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谷临习《芥子园画传》——山石谱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1)

(一)

当初学习山水画,没有一点基础。老师先教我们《芥子园画传》的山石谱部分。

那时我拿笔,手很笨拙。之前没有练过毛笔字,也没有练过线描,所以对笔墨、笔性没有一点认识,更不用说对线条的质量和生宣的特性的感受了。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2)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3)

在学校,每天早中晚不停地练习画石头,每一个图例都反复练习多遍。直到第三周,老师说我画的石头终于有感觉了!可惜,两周后,课程就结束了。

那次学习只是对《芥子园》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后来利用暑假,自己又继续临习,但还是没有真正入门。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4)

(二)

兰强老师给我们带创作课时,发现基础不扎实。就让我们重新打树石基础,并告诉我们:“只有基础打深、打扎实了,楼才能盖高、才能稳固。”

我们开始认真临习《芥子园画传》。学了树谱,要临石头了,兰老师让我们在山石谱中选一种自己喜爱的皴法,也要临二十遍。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5)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6)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7)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8)

当我临到第十遍时,发现反复皴了多次,却还显得单薄。兰老师说:“你皴的太有秩序了。笔触大小没有变化,用笔的方法也没变化,手腕也不灵活。你要敢于打破旧秩序和旧习惯,要多尝试。”兰老师在我的画稿上示范,把皴法的笔触改变了一下,画面立刻变得丰富了、厚重了。然后把石的轮廓用浓墨重新提了一下,线条有顿有挫、有轻有重、有断有连。游离于原轮廓线。

第一感觉是:有点乱。稍远一点看,画面的确厚重了、活了。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9)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10)

兰老师说:“要把一块石头当一座山画。画面要完整。”他在同学临的石头上,加了平台,又画了古人的背影,还添了一抹远山。立刻成为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了。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11)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12)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13)

这次临习,最大的感受是:兰老师要求我们把山石画的比《芥子园》厚重。

《芥子园画传》是清代木刻的,淡墨和干笔以及飞白不好表现。但是如果用心,还是能看到的。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14)

(三)

真正通临《芥子园画传》是从继续教育学院出来一年后,兰老师教新学生画《芥子园》。我也跟着一起认真学习。先通临了树谱,心已经收住了。也认识到《芥子园》非常重要,所以更加虚心地临习山石部分。

一幅山水画,由一笔画起,由一块石头或一棵树开始,然后耐心地再画石、树、水、桥、人物等,画完后再一遍一遍地调整,皴擦点染。还要挂起来,继续找问题改正。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15)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王维石法(16)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荆浩石法(17)

如果用跑步比喻,花鸟画像是短跑,人物画像是中跑,那么山水画就是马拉松。所以,学习山水画要有足够的耐心。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董源石法(18)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李成石法(19)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李公麟石法(20)

这次从最简单的临起。书上的每一图例,都有反复临多遍,直到满意为止。

通常我们临的比书上的图例大好几倍,画面会显得空,一方面是因为皴的线条不在结构上,另一方面是理解不够,不会变通,只能照猫画虎式的学习。于是兰老师给我们在课堂上示范。把一块石头的图例放大很多倍。

兰强老师示范的《芥子园画传》

等到自己再画时,先反复揣摩兰老师示范的临本。勾结构线和分筋的线条较粗,力度大。皴的线条用力轻一些。

我容易画平,勾和分筋的线条不够大胆,显得太弱。这和我的性格过于拘谨有关。

尚谷临袁江石法

曾经,我修道的老师看到我临的石头,说左上角画的浑厚。

我说:“那是兰老师在课堂上给我示范的。对比之下,发现我的线条是一段一段的。”

左上角为兰强老师课堂示范

兰老师说:“画石头,笔上的墨要吃饱,才能走更长的路。

笔上的墨饱满,用'一笔墨',画着画着,墨色就有变化了。由浓到淡,由湿到干,自然地过渡。如果笔太干,也可以在笔尖蘸点水。”

我们不熟,没有放开练习。担心墨太饱,线条会死板。过了好几年后,我才明白,是自己不会提按,不会用侧锋,不会用水。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21)

对于皴法,只能先学几种常用的。如小斧劈,披麻皴等。其它皴法后面需要的时候,再继续学习。开始不要贪多,精力不允许。把一两种练到位,以后再不定期的练习其它的。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22)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23)卷云皴

尚谷临黄秋园矾头皴

尚谷临黄秋园荷叶皴

最后,兰老师要求我们背临。开始背临时,总想看一眼临本。画着画着,有扔掉拐棍的轻松,之后又感受到皴笔的灵活,没有了形的约束,又感受到了变通,之后注意到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尚谷背临《芥子园画传》(1)

尚谷背临《芥子园画传》(2)

尚谷背临《芥子园画传》(3)

再后来感觉到勾勒的活,注意到笔的顺逆。顺笔注意到提按,逆笔注意到挑、压和力透纸背。在笔向前逆行时,像金锉刀,不断给纸里面送力。

再后来感受到皴笔时,用笔来回顺势而为,用笔力度有变化,从而笔痕粗细有了变化。那时还没有感受到手腕的灵活。

背临的画“ 一笔墨”效果比较明显。

尚谷背临《芥子园画传》(4)

尚谷背临《江山秋色》石法

(四)

山石要画好,不光造型要练好,还有对线条和笔墨感受,呼应等。

练山石比起画树容易多了,比起人物造型来,简直是小儿科。但是山石也有精神。还需注意其它因素,比如:静心、养心、养神、养虚灵等。

我几年前请教过我修道的老师:“我画的不浑厚,线条是滞的,一段一段的。心中没有意,只是想表现力度。”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高远法(24)

老师说:“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养。养心、养神、养虚灵,就在这里。那个时候,你根本跟不过来。你的神,不能神游全局,也不能凝聚在一个点上。对你来说,神不神的,不知道是啥东西。只一点点的抠那些东西,小的、细枝末叶上的东西。关注不了那么多。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相互呼应的东西完全找不到。只能抓外形。等你的精神慢慢饱满起来,你心灵里的尘垢都洗清了,这个时候,你能很敏锐的捕捉到这二者(即意与神)之间是什么关系。它这种传神的意动,你找着了,随着它走,是非常好的。”老师的这段话很重要。我还需要不断再理解。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深远法(25)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平远法(26)

尚谷临《芥子园画传》平远峦头法(27)

在山水画中,山石太重要了。画到一定阶段,还要进一步提高,《芥子园画传》是打基础,还要多看古人的原作,从中吸收影响,继续琢磨临习。

去年我想深入学习郭河阳的卷云皴,专门对着《早春图》临习。

尚谷临郭熙石法(1)

尚谷临郭熙石法(2)

尚谷临郭熙石法(3)

今年又感觉到自己的线皴画不好,就找到石涛图册,从中抽取出典型的山石,认真揣摩。

尚谷临石涛石法(1)

尚谷临石涛石法(2)

尚谷临石涛石法(局部1)

尚谷临石涛石法局部(2)

尚谷临石涛石法局部(3)

总之,山水画的山石是长期的功课,《芥子园画传》是绕不过去的,需要用尽全力去学习,不断从中汲取营养。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