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法,教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
姐姐打电话来求助,哭诉“熊孩子”不听话,刚刚吵了一架,但是想想又觉得不该发那么大脾气,自己吼得有些过分。
面对孩子不听话,你对他河东狮吼,打过,骂过以后,是不是也曾后悔过:他不过是个孩子,为什么你不能好好对他说话呢?面对孩子,你为什么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
前不久,腾讯头条有一则新闻“孩子成绩倒数,爸爸气急打了儿子头,接下来的事太痛心!”冲上热搜,讲述的是:哈尔滨那边的一位爸爸,因为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己平时教孩子学习花了很多时间,再一次考试,又是成绩倒数,面对这样的成绩,孩子父亲气急,打了儿子头部,伤到小孩大脑,引发癫痫,现在小孩只能休学在家,目瞪口呆。
这个新闻我看到瞬间,感觉特别痛心。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虎毒尚且不食子,孩子毁了,这个家庭也毁了。这位父亲因为爱而打孩子,如果不爱孩子,谁会在乎孩子的成绩。但是因为爱,却犯了无法弥补的错误,面对这样的事件,作为家长,一定要警惕自己的行为。
当面对熊孩子不听话,做事没有达到要求时,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三个方法,教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
01警觉并接受法
首先,你要学会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来临,也就是你脾气爆发的零界点。当你一而再劝说孩子无效,脾气快要爆发时,是不是也经常给孩子说:“我数三声,1.2.3……”
这个时候,你要警觉,你的情绪来了,接受它,把123数给孩子的同时,也用来感受,自己要发脾气时候的感觉。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情绪要爆发了。
当你开始警觉自己情绪爆发的时候,也就是你无意识行为开始被你有意识的思考了。
国际顶级演讲家林伟贤在他的心理学课程中说:警觉是智慧的开始。
当你能意识到自己情绪来临的时候。这说明,其实你很厉害了,已经可以意识到自己坏情绪了。有多少人,输在自己无意识的愤怒里。
当你意识觉醒的时候,离开和孩子对峙的现场。去卫生间或者门外,就像冥想前那样:闭眼,深呼吸三次,感受自己呼吸的速度,让你的脾气平静下来,开始慢慢觉察你的坏情绪。
这是一个发现自己情绪的方法,要记住这种感觉,以便我们以后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警觉到。
02感觉自己的感觉,并做反思
情绪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坏情绪,是很久以前就刻在你的记忆里。当你再一次面临不好事件的时候,它就那么多突然跳出来了。
心理学家祝卓红教授曾说:“教育孩子的坏情绪,往往都和原生家庭有关系。更多的是和自己父母有关系。”
你有考虑过,自己情绪爆发,真的是完全来自孩子当时的行为吗?是不是自己曾经没有做好的事情,想要让孩子做的比自己优秀?是不是有你小时候,对父母教育的一些不好的抵抗或者认为好的延续?真的是孩子需要的,还是你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
就像文中的父亲,孩子成绩差,真的有必要上升为打吗?是不是自己自己小时候成绩好,儿子成绩不好形成的反差,让自己感觉在社会中失了面子,还是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脑子中一直有成绩不好丢人的想法?
当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人性的善良就会被激发,自己就可以掌控自己了。而发脾气的自己,往往是自己都不想认识的魔鬼。
反思是对自己的自我剖析,反思即使没有结果,也可以让我们不再愤恨。这时候,你再回去教育孩子,心态都会很平和,结果也是事半功倍。
在平和家庭氛围下,你说的话,孩子往往更能听进去。所有的孩子,都期望一个没有暴脾气的父母。
少年说节目里,有个乖巧的女孩子,深情表白母亲之后,母亲感动的说:自己平时容易暴怒急躁,经常发脾气。
这句话让女儿感动哭了,小心翼翼的说:“妈妈,我希望你不要总是急躁发脾气,主要对身体不好。我平时让着你,我说一句你都是说十句。”
作为父母,要及时的反思自己,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
03关怀自己内心的小孩
当你反思过后,要与自己和解,这才可以让你的情绪得到解脱。愤怒是你的坏情绪,你应该感谢它,因为有它,你才能进步。这时候,你的和解方式,应该是关怀自己,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都是一个小孩,作为父母的你,也不例外。
我们要在平时,就去收集一些可以关怀自己的物品,最好是可以深情对望的物品。比如,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一段父母陪你过生日的视频,或者你成功的一件事。盯着看十分钟,你一定会感动。
如果可以,你还可以写一篇感人的文章,感动当时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
著名作家弘丹老师,曾经就因为看了自己的一张过生日的照片,想起那时候的此情此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路历程,写出了数千字的感人的文章。
愤怒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关怀自己,让内心愤怒的小孩得到抚慰,这是一种自我疗愈。
育人先育己,换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再是暴脾气,而是平和对待,所有改变都是潜移默化的。给自己多一点关怀,也是给孩子多一点关爱。你的平和态度,也会影响你孩子的心态。
希望父母都能学会以上三个方法,学会控制情绪,给孩子和自己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你以为父母是在教育孩子吗?其实最终成就的都是自己。
写在最后
你的情绪里,藏着你的家庭氛围。愿我们每个家长,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协伴而行,共同成长。
姐姐打电话来求助,哭诉“熊孩子”不听话,刚刚吵了一架,但是想想又觉得不该发那么大脾气,自己吼得有些过分。
面对孩子不听话,你对他河东狮吼,打过,骂过以后,是不是也曾后悔过:他不过是个孩子,为什么你不能好好对他说话呢?面对孩子,你为什么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
前不久,腾讯头条有一则新闻“孩子成绩倒数,爸爸气急打了儿子头,接下来的事太痛心!”冲上热搜,讲述的是:哈尔滨那边的一位爸爸,因为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己平时教孩子学习花了很多时间,再一次考试,又是成绩倒数,面对这样的成绩,孩子父亲气急,打了儿子头部,伤到小孩大脑,引发癫痫,现在小孩只能休学在家,目瞪口呆。
这个新闻我看到瞬间,感觉特别痛心。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虎毒尚且不食子,孩子毁了,这个家庭也毁了。这位父亲因为爱而打孩子,如果不爱孩子,谁会在乎孩子的成绩。但是因为爱,却犯了无法弥补的错误,面对这样的事件,作为家长,一定要警惕自己的行为。
当面对熊孩子不听话,做事没有达到要求时,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三个方法,教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
01警觉并接受法
首先,你要学会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来临,也就是你脾气爆发的零界点。当你一而再劝说孩子无效,脾气快要爆发时,是不是也经常给孩子说:“我数三声,1.2.3……”
这个时候,你要警觉,你的情绪来了,接受它,把123数给孩子的同时,也用来感受,自己要发脾气时候的感觉。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情绪要爆发了。
当你开始警觉自己情绪爆发的时候,也就是你无意识行为开始被你有意识的思考了。
国际顶级演讲家林伟贤在他的心理学课程中说:警觉是智慧的开始。
当你能意识到自己情绪来临的时候。这说明,其实你很厉害了,已经可以意识到自己坏情绪了。有多少人,输在自己无意识的愤怒里。
当你意识觉醒的时候,离开和孩子对峙的现场。去卫生间或者门外,就像冥想前那样:闭眼,深呼吸三次,感受自己呼吸的速度,让你的脾气平静下来,开始慢慢觉察你的坏情绪。
这是一个发现自己情绪的方法,要记住这种感觉,以便我们以后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警觉到。
02感觉自己的感觉,并做反思
情绪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坏情绪,是很久以前就刻在你的记忆里。当你再一次面临不好事件的时候,它就那么多突然跳出来了。
心理学家祝卓红教授曾说:“教育孩子的坏情绪,往往都和原生家庭有关系。更多的是和自己父母有关系。”
你有考虑过,自己情绪爆发,真的是完全来自孩子当时的行为吗?是不是自己曾经没有做好的事情,想要让孩子做的比自己优秀?是不是有你小时候,对父母教育的一些不好的抵抗或者认为好的延续?真的是孩子需要的,还是你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
就像文中的父亲,孩子成绩差,真的有必要上升为打吗?是不是自己自己小时候成绩好,儿子成绩不好形成的反差,让自己感觉在社会中失了面子,还是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脑子中一直有成绩不好丢人的想法?
当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人性的善良就会被激发,自己就可以掌控自己了。而发脾气的自己,往往是自己都不想认识的魔鬼。
反思是对自己的自我剖析,反思即使没有结果,也可以让我们不再愤恨。这时候,你再回去教育孩子,心态都会很平和,结果也是事半功倍。
在平和家庭氛围下,你说的话,孩子往往更能听进去。所有的孩子,都期望一个没有暴脾气的父母。
少年说节目里,有个乖巧的女孩子,深情表白母亲之后,母亲感动的说:自己平时容易暴怒急躁,经常发脾气。
这句话让女儿感动哭了,小心翼翼的说:“妈妈,我希望你不要总是急躁发脾气,主要对身体不好。我平时让着你,我说一句你都是说十句。”
作为父母,要及时的反思自己,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
03关怀自己内心的小孩
当你反思过后,要与自己和解,这才可以让你的情绪得到解脱。愤怒是你的坏情绪,你应该感谢它,因为有它,你才能进步。这时候,你的和解方式,应该是关怀自己,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都是一个小孩,作为父母的你,也不例外。
我们要在平时,就去收集一些可以关怀自己的物品,最好是可以深情对望的物品。比如,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一段父母陪你过生日的视频,或者你成功的一件事。盯着看十分钟,你一定会感动。
如果可以,你还可以写一篇感人的文章,感动当时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
著名作家弘丹老师,曾经就因为看了自己的一张过生日的照片,想起那时候的此情此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路历程,写出了数千字的感人的文章。
愤怒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关怀自己,让内心愤怒的小孩得到抚慰,这是一种自我疗愈。
育人先育己,换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再是暴脾气,而是平和对待,所有改变都是潜移默化的。给自己多一点关怀,也是给孩子多一点关爱。你的平和态度,也会影响你孩子的心态。
希望父母都能学会以上三个方法,学会控制情绪,给孩子和自己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你以为父母是在教育孩子吗?其实最终成就的都是自己。
写在最后
你的情绪里,藏着你的家庭氛围。愿我们每个家长,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协伴而行,共同成长。
姐姐打电话来求助,哭诉“熊孩子”不听话,刚刚吵了一架,但是想想又觉得不该发那么大脾气,自己吼得有些过分。
面对孩子不听话,你对他河东狮吼,打过,骂过以后,是不是也曾后悔过:他不过是个孩子,为什么你不能好好对他说话呢?面对孩子,你为什么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
前不久,腾讯头条有一则新闻“孩子成绩倒数,爸爸气急打了儿子头,接下来的事太痛心!”冲上热搜,讲述的是:哈尔滨那边的一位爸爸,因为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己平时教孩子学习花了很多时间,再一次考试,又是成绩倒数,面对这样的成绩,孩子父亲气急,打了儿子头部,伤到小孩大脑,引发癫痫,现在小孩只能休学在家,目瞪口呆。
这个新闻我看到瞬间,感觉特别痛心。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虎毒尚且不食子,孩子毁了,这个家庭也毁了。这位父亲因为爱而打孩子,如果不爱孩子,谁会在乎孩子的成绩。但是因为爱,却犯了无法弥补的错误,面对这样的事件,作为家长,一定要警惕自己的行为。
当面对熊孩子不听话,做事没有达到要求时,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三个方法,教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
01警觉并接受法
首先,你要学会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来临,也就是你脾气爆发的零界点。当你一而再劝说孩子无效,脾气快要爆发时,是不是也经常给孩子说:“我数三声,1.2.3……”
这个时候,你要警觉,你的情绪来了,接受它,把123数给孩子的同时,也用来感受,自己要发脾气时候的感觉。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情绪要爆发了。
当你开始警觉自己情绪爆发的时候,也就是你无意识行为开始被你有意识的思考了。
国际顶级演讲家林伟贤在他的心理学课程中说:警觉是智慧的开始。
当你能意识到自己情绪来临的时候。这说明,其实你很厉害了,已经可以意识到自己坏情绪了。有多少人,输在自己无意识的愤怒里。
当你意识觉醒的时候,离开和孩子对峙的现场。去卫生间或者门外,就像冥想前那样:闭眼,深呼吸三次,感受自己呼吸的速度,让你的脾气平静下来,开始慢慢觉察你的坏情绪。
这是一个发现自己情绪的方法,要记住这种感觉,以便我们以后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警觉到。
02感觉自己的感觉,并做反思
情绪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坏情绪,是很久以前就刻在你的记忆里。当你再一次面临不好事件的时候,它就那么多突然跳出来了。
心理学家祝卓红教授曾说:“教育孩子的坏情绪,往往都和原生家庭有关系。更多的是和自己父母有关系。”
你有考虑过,自己情绪爆发,真的是完全来自孩子当时的行为吗?是不是自己曾经没有做好的事情,想要让孩子做的比自己优秀?是不是有你小时候,对父母教育的一些不好的抵抗或者认为好的延续?真的是孩子需要的,还是你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
就像文中的父亲,孩子成绩差,真的有必要上升为打吗?是不是自己自己小时候成绩好,儿子成绩不好形成的反差,让自己感觉在社会中失了面子,还是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脑子中一直有成绩不好丢人的想法?
当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人性的善良就会被激发,自己就可以掌控自己了。而发脾气的自己,往往是自己都不想认识的魔鬼。
反思是对自己的自我剖析,反思即使没有结果,也可以让我们不再愤恨。这时候,你再回去教育孩子,心态都会很平和,结果也是事半功倍。
在平和家庭氛围下,你说的话,孩子往往更能听进去。所有的孩子,都期望一个没有暴脾气的父母。
少年说节目里,有个乖巧的女孩子,深情表白母亲之后,母亲感动的说:自己平时容易暴怒急躁,经常发脾气。
这句话让女儿感动哭了,小心翼翼的说:“妈妈,我希望你不要总是急躁发脾气,主要对身体不好。我平时让着你,我说一句你都是说十句。”
作为父母,要及时的反思自己,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
03关怀自己内心的小孩
当你反思过后,要与自己和解,这才可以让你的情绪得到解脱。愤怒是你的坏情绪,你应该感谢它,因为有它,你才能进步。这时候,你的和解方式,应该是关怀自己,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都是一个小孩,作为父母的你,也不例外。
我们要在平时,就去收集一些可以关怀自己的物品,最好是可以深情对望的物品。比如,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一段父母陪你过生日的视频,或者你成功的一件事。盯着看十分钟,你一定会感动。
如果可以,你还可以写一篇感人的文章,感动当时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
著名作家弘丹老师,曾经就因为看了自己的一张过生日的照片,想起那时候的此情此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路历程,写出了数千字的感人的文章。
愤怒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关怀自己,让内心愤怒的小孩得到抚慰,这是一种自我疗愈。
育人先育己,换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再是暴脾气,而是平和对待,所有改变都是潜移默化的。给自己多一点关怀,也是给孩子多一点关爱。你的平和态度,也会影响你孩子的心态。
希望父母都能学会以上三个方法,学会控制情绪,给孩子和自己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你以为父母是在教育孩子吗?其实最终成就的都是自己。
写在最后
你的情绪里,藏着你的家庭氛围。愿我们每个家长,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协伴而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