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489
伤风痰热发搐
大青膏
【处方】 天麻1钱,青黛1钱,白附子(煨)5分,乌蛇(酒浸,取肉,焙)5分,蝎尾5分,天竺黄1字,麝香1字。
【制法】 上为末,生蜜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 伤风痰热发搐。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薄荷汤化下。
【摘录】 《保婴撮要》卷一
小儿吐泻后成慢惊,脾虚发搐,或斑疹后发搐者
大青膏
【处方】 乌蛇(去头尾,酒浸,炙),全蝎10枚(去头足),蜈蚣5条(去头足,炙),钟乳粉(真者,煅,研极细末,水飞净)5钱,青黛5钱,丁香5钱,木香5钱,川附子(制)5钱,白附子(面包,煨熟)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 小儿吐泻后成慢惊,脾虚发搐,或斑疹后发搐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滚水送下,连进2服,立愈。甚者灸中脘50壮。
【摘录】 《扁鹊心书·神方》
四通减肥丸
【方源】:《儿科病良方》
【组成】:升麻、槟榔、防风各36克,片姜黄18克,仙灵脾、炒苍术各40克,泽泻12克,泽兰24克。
【用法】: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次6克,饭前30分钟开水冲服,3个月为1疗程,每隔3个月停药3日。
【功效】:升清降浊,消郁化滞。
【主治】: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方解】:方中升麻、槟榔、防风行气导滞;姜黄、仙灵脾、苍术健脾化湿;泽泻、泽兰利水渗湿。全方共奏升清降浊,消郁化滞之功。
鳖甲煎丸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鳖甲90克,乌扇(即射干)22.5克,黄芩22.5克,柴胡45克,鼠妇(即地虱)22.5克,干姜22.5克,大黄22.5克,芍药37.5克,桂枝22.5克,葶苈7.5克,石韦22.5克,厚朴22.5克,牡丹37.5克,瞿麦15克,紫葳(即凌霄花)22.5克,半夏7.5克,人参7.5克,䗪虫37.5克,阿胶22.5克,蜂窠30克,赤霄90克,蜣螂45克,桃仁15克。
【用法】:原方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侯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滥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现代用法:用黄酒适量,先煎鳖甲取汁,余药共研末,与药汁共煎为小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每服3~6克,日服三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消症化积。
【主治】:疟疾日久不愈,左胁下结为症瘕,名曰疟母。亦治症积结于胁下,按之坚硬,推之不移,或时作疼痛,或时有寒热者。
【方解】:《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比方中重用鳖甲咸平,软坚以散结消症,《本经》谓其“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故为主药。佐以大黄,芍药、桃仁、赤硝、牡丹、䗪虫、鼠妇、蜂窠、蜣螂、紫葳以破血攻瘀,行其血分之瘀结。再佐以厚朴、半夏、乌扇、葶苈下气祛痰,行其气分之结滞;石韦、瞿麦利水导湿,从小便而出;桂枝、柴胡通达营卫,行瘀散结;干姜、黄芩调和阴阳,平调寒热;阿胶、人参益气养血,扶正固本。至于煅灶下灰性温走下,清酒性热走血,又能协同诸药共有消症化积之效,为使药。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祛痰祛湿,理气理血,诸法皆备,实为急治大方。原方“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又取其缓而化之,徐除蒸瘕。
核桃承气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桃仁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芒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泻热逐瘀。
【主治】:下焦蓄血,少腹急症,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甚则其热如狂;血瘀经闭,痛经,跌仆伤痛,脉沉实或涩。
【方解】: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构成。方中大黄下瘀泻热,桃仁破血祛瘀,二者合用,直达病所,瘀热并治,共为君药。芒硝咸寒软坚,助大黄攻逐瘀热,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又防寒药遏邪凝瘀之弊;同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诸药峻烈之性,以防逐瘀伤正,为佐药。五药配伍,有通便泻热,破血下瘀之功。
【按语】:本方以脉沉实或涩少腹急结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宫外孕、急性盆腔炎、产后恶露不下、肠炎、肠梗阻、痢疾、肝炎、咽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血小板较少性紫癜、精神分裂症、糖尿病、跌打损伤、头痛牙痛、血热吐衄等。如见少腹拘急明显者,加重桂枝用量,或加乌药;大便稀者,去芒硝;小便不畅者,加泽泻、车前子;产后恶露不下者,加蒲黄、五灵脂;鼻衄或吐血紫黑、加生地、白茅根;由淤血所致痛经、闭经、加当归、红花、兼有气滞,加香附、乌药、青皮;治精神病,加红花;治痢疾,加黄芩、黄莲、木香。
表证未解者,应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孕妇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加生地、黄芪、玄参、麦冬有预防动脉硬化、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
【同名方】:
1、《校注妇人良方》桃仁承气汤,由大黄、桃仁、甘草、肉桂、生姜构成。功能泻下瘀热。主治;或淤血小腹脊痛,大便不利;或血结胸中,手不敢近腹;或谵语发狂,通体发黄,小便自利。
2、《重订通俗伤寒论》桃仁承气汤,由五灵脂、桃仁、蒲黄、生地、大黄、芒硝、甘草、犀角组成。功能泻下瘀热。主治下焦瘀热,热结血室,口发狂语,小腹窜痛,带下如注,腰痛如折。
3、《瘟疫论》桃仁承气汤,由芒硝、桃仁、大黄、当归、芍药、丹皮构成。功能破血下瘀,凉血清热。主治淤血内留,夜热尤甚者。
4、《幼幼集成》桃仁承气汤,由大黄、桃仁、红花、甘草、桂枝构成。功能破血下瘀。主治妇女经闭日久,正值痘临。
抵挡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水蛭5克,虻虫5克,大黄9克,桃仁9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症见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如狂或发狂,大便色黑易解,脉沉实,或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
【方解】:本方所治之症为血蓄下焦,瘀热互结。血蓄发狂,表明热瘀互结已深,病情加重,攻逐不可稍缓,治当选活血峻品以破血逐瘀。故方用功擅破血逐瘀,药理峻猛之虻虫,水蛭为主药。虻虫微苦微寒,亦入肝经而专破淤血,其逐瘀之力较水蛭为甚;水蛭咸苦性平,有毒,入肝经,“主逐恶血瘀癓”,具有破淤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伤气分的特点。辅以活血祛瘀的桃仁,下瘀泻热的大黄,攻逐淤血的作用就更为显著。瘀热互结较深,必用沙场荡涤肠胃的大黄,既可使内蓄淤血从下窍而泄,又可通过“釜底抽薪”,使热邪从下窍出去。体现了“其下者,引而竭之”用药原则。
【按语】:本方以大便秘结,腹硬满疼痛、舌暗红苔黄腻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妇女瘀滞盆腔炎、闭经、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死胎引产、产后筋脉炎、前列腺炎、乳糜尿、睾丸炎、阴茎血肿、嵌顿疝、泌尿系结石、肠梗阻、痔疮、脑血栓、血小板增多症等。如见瘀滞严重,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延胡索、阳虚,加桂枝、干姜、附子;阴虚内热、加天冬、沙参、玄参;治阴茎血肿,加牛膝;气滞,加香附、川芎。
本方为破血逐瘀重剂,非瘀阻实症者慎用;年老体虚者慎用;孕妇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脂,改善甲皱微循环,增强血液流通性,调整生殖内分泌等功效。
【附方】:
代抵挡丸(《证治准绳》)即由芒硝、大黄、当归、穿山甲、生地、肉桂构成。功能活血祛瘀。主治瘀滞经闭,痛经、蓄血腹痛。
风痫
大青膏
【处方】 大黄1分,白附子1钱半,青黛1钱,天麻1钱,蝎尾半钱,朱砂1字,麝香1分,乌梢蛇(酒浸,焙)半钱,天竺黄半钱。
【制法】 上为末,生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风痫。
【用法用量】 3岁1丸,薄荷汤化下。
【摘录】 《幼科类萃》卷十四
小儿急惊,筋脉抽搐,涎盛眠卧不安
大青膏
【处方】 大青叶1钱,天麻1钱,白附子1钱半,蝎梢半钱(去毒),朱砂1字,青黛1钱,天竺黄1字,麝香1字,乌蛇肉(酒浸,焙)半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惊,筋脉抽搐,涎盛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青丹”。
【摘录】 《得效》卷十一
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口中气热者
大青膏
【处方】 天麻(未)3克 白附子(末,生)4.5克 青黛(研)3克 蝎尾(去毒,生,末)乌梢蛇肉(酒浸,焙干,取末)各3克 朱砂(研)0.3克 天竺黄(研)3克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生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 主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口中气热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皂子大至1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薄荷水溶化混匀服;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红花散瘀汤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尾、石决明各15克,皂角刺、红花、连翘各12克,僵蚕、穿山甲、乳香、大黄、贝母各9克,牵牛子6克。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解毒。
【主治】:阳强。症见阳举不衰,或阴茎肿硬,前阴肿胀或疼痛,并伴有下腹不适或刺痛,入夜尤甚,头痛头晕,心烦易怒,小便短涩,舌红有瘀点火瘀斑,脉沉弦或紧数等。
【方解】:本方所治为阴部外伤,血络受损,或气行不畅淤血停聚,血脉受阻,宗筋阴窍血络阻塞所引发的阳强症。方中当归尾、石决明活血通络;皂角刺、红花、连翘活血解毒祛瘀;僵蚕、穿山甲、乳香、大黄、贝母、牵牛子止血通络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通络解毒之功。
补阳还五汤
【方源】:《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川红花3克,桃仁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方解】:本方所治乃躯体元气亏虚,血脉运行不畅,抑制脉络瘀阻,筋肉筋脉失荣之症。人体的阳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气亏十去其五,归并一侧,半身失去濡养,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脾开窍于口,涎为脾之液,元气亏虚,脾气约束无力,则口角流涎;气虚血瘀,舌本失养,则语言謇涩;气虚固摄失职,则小便频数,甚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均属气虚血瘀之症。本方病机为正气亏虚,淤血内阻,即王清任所说:“因虚致瘀”。治宜大补元气,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而起痿废,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和血,化瘀不伤好血,为臣药。地龙长于行散走窜,通经活络,配合生黄芪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均为佐药。诸药配伍,气旺则血行,瘀化则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本方是补气药与活血祛瘀药合用的方剂。黄芪生用,重用四两,力专而性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合地龙、当归尾、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通络通络之药,但由于每味药物的量都较小,故本方用祛瘀药的目的不在于逐瘀,而在于与大剂量黄芪相配来行血通经络。本方配伍特点:大剂补气药配以少量活血通络之品,黄芪用量方中全部活血化瘀的总量的五倍。黄芪独重,久服渐增,愈后继服。本方当久服才能有效。王清任认为,愈后药不可止,每隔三五或七八日再服一剂,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方中生黄芪虽需肿用,先从小量(30克)开始,然后逐渐加量至120克,见微效时,日服两剂,服五六日后,改每日一剂。
【按语】:本方以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舌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病、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坐骨神经痛、脑震荡后遗症、神经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肾病综合症,肝硬化、糖尿病、肺气肿、头痛、失眠、多寐、无脉症、雷诺病、阳痿、前列腺肥大、乳房肿块、痛经、产后发热、不孕症、眼、口交流涎、加橘红、石菖蒲、半身不遂,日久不复,加穿山甲、地鳖虫、水蛭;痰浊盛,加竹沥、天竺黄、天南星;高血压头痛,加菊花、石决明、珍珠母;血脂偏高,加山楂、麦芽;心烦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肢体痿软,加虎骨、熟地;肌肉萎缩,加鹿角胶、阿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血管,解除平滑肌痉挛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栓、降压、降脂、强心、抗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损伤神经元修复等多种作用。
桃红饮
【方源】:《类症治裁》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尾9克,川芎9克,威灵仙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利痹。
【主治】:痹症日久,淤血阻滞所致肢节疼痛。
【方解】:方中红花、桃仁、归尾、川芎活血化瘀,为君药;威灵仙祛风除痹,为臣药。本方活血为主,血行风自灭,痛自止,本方由活血祛瘀,祛风利痹之功效。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痹症。方用红花、桃仁等活血祛瘀,配以威灵仙祛风除痹;活血为主,血行风自灭,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肢节疼痛,痹症瘀阻,为其辩证要点。
原方用麝香少许,以药汁冲服,但现今临床罕用。
临床如见腰痛,加桑寄生、狗脊等;气虚,加黄芪、党参;寒盛,加附子、鹿角片、仙灵脾;筋络不利,加伸筋草,络石藤,海风藤。
孕妇禁用。血热者慎用。
大青丹
【处方】 蝎梢1分,白附子1分,白僵蚕1分,干虾蟆2个(烧灰),木香1分,槟榔1分(以上捣罗为细末),次入:青黛1分(研),续随子1分(研)。
【功能主治】 小儿惊风潮发,荏苒不瘥。
【用法用量】 方中青黛、续随子二药之后原无“研”字。据《永乐大典》补。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三引《医方妙选》
养血荣筋。主血弱不能养筋,风邪初中经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阴虚不能养筋,筋燥而手足不能运动,指爪干燥,属风热甚者。歪斜偏废
大秦艽汤
【别名】 秦艽汤
【处方】 秦艽3两,甘草2两,川芎2两,当归2两,白芍药2两,细辛半两,川羌活1两,防风1两,黄芩1两,石膏2两,吴白芷1两,白术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白茯苓1两,川独活2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养血荣筋。主血弱不能养筋,风邪初中经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阴虚不能养筋,筋燥而手足不能运动,指爪干燥,属风热甚者。歪斜偏废。
【用法用量】 秦艽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如遇天阴,加生姜7-8片煎;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1钱同煎。
【各家论述】 1.《医学正传》:此方用归、芎、芍药、生、熟地黄,以补血养筋,甚得体。既曰外无六经之形证,但当少用羌活、秦艽,引用以利关节。其防风、独活、细辛、白芷、石膏等药,恐太燥而耗血。虽用此,川芎只可六分之一,尤宜加竹沥,姜汁同剂最好,达者详之。
2.《明医指掌》:中风,虚邪也。许学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祛风养血之剂。以秦艽为君者,攻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去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阴经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经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用归、芍、熟地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3.《医方论》:此方刘宗厚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不能养血益筋骨;各执一见。予谓方中四物咸备,不可谓无血药也。若中风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细辛二味必须减去。
【临床应用】 风湿热痹:杜某,右肩关节反复疼痛,活动不便,每逢阴雨天气症状加剧已八年。入院时体温36.5℃,右肩关节红、肿、痛、热,主、被动运动均障碍,舌质红,脉滑数,诊为风湿热痹痛,用大秦艽汤治疗。服药一剂,疼痛明显减轻;服药二剂,肿痛全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摘录】 《保命集》卷中
妇人血病,寒热往来
大秦艽汤
【处方】 防风1钱,知母1钱,生地1钱,柴胡5分,前胡5分,秦艽5分,甘草5分,人参5分。
【功能主治】 妇人血病,寒热往来。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四
肝病复原丹
【方源】:《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组成】:银柴胡、川厚朴、桃仁、延胡索各60克,木香、三棱、莪术、红花各30克,香附、姜黄各9克。
【用法】:共研细末,练蜜为丸,每丸10克,成人每服1丸,日服2次。
【功效】:逐湿化浊,解毒化瘀,活血消肿。
【主治】:肝炎缠绵不愈,胸闷腹胀,恶心纳差,胁痛,肝脾肿大者。
【方解】:肝炎之疾,长久不愈,有因脾虚肝郁者、湿困脾胃者、肝火疏泄者,淤血阴络者,等等。本方症显然是因淤血阻络,气滞不行所致,方中用药均为行气活血化瘀之佳品,但以蜜丸缓投,故可瘀消气行,正气渐复,肝病自愈,与大黄虻虫丸有相同疗效。
复肝丸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质》
【组成】:紫河车、红参须、炙虻虫、炮山甲、参三七,片姜黄、广郁金、鸡内金各60克。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日服3次。1个月为1疗程。
【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消癓。
【主治】:早期肝硬化。症见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胁痛,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舌黯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
【方解】:方中紫河车、红参须益气活血;炙虻虫、炮山甲、参三七活血化瘀消癓;姜黄、广郁金、鸡内金行气止痛活血。诸药共奏益气活血,化瘀消癓之功。本方在临床应用中,亦可作汤剂,再酌情加减,效果更佳。
心梗煎
【方源】:(经验方)
【组成】:生蒲黄、丹参、薤白、栝楼各15克,桂枝、半夏、桃仁、红花、五灵脂各9克,三七、琥珀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通阳散结。
【主治】:心肌梗死,心绞痛。症见胸闷气短,心前区作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等。
【方解】:方中生蒲黄、丹参活血止痛;薤白、栝楼宽胸理气化痰通阴;桂枝、半夏、桃仁、红花、五灵脂通阳散结止痛;三七、琥珀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阳散结之功。心肌梗死是一种重症,中医称之为真心痛,故一旦确诊,则应结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本方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若见休克,则可去五灵脂,加红参、附片、枳实、制乳香、制没药等,或结合静滴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当归芍药散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90克,芍药500克,茯苓120克,白术120克,泽泻250克,川芎250克
【用量】: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克,酒调送下,日服3次。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和血止痛。
【主治】:妊娠腹中绵绵作痛。
【方解】:方中川芎、当归养血活血,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化湿,芍药泻肝木、安脾土,全方有补有泻,有和血止痛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胸胁,少腹胀满疼痛或绵绵作痛,或有急痛反复发作,纳差浮肿、舌暗苔腻脉细弦、白带多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附件炎、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妊娠腹痛、胎萎不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妊娠癫痫、羊水过多、习惯性流产、妊娠黄疸、眩晕、肝炎、肾炎、高血压、冠心病、痢疾、慢性阑尾炎、输尿管结石、前列腺肥大、鼻炎、咽炎、肛裂等。如见腰酸者,加牛膝、川断、杜仲;先兆流产者,重用芍药,加菟丝子、川断;气虚加党参、黄芪;治癫痫加石菖蒲、琥珀胆南星腹胀纳差者,加木香、陈皮。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调整垂体-卵巢内分泌激素平衡的作用,抑制子宫收缩,降低子宫平滑肌张力;对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有双相调节作用,有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附方】:1、保产无忧散(《傅青主女科》)即由川芎、当归、白芍、生黄芪、厚朴、羌活、菟丝子、枳壳、川贝母、荆芥穗、艾叶、生姜构成。功能行气安胎、养血活血。主治胎位异常。
2、加味当归芍药散(《中医治法与方剂》)即本方加续断、菟丝子构成。功能活血补肾转胎。主治胎位异常。
大补气血,祛风解表。主产后角弓反张,两手足强硬而反向背,口噤,汗出如水,口吐沫
大秦艽汤
【处方】 秦艽1钱5分,黄耆2钱,肉桂3分,当归1钱5分,白术1钱,人参1钱,熟地2钱,川芎8分,桑寄生1钱5分,川断1钱5分,白芍1钱,浮小麦(炒)3合(煎汤代水)。
【功能主治】 大补气血,祛风解表。主产后角弓反张,两手足强硬而反向背,口噤,汗出如水,口吐沫。
【各家论述】 是方以参、耆祛风固表为君;以参、术、归,地补气血为臣;芎、断、寄生,佐秦艽祛经络之风,白芍佐黄耆敛亡阳之汗,浮麦、肉桂为使;一以入心止汗,一以温经,壮参、耆、归、熟之力也。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养血荣筋。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语,属血弱不能养筋者
大秦艽汤
【处方】 秦艽90克 甘草60克 川芎60克 当归60克 白芍药60克 细辛15克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30克 石膏60克 吴白芷30克 白术30克 生地黄30克 熟地黄30克 白茯苓30克 川独活60克
【制法】 上十六味,锉。
【功能主治】 养血荣筋。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语,属血弱不能养筋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克,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
如遇天阴,加生姜7~8片;心下痞,加枳实3克。
【摘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化,舌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
大秦艽汤
【处方】 秦艽(一钱半) 石膏(一钱半) 甘草(一钱) 川芎(一钱) 当归(一钱) 羌活(一钱) 独活(一钱) 防风(一钱) 黄芩(一钱) 白芍药(一钱) 白芷(一钱) 白术(一钱) 生地黄(一钱) 熟地黄(一钱) 白茯苓(一钱) 细辛(半钱)
【功能主治】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化,舌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桂枝茯苓丸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9克,茯苓9克,丹皮9克,桃仁9克,芍药9克。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日服3~5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活血化瘀,缓解癓块。
【主治】:瘀血留结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等。
【方解】:方中茯苓渗利下行而益心脾之气,既有助于行瘀血,亦有利于安胎元,桂枝温通血脉、共为主药。宿有癓块,郁久多能化热,故又配赤芍合桃仁、伍丹皮以化淤血,均能清瘀热,共为辅药。丸以白蜜,亦取其有缓和诸祛瘀药力,起到缓消的功能,以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缓解癓块之功。
【按语】:本方以腹部刺痛拒按或触及包块、下血紫暗有块、舌紫暗有瘀、脉沉涩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经期综合症、崩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炎、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尿潴留、产后恶露不绝、放节育环后腹痛、慢性肾炎、肝炎、结肠炎、心脏病、胶原性疾病、血栓性疾病、泌尿系结石、前列腺肥大、肠梗阻、阑尾炎、鼻窦炎、痤疮面部色素沉着、风疹块、白内障、中心性视网膜炎等。如见疼痛剧烈,加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气滞血瘀,加香附、玄胡、青皮、当归、益母草;肾虚,加枸杞、川断、寄生;包块坚硬,加三棱、莪术、穿山甲、鳖甲煎丸、大黄䗪虫丸等;阳虚,加附子;治结石,合失笑散,加金钱草,王不留行。
孕妇、体虚者不宜服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镇痛,降血脂、抑菌消炎、抑制血黏度上升等功效。
【附方】:催生方(《济阴纲目》)构成与本方同,为汤剂。功能催生下胎。主治产妇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浆已下之时。
人参鳖甲煎丸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鳖甲90克,乌扇22.5克,黄芩22.5克,鼠妇22.5克,干姜22.5克,大黄22.5克,桂枝22.5克,石苇22.5克,厚朴22.5克,瞿麦22.5克,紫葳22.5克,阿胶22.5克,柴胡45克,蜣螂45克,芍药37克,牡丹37克,䗪虫37克,蜂巢30克,赤硝90克,桃仁15克,人参7.5克,半夏7.5克,葶苈7.5克。
【用法】:取灶下灰3斤,黄酒10斤,浸灰内滤过取汁,煎鳖甲成胶状,其余22味共为细末,将鳖甲胶放入炼蜜和匀为小丸,每服3克,每日3次。
【功效】: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癓。
【主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成块,结成疟母。以及癓积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等。
【方解】:方中鳖甲煎(即清酒经灶下灰滤过,煮鳖甲烂如胶漆)为主药,取鳖甲入肝软坚化癓,灶下灰消癓灶积,清酒活血通经,三者混为一体,有活血化瘀,软坚消癓之功。又以赤硝、大黄、蜣螂、䗪虫、鼠妇攻逐之品,以助破血消症之力。厚朴、乌扇(射干)、葶苈子、半夏行郁气而消痰癖;柴胡、黄芩、白芍和少阳而条肝气;干姜、桂枝温中,与黄芩相伍,辛开苦降而调解寒热;桃仁、牡丹、紫葳、蜂巢活血化瘀而去干血;人参、阿胶补气养血而扶正气;瞿麦、石苇利水祛湿。综合诸药,乃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之剂,对癓瘕积聚,疟母内结,有攻下邪不伤正,气畅血行,癓积内消之效。
【按语】:本方以腹部癓积,按之坚硬或不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脾肿大、腹腔肿瘤等。
体虚者慎用,孕妇禁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