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功札记73
https://m.toutiao.com/is/JT8BnM1/
昨日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
王芗斋先生说:执着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
练拳需下实在功夫,但也离不开心意和想象,二者兼顾,方是进步的阶梯。
阴阳鱼太极图演化——
腹内阴阳鱼景象全凭心意用功,依靠想象,由微渐著。而缠丝劲是在肢体抻筋拔骨,螺旋缠绕当中逐步提炼出来的。
缠丝劲产生于中气之中,但又能反过来促进丹田内气的发展壮大。内气不断壮大,中气贯足,再通过想象逐步孕育出阴阳鱼来。
阴阳鱼形成,就可给缠丝劲不断补充能量。
用功时久,丹田(阴阳鱼)成为核心,在腰腹间以左上右下的气机原理进行圆转运动。其产生的意劲不断输入到缠丝劲内,再由缠丝劲主导肢体运动。
按照黄元御气机升降原理,人体左腹为阴,右腹为阳;中医理论是阴升阳降,又说阳气下降转为阴,阴气上升转为阳,阴阳互为其根,阴就是阳,阳就是阴。
在此理论指导下,心意用功,阴鱼由右下腹向左上腹升转,阳鱼从左上腹往右下腹旋转。其表现形式是阴阳互转互变。
平常运功,阴阳鱼是逐渐互变的,但亦可随心意突变,即快速缠转。其在腹中左右腰隙的表现形式则是右腰隙可以缠转至左腰隙,左腰隙可以缠转至右腰隙,整个腰腹部是里旋外转的感觉。
此时,阴阳鱼缠转意劲不要停留,由鱼头向鱼尾缠过去。当意劲缠转至鱼尾时,腰隙间就松开了。
演拳时,还可以把它们意象成活的两条鱼儿,头尾相衔,在腰腹里转圈游动。若欲发劲,则把心意放在鱼尾上,把意劲舒发出去(意象是鱼尾巴啪地一下甩出去)。若不想发劲,那就可意象出两条鱼儿头尾相贯,轻快地戏游。
用功时久,两条阴阳鱼逐渐合成实体球状,只在黑白分际线保留一道缝隙,缝隙从腹前球面切至后背球面,意劲就在此缝隙里穿过。
这个黑白球体就是活的,就好比是一黑一白两条鱼的模型扣合在一块儿组成球状体,这两块模型在如球运转的时候,相互之间是磨转的。我们所要习练的就是这个磨转,是两块鱼球模型咬合着磨转。即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球体在转,而是两条黑白阴阳鱼交缠在一起,分别从对方的腹背脊缠转过去(类似两蛇的交缠),它们是相互咬合着各自独立运转又相互转化,其运转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外在表象就像是一个球体在转动,其实不然呢。
继续用功,意劲渐渐活泼起来,顺着两条鱼的结合部位成曲面状滑动。画成素描的话,就是中间那条S曲线。S形曲线的两头节点就是球状运动的切线点,这两个切线点随着球体的转动(两鱼的交缠)不断变化着位置(角度大小不变)。此时,假如心意再把两膀根节连线挂在这两个切线点上,两膀的运转就随着球体切线点的变化而变化了。
用功日深,这个阴阳鱼球体逐渐向后腰背肌骨里渗透,变成一个扁平圆状体了。就像是被压扁了的球嵌在了后腰背肌骨里,与后腰背肌骨融为一体。亦好像此对阴阳鱼犹如刻画似的刻入肌骨,入“木”三分。
但其运动方式不变。此时,阴阳鱼一动,即是后腰背肌骨在动了。
这个阴阳鱼可大可小,随心意肢体动作放大或缩小,放大可至两肩窝和胯窝,缩小可至肚脐深处一个点。于是,全身的肢体运动就跟随它的变化而变化了。
这个时候再演拳就会觉着有无穷的乐趣,练多长时间也不会觉着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