偶见歧出线纹;为多条短凹槽连接而成的阴线痕迹,每道凹槽皆作两头尖浅。
中间宽深的枣核形,故同条长线纹的宽窄略有不同,槽底为既相连接又大致等长弧形磨砂痕迹,这是微观见到的典型砣痕。
根据微痕推测,此式应由小型勾砣以湿砂为介质砣出,此处的勾砣是一种形制较小的铁质砣轮,制作时先碾出多条短断线,再于间隙处补砣,接短成长,从而形成了这般断续相连,遒劲自然的形态。
北京丰台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的玉舞人
二式,较细。
在放大到六十倍的情况下观察:线槽边缘有锯齿状崩口,且出现作不规则歧出的细毛刺;槽底深浅不一,有多道细丝状划痕。显系由诸如良渚文化时期使用的金刚石、水晶和燧石等尖状硬性刻具琢出后,再加以修磨而成。
湖南长沙咸家湖陡壁山汉墓出土龙纹玉牌
说其“神秘”,是因为古今藏家玩玉、论者说玉,无不对汉玉“游丝工”阴线刻技法的精微、奇巧、圆熟、唯美推崇备至。
然拘于早期文献记载阙疑、传世器与出土物中可比勘互校的典型器不多等原因,关于汉玉“游丝工”技法的诸多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歧义。
河北定县北陵头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东汉玉座屏
东汉镂雕玉座屏:河北省定县中山穆王流畅墓出土,座屏由四块镂雕玉片插接而成,主题纹饰为透雕青龙、白虎,中问两片透雕人物、禽兽,上片为西王母与玉女、凤鸟、九尾狐、三足乌等,下片为东王公与侍者、熊、玄武等。构图中属于“游丝毛雕”刻饰的部分:
西王母、东王公、侍神面部五官轮廓线,发式、服饰、肩部上卷的两翼轮廓线;
西王母、东王公座下悬圃轮廓线、中部装饰的直线、三角状网纹;
九尾狐、凤鸟尾部勾勒的卷弧形细阴线,三足乌躯体轮廓、羽翅轮廓等。
如界定汉代“游丝工”的标准、“游丝工”渊源流变及其治玉工具等,相关问题至今尚在隐约模糊之中而缺精准表述。
但是,在古代雕刻工具等相对匮乏的时代,这种微雕治玉工艺无疑是同时代治玉最高工艺成就的代表作,也处处体现着匠人们无可超越的智慧。
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玉辟邪
安徽涡阳石弓山西汉崖墓出土玉人佩
山东长清西汉济北王陵玉枕
陕西西安北郊大白杨汉墓出土双身兽面纹玉璧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港澳台市场对仿古玉雕的大量需求,各大玉雕厂还专门设立了仿古车间,用来专门仿制古玉。心灵手巧的玉雕艺人们,在仿制古玉器的同时还继承了古玉器的琢玉技法(“汉八刀”、“游丝毛雕”、“毛刀刻”、汉代的“镂空技术”和“拉丝工”等),再经艺人们的融合与创新,形成了更具时代标志的仿古玉雕的风格。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镶玉金铺首
陕西西安六村堡西汉建章宫遗址出土兽头铁芯玉带钩
河南辉县固围村M1祭祀坑出土战国云龙纹玉璜
陕西宝鸡金河砖厂东汉吕仁墓出土玉辟邪插座
西汉建章宫遗址出土玉带钩头部放大
西汉建章宫遗址玉带钩头部
西汉建章宫遗址玉带钩头颈部
陕西宝鸡益门村春秋墓出土虎形玉佩
古人的玉雕智慧迄今都是为之赞叹的,其中所蕴含的深奥幽玄的立意、规章细致的做工、震撼的视觉效果、及其人文思想的体现,至今是我们所敬畏的无法超越的,只有在此基础上融入当下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才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仿古而不泥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