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成立首届中共洛宁县委,韩达生任书记,曲乃生、贺崇升为委员。……1938年又建王范四小、长水、杨坡小学、上窑、磨头、在礼、庙沟、城村、济汴中学、上戈、里石头、张营、城村小学、孟家峪、古村、元村、中村17个支部(见1991年版洛宁县志第341页)。城郊乡在礼村距县城仅4.5公里,因此,政治动向几乎与县城同步。当时在礼村有影响洛宁县政局的国民党元老派人物李栋甫、济汴中学校长李洁庵、县首任教育长张毓杰、县参议员、国民党党部秘书刘静亭等国民党重量级人物。这些人物都是当时地主阶级利益的代理人。其时,村里的土地多集中在少数地主、富农手里。无地可种的穷苦百姓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或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遭压榨,受剥削,民不聊生,富人还骂穷人为“土鳖”。村里部分有血性有觉悟的青年就自觉组织起来,自嘲为“土鳖会”。中共洛宁县委成立后,同国民党针锋相对,秘密发展中共党员,筹组在礼村地下党支部。由县委委员贺崇升发展县中学生于超儒入党。之后,于超儒发展“土鳖会”骨干李尚德、张福龙、李长法(圣化)、马子健等人入党,组建了中共洛宁在礼村地下党支部,于超儒任支部书记。当时,于超儒、李尚德还担任王范区分委委员(摘自红色沃土第32页)。中共在礼村地下党支部成立后,以“土鳖会”为掩护,在村民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同地主、富农做斗争,反饥饿,反压迫,反剥削,要求减租减息。1939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开始追杀共产党员,在礼村地下党骨干于超儒、李尚德、张福龙身份暴露,也在追杀之列,党组织安排他们奔赴延安。中途于超儒返回,加入国民党,其他没走的党员也外出投亲靠友同党组织失去联系。于超儒(又名留记),1938年6月在县中入党,任在礼村支部书记。于超儒、李尚德1939年4月任王范区分委委员。于超儒介绍李尚德入党,李当过桂五旅供应部长。于超儒1939年参加国民党,1950年参加革命,1957年划为右派开除回家,已改正。(摘自洛宁地下党资料)
毕业证书
李尚德,中共党员。1910年出生在河南省洛宁县在礼村一个贫农家庭,自幼务农。1936年在本村参加进步组织“土鳖会”,进行革命斗争,曾担任过豫西抗日游击总队交通员。1939年7月,因身份暴露,遭国民党追杀。党组织安排其奔赴延安。1940年5月30日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习期满毕业,被分配到太岳军区二分区任粮秣员、合作社主任、桂五旅供给部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大军下太行,在山西省晋城四合公任职,曾在平原省开封税务局任科长。1957年调任郑州铁路局新乡地区党工委主任。新乡铁路分局工会主席等职。1980年因病在新乡逝世,享寿70岁。张福龙,又名张俊智,河南省洛宁县在礼村人。穷苦农民出身,自幼务农。为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1936年参加了村里的“土鳖会”。1939年,国民党开始追杀共产党员,就同李尚德一起投奔延安。1940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满毕业分配到部队,历任排、连、营、团干部。吃食堂饭以前曾回家探望老母与妻子,把结发妻托付给一位荣誉军人后,接走了老母就一直生活在上海,同村里再无联系。中共在礼村地下党支部成立仅一年有余,在国民党反动派追杀下被迫解散,但在在礼村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革命输送了李尚德、张福龙两位忠诚的革命战士,村民们永远难忘这段红色记忆。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