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谐需要“爱屋及乌”
小区对面是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周边还有很多小店“便利超市、水果店、奶茶店、干货店”等等一应俱全。每日早上,走出小区大门总能碰见很多拎着大袋小袋的中老年人,他们已经购物回来,而我正出去上班呢。
今日早上,出门的时候已经下起了雨,可是地面还不太湿,估计这雨才刚下不久。果然,刚走出小区,就看见一位年纪在50岁左右的老阿姨,拎着5、6袋东西,冒着雨在小跑着前行。从白色塑料袋中望过去,大概是一些蔬菜水果,还有早餐(油条、豆浆清晰可见)。看那份量,应该够一家四五口人吃。我不禁猜想,这位老阿姨,是不是每日都这么早出门为全家人服务?她为家庭这么勤勤恳恳是不是因为爱?因为爱某个人,某几个人,还是家中所有的人?她的爱是否能够容纳那些她原本不太想爱的人?她冒雨回家会不会对还在睡懒觉的家人生气?她看到家人吃着早餐会不会幸福的微笑?她会不会经常对家人喋喋不休她的辛劳?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想了一路。
我为什么要想这么多?源自朋友前段时间的家庭小矛盾。朋友有两个孩子,她和丈夫都要上班,两个男孩有些调皮,需要双方4位老人一齐照顾;将近一个月的时间,6位大人,2位小孩儿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朋友的公公婆婆,因为爱着自己的儿子,愿意帮忙带孙子;朋友的父母,因为爱着自己的女儿,愿意帮忙带外甥;几十年都毫无关系的4个老人突然间生活在一处,还需要他们相互照顾,相互体贴,相互关怀,显得很困难。朋友的婆婆经常负责日常果蔬的采买,我不由想到,她是不是就像早上遇到的那位老阿姨一样,每日一早便大袋小袋的拎回家呢?她回到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朋友说她的婆婆会有些抱怨。或许她只是因为爱儿子,爱孙子,却不得不照顾多出来的3个人(朋友的父母以及朋友自己);而保守传统的朋友的父母,也觉着委屈,他们认为,帮助女儿带外甥仅仅是“助人为乐”并不是义务;爷爷奶奶带孙子才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现在他们抛开传统观念,生活在一处帮忙照顾外甥,没想到他们的爷爷奶奶还有意见,一时之间心中甚是不平。双方老人不开心,难免也会影响到年轻的夫妻,导致那段时间朋友的压力巨大。
其实,这么多人要想和谐地生活在一处,需要“爱屋及乌”的心情。爱一个人很容易,但是若要爱他所爱就有些难了。4位老人毫无疑问都爱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可是若要他们连儿子的岳父岳母;女儿的公公婆婆都要爱,这简直是不可能。如果有爱,相处在一块儿,相对简单;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几乎都没有隔夜仇,也不会将不愉快记在心间;双方老人若彼此有爱,相互间的芥蒂就会少一些,家庭矛盾也会减少。如果有爱,辛劳也会变成一种幸福。假设冒雨购买果蔬、早餐的老阿姨,是为了自己的3个孩子,1个老伴服务,想必她会很开心,看着他们吃着自己亲手买的早餐,老阿姨一定很幸福;假设老阿姨,是为了儿子、媳妇、媳妇的父母购买的果蔬和早餐;虽然有爱,这么多人分摊之后,爱变得稀薄,这时,老阿姨肯定会计较,为什么每日辛苦的总是自己?看他们吃她亲手买的早餐,估计一点都不会开心。所以,同样一件事情,缺了爱,视角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写到这里,我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两家人的事儿。因为爱情当中,只需要双方彼此相爱就足够了;可是婚姻当中,需要双方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彼此友爱。如果真的无法一时之间形成大家所有人的爱,那么就从“爱屋及乌”开始吧,真正爱一个人,就爱他/她所爱,那么,必然到最后,所有的人都会团结友爱,不是吗?
(亲们,可以评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