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梁 | 岁月往事

岁月往事

文|孙君梁

看古装电视剧,里面的人物都是长长的头发。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除了爱恨情仇,最让人无法忘记的是那缕缕长发与白白的胡须在风里的飘逸。近代的男人们都会是长长的辫子。过去的人似乎都是不用理发的。

可是,现在满大街你是找不到半个留着长辫子的男人。

小时候的农村老家,理发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尤其是男人,最低一年也需理上十次八次的。那时的集镇上是没有个体的发廊,只有一家国营理发店,一个成年男子理发一次需要两角五分钱,小孩是一角五分。那个靠劳动工分吃饭的年代,一个劳动日也不过折抵几分钱,理发成了一个家庭不小的开支和负担。真正能够很气派地走进国营理发店去享受高档的服务的人也无几人,一般都是一些拿工资的职工或干部,或采购员之类。也别小看店里的理发员,这些可都是供销合作社的正式职工,旱涝保收的主儿,所以,对待顾客的态度也不是那么的热情,定时上班,定时下班,轮不到你,那就明天再来吧,没有人会加班给你理发的。

那时对应现在乡镇政府是人民公社,村一级的农村基层组织叫大队,下面是生产队,生产队的成员叫社员。老家村子里为解决社员理发问题,请了一个游乡的理发匠,每个月一个一个生产队的轮流,一年一个生产队里给他二三十斤粮食,算是待遇了,社员理发是不用自己掏钱的,尽管这匠人的手艺实在太差,社员也没得选择,本来饥饿造就皮包骨头的头颅,再加上三长两短参差不齐的发型,美观是谈不上的,人们总相互的打趣说“你看你那头发像狗啃似的”。不过,有时在想,即便狗啃也许比他理的强。

记得理发匠姓吕,是随他母亲从外地带过来的。这人口齿不清,再加上又是外地口音,他经常含糊的话语没有几个人听得懂的,大家都叫他老吕,真实姓名都不甚清楚。当到理发的日子,老吕就会叫喊人们,依旧用含糊不清的语言,扯起嗓子拖长了声音,好像是说:“走——啰,走——啰”,就这样一遍一遍的叫着,人们会赶紧吃过饭,争着去排队理发。理发的场地一般都会选择在大坑塘或寨河边上,这样取水洗头方便些。那里面的水是那种黄黄的很混浊的水,上面还零星的飘浮着一些绿色的浮萍,老吕就用这水给人们洗了头,冬天也是用他的柴炉子随便加一下热。由于卫生问题,人们的头上大部分都长满了皮癣,满头到处是翘起的白白的肤皮,看起来真让人恶心。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头上的虱子是不用说的,人人都养了许多。

不过,为避开这样的传染,家里大人是允许我每月去国营理发店理发的,在那里理发员会用白碱或肥皂给洗头的,水也是从供销社的水塔接过来的湛清的自来水,老吕那的条件自然没法比的。由于国营理发店去的一般都是大人们,几乎看不到小孩,当我的小手攥着一张一毛的纸币和五分的硬币,手心总是湿漉漉的,关键是害怕那个硬币,如果硬币丢了,这像鸡窝似的头发是要等到下一个月才能理了,那个硬币对我真的很重要,我要把它攥紧啰。

大人与小孩是有很大区别的,大人们是理完发之后再付钱,可小孩不行,必须是先交钱再理发,这样免得理了发,你没钱给,让理发员找谁去,现在想想也有道理。记得那个理发员大约有五十左右吧,大家都叫他秦师傅,家是哪里也不得知。这人烟瘾特大。村子里的人们大都用烟袋抽的是自己揉碎的旱烟末,这位师傅抽的可是在当时最好的香烟——白河桥牌香烟,两毛一盒,还需计划供应,供销社职工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时流行烟嘴,他把香烟插进烟嘴里抽,这不但时尚,就连香烟屁股都不会留下,节约也是大事。还有秦师傅理发台案上放着香烟外面套着白色的塑料盒子格外显眼,那对香烟自然起的是保护作用,装在口袋里香烟也不会揉碎和褶皱,关键它可也是尊贵和地位的象征。

父亲也有一只这样的香烟盒子。

问题是,我并不排斥香烟的味道,只是师傅总喜欢在理发时嘴里含着烟嘴,边吸边理,那长长的快要掉下的烟灰让我非常担心,害怕烟灰掉进我的脖子。这又让我害怕理发,每次都这样,心惊胆战的,当那被人们的脖子浸染的油黑般的围布从我身上撤去,我才如释重负,悬在嗓门的心才落到原处。不过还好,这秦师傅技术应该是不错的,我说的是他吸烟的技术,他的烟灰还从来没有洒落过我的脖子,总是一场虚惊。

理发店里放着两条长长的木凳,是供顾客等候时坐用的,大家也都很自觉的排队。时间长了,我发现有的人是不用排队的。这些都是穿着四个吊兜的人,左上边的口袋上也都是别着一支或两只钢笔的,发型也大部分都是二八偏分式的,这也许是那个时代引导人们的潮流,那个时代的标志。后来听说这些都是人民公社的机关干部。这些不用排队的人,可以享用两个人理发的时间,理发员的仔细,态度的谦恭都让人不由自主地肃穆起来。这种微小的特权,对一个平常人来说也只有流口水的份。当这些人走出理发店,理发员脸上堆起的笑容突然一下子消失了,然后大声喊着“下一个”,那个等了半天的人还没反应过来,理发员就嚷开了“癔症啥哩”。对于理发师傅的呵斥,人们似乎已习以为常了,并不以为然,还要赔上笑脸不停地说“对不起,木听见!对不起,木听见”,身子还要探的低低的。

这种谦卑,现在想起来觉得也很搞笑。

后来父亲带着我去理过一次发,看来和店里都很熟悉,理发员还是很客气的,从此再去理发我也能壮起胆子,不再怯生生地先交钱后理发,回家的脚步也变得轻快多了,感觉天也是格外的蓝。

许多年了,再回到故乡,回到那个熟悉却陌生,而且早已无法辨认的集镇,再也看不到那国营理发店的牌子,再也看不到那叼着烟嘴的师傅。不过在原来的旧址上是门前挂着滚动彩条柱的发廊,理发的是位中年胖胖的妇女,我问起当年的秦师傅,她说那是她父亲,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在她父亲退休时让她接了班,也端起了铁饭碗,后来供销社不景气就下岗了,自己开了发廊。

在老家再问起那个理发的老吕,才知道他始终是单身一条,后来人们日子好过了,让他理发的人越来越少,再后来是没有一个人让他理发了,他也一直习惯理发这个活计,不会种地,也不会其它营生,流落他乡,最后不知所终。

小时候也会模仿其它孩子的顽皮,到理发的日子,总喜欢撵前撵后跟着这个老吕,学着他的腔调“走——啰,走——啰”,然后引起一群伙伴的阵阵哄笑,似乎觉得很开心。当现在再回老家,经过那个早已干涸了的大坑塘,每每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人们都早已遗忘了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人群,用我们的平常和微小感知着另一个普通或卑微的人,无论他们是趋炎还是附势,是愚钝还是庸俗,是高傲还是谦卑,是小狡猾还是真可恶,是这个时代还是远古时代,无论他们人生的开头还是结尾是好是坏,是喜是忧,我们都无法改变,无法怨恨,无法指责。

因为那些零零碎碎拼凑的岁月都已经成为往事,每个看似不同和漫长的人生,在浩渺的宇宙,都不过是那天际划过的一束流星。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 孙君梁,原籍河南邓州市,文学爱好者,现从事律师职业

(0)

相关推荐

  • 《有关理发的点滴记忆》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照片来自网络 恬静的理发师 仓雁彬 前些日子看了<鼓楼静语>里有关钟鼓楼的视频,视频大部分展示的是九十年 ...

  • 老吕师傅相册集

    发布于 2018-04-23 来自作品集太极拳专辑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 京山老理发店,还能坚持多少年?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是对理发师的完美诠释. 我对理发师的印象源于最初的钦佩:理发在我看来算是一门绝活,从拿剪姿势,剃发技巧,最后头发被整理成见诸世人的美好作品,完全靠 ...

  • 我的理发史

    每一个有儿子的家庭,几乎都有一个电推子,给男娃理发是每一个老母亲的必修技能. 我是醒悟比较晚的,娃儿读了高中后才想起买推子.电推子是在一个理发店买的,当时为啥在那里被忽悠?记起了,当时比较傻,有买推子 ...

  • 雾山傻根 | 回望岁月 万千滋味 ——微评孙君梁散文佳作《岁月往事》

    回望岁月  万千滋味 ――微评孙君梁散文佳作<岁月往事> 文|雾山傻根 近期,新锐实力派作家孙君梁先生在颇具影响力的公众号微刊[花洲文学]平台上首发了其散文新作<岁月往事>,我 ...

  • 淡然一壶间(躬耕)(孙君梁)

    2021-05-24 19:32孙君梁 孙君梁 人生一路匆忙,总是风雨兼程,这匆忙之中能静静地坐下来喝一杯香茗成了一种奢望,这风雨兼程也多是为稻粱谋,自知俗气,对于茶的高雅常常望而却步. 所以,我总在 ...

  • 孙君梁 | 百花洲里寻《花洲》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百花洲里寻<花洲> 文|孙君梁 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尽管距离邓州市的花洲书院也不过几十公里的路程,开上车也就不过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可要走进去游览一番却不 ...

  • 孙君梁 | 青春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青春 文|孙君梁 从无知的孩童到懵懂的少年,青春的脚步已悄悄走来.我们在无声的春雨夜悄无声息的成长,却丝毫没有听到青春到来的脚步声. 我们只看到柳树在春天里发出嫩嫩的鹅 ...

  • 孙君梁 | 奶奶和她的草屋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照片说明:慈祥的奶奶] 奶奶和她的草屋 文||孙君梁 昨天下了一场大雪,望着白茫茫的一片,忽然想到了故乡遥远的过去,想起了奶奶和奶奶草屋屋檐下那长长的冰凌. 奶奶说过她 ...

  • 孙君梁 | 学车随想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学车随想 文|孙君梁 我天生愚钝而且胆小,对机械类从小就敬而远之.小时候,闲暇之余也就是看些小人书或向阳花小儿杂志之类.也估计就是十来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心 ...

  • 孙君梁 | 饺子的味道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饺子的味道 文|孙君梁 说到吃似乎有点俗了,但在世俗的世界里,吃也是人类的第一要务,民以食为天,这是永远没法改变的道理和铁律. 前不久和农村老家的人在一起吃饺子,才听到了 ...

  • 孙君梁 | 牛眼鹅眼看美文 ——李治国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牛眼鹅眼看美文 --李治国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文|孙君梁 今天我有幸能参加这个作品研讨会以及能加入邓州花洲文学团队,首先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扬娴娉老师,前几年我在网上看到了杨老师写的关于邓州作协张天敏主 ...

  • 孙君梁 | 《认识了你》

    组诗<认识了你> 文|孙君梁 (一) <相遇> 当重门深锁的心 -----被扣开 那如涌的歌喉 跳过遥远的相望 那歌声 是我热情的问候 相识昨天 犹如一千年 这场美丽的际遇 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