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如何理解?
“知行合一”的学说是王阳明提出的,我们也会在不同的地方看到挂在墙上的牌匾,这就能理解“知行合一”的魅力,五百年来它影响了很多人,能帮你认识真正的自己,塑造自己,成就自己。
在电影《后悔无期》里,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都知道,但做不到;你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真知道就是能做到。也正像陆游的那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生活里确实有另外的样子。比如减肥。减肥一直是爱美之人离不开的话题,去看看线上线下数不清的广告就知道它的商业价值。其实减肥的核心就是少吃多动。而不是把钱交给别人帮你去做,所有减肥成功的,不管依靠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归根结底还是自律。
道理都懂,做到的不多。开始的决心都很大,坚持早起,少吃。但过不了多长时间,惰性就会冒出来。少跑一次也无所谓,多吃一次也无妨。从放弃第一天开始,最终放弃全部。
跑步,写作,读书能提高人的心性,最大的原因是自律。自律之后会形成一种习惯,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由过去的习惯造就的。你的成功是由你的好习惯造就的,你的失败是由你的坏习惯造就的。
我们总在说:“不要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不能犯同样的错误”,这些话语都知道。但如果不去改变反思。还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这是习惯,你不能不经过学习就能改变习惯。
一个朋友,在连续喝了一个星期可乐后诱发糖尿病。治愈之后,依然还再喝可乐。
明知道喝酒开车有危险,每天都会有酒驾被抓。明知道手机,电视看多了不好,但每天都在继续。孩子玩手机你会批评他,自己回到家却拿住手机不放。好像控制不了都成了做不到的借口。
总会有一部分人,你和他交流时,他总在抱怨社会对他的不公,别人对他不公。和他聊天,他会说一大堆道理,对心理学,佛学的名言名句知道也不少。但再次相遇,依然没有改变。
知道不做等于不知道,因为这些道理都是从别人那里来的,不是自己撞破南墙得来的。人与人最大的不同不是财富,房子,地位,车子,而是反思能力。
父母教育我们“吃亏是福”但没有人告诉你福从哪里来,吃亏的当下肯定不是福。福是从吃亏后反思得来。如果不反思,吃亏就是吃亏。
成长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勇于试错,试过了才是自己的。不试,道理都是别人的。坚持最简单,也最难,很多我们都懂,但从来不实践的道理,通过坚持都可以化为现实。
曾国藩说过一句名言:“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傲是什么?就是冥行妄作这类人。惰是什么?惰就是不着实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