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尧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名家医案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鳞屑伴瘙痒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皮肤疾病,其西医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病属中医“白庀”、“松皮癣”、“白壳疮”等范畴。本院黄尧洲教授从事中西医临床40余年,衷中参西,内科、皮科诊疗经验丰富,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思路独特,认为其发病离不开热邪,以内热为其基本病机。现将其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分期论治
黄教授结合现代医学分期,基于寻常型银屑病病理学表现而辨证论治,并根据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常选择兼有抗炎作用的连翘、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莪术等。
1.1进行期凉血清热解毒
本期表现为短时间内新出现皮疹较多,皮损色鲜红,浸润明显,有同形反应,瘙痒较甚,口渴,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药用大青叶、板蓝根、石膏、连翘、蒲公英、鱼腥草等。
1.2静止期和退行期兼养血润燥、活血化瘀
静止期和退行期常无明显界限,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偶或无新发皮损,轻度瘙痒,旧有皮损消退较难,色黯红或黯淡,皮损范围顽固,久不见缩小,呈斑块状,局部肥厚,覆较厚鳞屑,舌黯红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治宜在清热基础上佐以养血润燥、活血化瘀,除清热药外,常加三棱、莪术、大黄、郁金、红花、川芎、当归等。因本病患者服药时间较长,且用药种类复杂,所以,黄教授选用此类兼有保护肝。肾功能的中药。
另外,对病程较长、皮损肥厚或粗糙、夜间瘙痒较重、搔抓难以自制、眠欠安、心情烦躁,黄教授依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及患者心阴耗伤、虚阳上亢、心神失养的表现,从心论治。于清热基础上配伍龙骨、磁石、代赭石、合欢皮、制远志等以镇心养心、宁心安神;对形体壮实,肌肉丰满,皮损色鲜红、面积较大,瘙瘁剧烈,面红,口气较重,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腻等一派热象表现的患者,黄教授基于“热盛作痒”,采用通里攻下、峻下热结法,方以大承气汤加减。
2注重调摄
本病常累及指甲,表现为“顶针样”凹陷,所以,患者应勤剪指甲,既可促进新甲生长,去除病甲,又可减轻搔抓皮损引起的继发损害;再者,本病脱屑较多,能量消耗大,患者宜多食瘦肉、鸡蛋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使机体氮平衡,保持正常免疫力;注意保暖,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咽痛时及时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等;病情在进行期时,因有同形反应,应避免磕碰、针灸推拿、注射输液等。本病一般无需使用外用药物,以减少外界刺激引起的表皮细胞增殖,若皮损面积较大且干裂较重,可外用凡士林、硅霜、橄榄油等缓解。
3典型病例
患者,女,35岁,2011年9月13日初诊。2011年5月初,患者发热伴咽痛l周后,胸腹部、大腿内侧出现点滴状红色皮疹,上覆银白色鳞屑,瘙痒。在当地医院诊为“银屑病”,间断服用中药汤药、外用自制药膏(具体均不详)及照射长波紫外线,新发皮损逐渐增多,瘙痒加剧。刻诊:胸腹部、四肢泛发榆钱大小鲜红色斑疹,边缘清楚,上覆较厚白色鳞屑,部分融合成片,斑疹周围红晕,伴搔痕、血痂,刮去鳞屑可见筛状出血及蜡状薄膜,夜晚痒甚,眠差,口干咽痛,小便黄赤,大便数日一行,舌质红,苔薄黄,脉滑。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疙,证属血热毒盛。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石膏30 g,板蓝根15 g,紫草12 g,仙鹤草30 g,蒲公英30g连翘20 g,黄芩炭20 g。每日l剂,水煎服。
服用上方1个月,口干咽痛改善,二便调,基本无新发皮疹,原有皮损鳞屑变薄,部分消退,余色素沉着,夜间瘙痒较重,心烦眠差,脾气急躁,舌红,苔薄黄,脉滑。守方加龙骨(先煎)45 g、煅磁石(先煎)30 g、煅代赭石(先煎)30 g。继服用20剂后,无新发皮损,原有皮损大部分消退,伴较多色素沉着,基本无瘙痒,夜眠、心烦改善,无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守方继服1月余,皮损消退,无瘙痒,仅余色素沉着,随访至今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