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节【征文】
春 节
王旭||江苏
1
过了腊月,冬天就会收起长长的尾巴,把一个好大的舞台让给了春天。为了欢迎这个盛大的日子,中国人都要把春天到来当成节日一样来过,于是便有了春节。
春节的气象,祖国的南方和北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大致可用“花团锦簇,笑靥如花”来比着它们。当江南南京梅花山的梅花,已经浓情一片,而关外黑龙江漠河,却是银装素裹,别有冻天,这里的花便是冰清玉洁的雪花了。
关于笑靥如花,当然是挂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因为春节到来,天增岁月人增寿,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马上又要再长一岁、又高一截,正在蓬蓬勃勃地向成人的行列迈进,这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值得喜庆的事情。于是他们笑得灿烂纯洁、笑得天真无邪,通透无边直至心灵。
会心的笑容,幸福的笑容,是会感染人的,所以我也变成了花。
2
每年冬季,我们这些长大的人,也是在期待春节来临中度过的,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对年的情缘。中国人喜欢把一年的交替更迭,当作一个岁月的轮回,在年根岁未的时候,大家都要把留在手中的事情赶一赶,算是对新旧两个年都有交代。新年可以轻装上阵,旧年没有尾巴拖拖拉拉。
孩子们忙完考试、打工的结工资、农民做完腊月的农活、工厂安排来年计划;开高铁的看看里程、把多少旅客送到新起点;做晚辈的要负责老人一年的赡养费,欠了亲情要回家团聚;小姑娘忙里偷闲、为自己买一件新衣准备来年嫁一个人。当然,这都是门外事。
在门里边,还有许多的“仪式”。要在以前,明信片是一定要买几打的,寄给自己的朋友和领导,表示对新年的祝贺和旧年的感谢。现在不同了,大家都用微信。还好,两种信件都有一个“信”字,说明传统还在,礼节没忘。
3
说到“仪式”,它本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对岁月的虔诚和对生活的敬畏,日积月累,就变成了俗套的乡风民俗,再往深处说就是过年的文化。虽然各地有所不同,但大家都在你仿我效地做着,把新年的祈祷和夙愿、期待与梦想,认认真真地表达出来,算是对新年有了态度。如果有谁什么没做,就会觉得心里差了什么,好像对年不够忠诚,这年过得还未过瘾。
我家过年,父亲还在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分工:一类是“下得了厨房”的吃喝,大致由母亲去做。昨天母亲带头,和妻一起扫回了年货,一个水箱是肯定放不下的,还有活的跑在地上、养在水里。我说多了,母亲高兴地说不管多不多,反正该买的总要买回来,并指着买回的年货说:“这是年年有余(鱼),这是啃大鱼(芋)头,这是长长久久(酒),这是高高(糕)在上,这是陡富斗富(豆腐)”,用的全是谐音字。
至于“登得了厅堂”的事情,现在由我上阵。大红的对联喜纸贴上大门,簇新的红灯笼每年都挂在腊梅树上,斗香蜡烛一定要在年夜饭前点燃,厚厚一叠红包,由我先装进红通通的百元大钞,再由母亲分给大家……这一红连着一红,寓意着来年的好兆头,一定是红红火火,大红大紫……
一个个仪式,庄重、隆重,把我们一步一步带入新年;一道道流程,和谐、吉祥,勾画出新年模样、新年气象……
4
转眼之间,新年到了!
我想,对于新年的描述,应该是这样的:
人欢马跃,山欢水笑……
祝福我们的祖国,春华秋实,越来越好……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旭,江苏省盐城市人,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