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补短 | 产品观察

视频号上线背后的另一重观察指标还在于,能不能让短视频成为串联起微信其他版块内容的关键节点,就像公众号此前在公众号—社群—小程序这个漏斗中扮演的流量入口作用一样。

作者 | 黎佳瑜

编辑 | 邵乐乐

以张小龙的预告为铺垫,此前在短视频领域一直承担着赋能与助力职责的微信终于亲自下场“补短”——1月22日,微信宣布正式开始内测视频号。

在新版微信中,视频号位于朋友圈下方,是发现页的二级菜单。在内测阶段,视频号仅针对部分城市的用户开放浏览入口,而使用权限则需要提前发送邮件申请并通过审核。

根据微信官方介绍,视频号是“一个人人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机构与个人可以发布1分钟以内的视频或9张以内的图片,可以带文字和公众号。用户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视频号主,点赞、评论互动,也可以将视频号的内容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和好友。

早在本月初的2020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就曾预告视频号的上线。尽管公众号为微信带来了活跃的创作生态,但就大内容生态而言,微信在短内容方面一直有所缺失。张小龙认为,微信需要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

视频号便是张小龙口中的“载体”。通过构建独立生存空间与优化创作模式,原本分散于大内容体系下的短内容生产者被整合到了视频号下。

在流量红利逐渐枯竭的互联网下半场,短视频是一个无法回避、且竞争日趋激烈的战场。在连续孵化多个短视频产品未果、微视也并未如预期取得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拥有体量优势、作为短视频业务重要一环的微信,最终亲自下场为腾讯“补短”。

过去一年里,微信对视频业务的探索动作不断。2019年上半年,微信曾试图通过上线“视频动态”功能、延长朋友圈视频时长来激励UGC短视频生产,但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尽管短视频是毫无疑问的重要内容载体,但在现阶段,用户更习惯于消费短视频,而非生产短视频。

下半年开始,微信回调了视频业务的打法,希望借助生态伙伴的PGC内容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激活UGC内容生产。

为此,微信先是解除对快手视频链接的屏蔽,借助快手填补自身在PGC内容供给端的缺口,此后又以“插件”的方式引入微视,让用户可以通过微视在朋友圈发布30秒视频。此外,微信也曾试图提升视频在公众号的比重,开放“看一看”强化对PGC内容的分发能力。

但当时的微信并未实现视频内容的打通,其UGC内容流向视频动态与微信朋友圈,PGC内容则以“看一看”为流转渠道,从生产到分发都散落于各个板块。

微信此次介入短视频的杀手锏在于,一次性解决了PGC与UGC内容的生产与分发入口,从统一的源头上解决短视频的生产与流动问题。

在生产层面,在发现页拥有独立入口的视频号,相比公众号的生产和分发做出了系列优化,包括允许移动端创作、不限制每人每天发布的图片和视频数量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