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东:读书,有那么重要吗?
读书真的很重要
近日,外出办事,坐了趟地铁。由于路程较远,便打开了一本随身携带的书籍,阅读起来。大约十分钟后,只见周围的目光齐刷刷的朝着我聚集了过来,一个个表情显得怪怪的。那眼神、那表情,似乎都打上了问号。我回过神来,下意识地合上书,不经意的扫视了一眼。车厢里几乎所有人都拿着手机,玩游戏的、语音闲聊的、网上购物的、看视频的,等等。未见一人与我一样拿纸质书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与环境相融合,这个人必然会被众人视为异人。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是个“异人”,难怪会引来异样的目光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个人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被挤压,加之网络信息的发达快捷,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真的少之又少。“这个时代,除了学生,除了应试,谁还会去主动读书呢?”这是我们耳边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我们千辛万苦,东奔西跑,的确很忙,甚至很累,但这真不能成为不读书的借口、不学习的理由。
据史书记载:“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途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令涉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则“孙权劝学”的典故,想必当今许多人都熟知。讲的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吕蒙当权掌事,事务繁多,但在听了孙权的教诲后发奋读书,锐意进取,终于使原来的武夫变为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
作为一国之主的孙权,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不忘抓好部属的学习,堪称史上典范。当初,吕蒙也认为,自己“多务难学”。孙权则劝解道:“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事务繁多,又怎么能比得上我呢?日理万机的孙权,无疑比吕蒙更忙。可见一个人能否去学习,不是时间问题,关键是认识问题。时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把学习当累赘,视学习为负担,一提到学习就强调自己公务繁忙、工作分不开身等等,百般推脱,一百个不情愿。这与吕蒙开始时的想法相差无几,遗憾的是当今象孙权一样既爱学习,又会善于抓好学习的领导少之又少。
孙权劝学,不仅自己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而且还注意鼓励上进,以先贤时哲为训。他曾对吕蒙的天赋给予肯定和评价,并非溢美之辞,而是鼓励之言,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吕蒙好学上进的积极性。“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时独不自勉勖邪?”孙权引用先贤时哲关于学习的言行以为训,拳拳之心,谆谆之意,有相当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常言说得好:已所不为,匆施于人。我们平时也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关于学习方面引经据典的讲话,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或有高度没力度,或有渲染力无说服力。究其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领导们讲的多做的少,自己也没怎么学习。
古往今来,凡雄才大略者,都重视学习,讲求实效,强调实用。学以致用,是原则、是方法、是学风。吕蒙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三国鼎立的这一战略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为孙吴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建议,功不可没。孙权不仅善于劝学,而且能够把品学兼优的吕蒙提拔到关键岗位,委以重任,得以重用,使其成长为一代名将。
作者简介
黄玉东,笔名冬歌,江苏响水人,军旅作家,军网主编,特邀撰稿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军旅青春别样红》《向往大海》等,多家图书馆列入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