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极限及其超越: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前沿问题

  二、认识极限的界定与存在原因

  何为“极限”?这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广义的“极限”是指“无限靠近而永远不能到达”的意思。在生物学领域,不同的物种在生命进化过程中所历经的每一个阶梯与形态,都是自身在质、量、度三方面的统一,也就是其极限所在。在电学当中,交流输电传输的有功功率有其极限值,超过了这个功率极限值,系统便难以稳定运转。黑格尔将极限叫做“界限”或者“限制”,就是事物之间转化过程的边界,对事物的确定和转化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他在这里所谈到的界限、限制,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中的极限。正是在对于极限性问题的密切关注中,产生了哲学思维的致极性特征。(参见欧阳康,第40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极限是有限与无限的边界,也是有限向无限过渡转化的关节点、度、临界点。如果有限意味着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数量、一定的范围、一定的程度、一定的视角等等,如果无限表明着无边无际、无穷无尽、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无所不包等等,那么极限就代表了空间上的最大、数量上的最多、范围上的最全、程度上的最深、视角上的最广等等,但仍然是有限。在极限的范围以内是有限,在极限的范围以外是无限。超越极限,即超过了这种关节点、度、临界点,则实现了有限与无限的转换。极限的超越,也就为从有限走向无限奠定了现实的基础。认识极限指的是在具体历史阶段和现实认识活动当中人的认识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一最高水平,代表了一定时期和一定发展程度的人类究竟能够在多大范围上认识周围世界,包括认识的广度、深度和精度等规定性,体现出有限认识能力的“边界”特征。就现实的人和人的思维来说,他的出发点是有限,立足于有限的基础去追求无限。但对于有限的和非至上的人类思维来说,他所追寻并能够达到的无限即是极限,是有限的边界。这个极限也就是人类生存、实践、认识、思考所能达到的最大边界。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从探讨永恒真理的角度出发,对人类思维、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界定,并强调“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认识的极限问题。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因为就人类总体及其历史延续和未来发展而言,人是能够全面、完整、系统、科学地认识一切客体及其一切方面的,即形成对于整个世界的无限认识。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认识主体由于内部生理结构的局限和外部现实条件的制约而只具有认识客体的有限能力,人们只能认识到外部世界中的有限范围、有限领域中的有限对象及其有限方面,并根据有限的知识对于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做出有限的预测,即有限认识。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统一,是在人类世代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在特定主体和特定时代所达到的认识总是极限性的,但认识的进步是不断地达到极限、突破极限并超越极限。认识能力无限与有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人的认识能力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整体性与个别性、宏观性与微观性之间的差异体现。

  人类认识何以存在极限?这是由于认识能力作为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工具,不是现成的、内在于人的先验的手段,也不是人类一经掌握就恒久不变的功能,而是人类在历史和现实活动中不断变革和改进的核心主体能力。主体认识能力是辩证发展的,它在有限范围内前进,直至突破有限的边界,实现着从有限向无限的转化,认识极限在这其中架起了一座座桥梁。认识极限的存在是普遍的,在每一个时代,人们都面临着认识上的极限;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也存在认识的极限,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当中,同样存在着认识的极限。例如,在数学领域,皮耶特罗·门戈利于1644年提出了巴塞尔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精确计算所有平方数的倒数的和,如下列所示: (1/1[2]+1/2[2]+…+1/n[2])。该命题一经提出,吸引了牛顿、莱布尼茨等许多同时代的数学家的关注,但皆被难倒,当时成为数学界备受关注的未解谜题之一。直到1735年,莱昂哈德·欧拉成功地解开了这一难题,打破了人们不可知的难题。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在思维的领域中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和这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身上的实际存在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的,是在无穷无尽的前进运动中解决的。”(同上,第96页)这句话明确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现实性上是有极限的,且人们对认识极限的追寻和探索不是在单个人、单次认识活动过程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在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中逐步趋近认识能力的最大化,因此,人们对认识的极限超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无限开放的持续过程。

  具体来说,在我们看来,造成认识极限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从认识客体的角度看,客体作为认识形成的对象,对于认识极限的达到起着对象性制约作用,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认识客体的现象是极度多样的。例如,自古以来阳光是人类的生命源泉,人们注意到光作为电磁辐射的本质展示出来的外在表象是多样的。依据颜色来划分,光可表现为红、绿、白、蓝、黄、紫等等,生活当中人们经常用“五光十色”来强调光的诸多颜色分类,但这并不足以覆盖全部的光的颜色。依据波长和频率来划分,光可表现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以及后来发现的X射线、伽马射线等等。根据特性来划分,光既有波动性,也有粒子性。(参见高鹏,第82页)因此,光作为认识客体的一种,其现象是多种多样、不可穷尽的。又如,就事物的异常状态而言,黄疸肝炎的临床症状较多,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可能表现出畏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腹痛、乏力、巩膜甚至全身皮肤变黄等等,这些各式各样的人体现象,都源于黄疸肝炎这一种疾病。(参见蒲清海)就任何一种自然认识客体而言,其外在表象都是繁多的,社会认识客体更是不仅丰富多样,还存在着价值的分化与多样,存在着真相与假象的区分,存在着真相的遮蔽与假象的制造等。这都制约着人们对客体的全面认识,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广度。

  第二,认识客体的内在本质是复杂的。现代系统科学证明事物的本质具有层次性,表现为一级本质、二级本质、三级本质……等等,而且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从外到里、由浅入深、由显至隐的过程,展示出层次的复杂性。例如,如何界定人自身的本质,人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更有精神属性,这些不同层次的本质都是人所具有的,且不同层次的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本质。再比如,从构成来看,宏观物体能够被分割为分子,分子接着又能被分割为原子,原子本身并不构成事物分割的最小实物粒子。近代物理学也早已证实,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成分多样,原子能被分割为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当代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研究中心已从原子核转移到更小的基本粒子身上,关于基本粒子的本质与内部构造尚有待于科学的进一步探索。由此看来,宏观事物的本质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且其本质的外显过程较长。社会本质和社会规律则更是要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过程中才能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并为人们所把握。对于客体的多维分析表明其内在本质都是复杂的,这制约着人们对客体的深入认识,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深度。

  第三,认识客体的存在过程是流变的。生物学论证物种是在不断进化发展的,当今自然界诸多生物种类都是由极少数结构简单的原始生物经过数亿万年演化而来的,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少量到繁多的动态过程。地质学表明当今地壳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自然力如风、雨、潮汐、地震、水灾等不断改变着地壳的原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力也逐渐影响着地壳的面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旦存在,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同样地,在人类社会当中,一切个人、群体、国家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外貌有所改变、阅历日益丰富,群体的内部、外部环境发生着演变,国家的内政、外交不断变革。这些变化既包括量的增减,也包括质的变迁。面对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中的种种变化,人的思维也必须不断运动、不断发展,以求跟得上现实的步伐。就任何一种认识客体而言,其存在过程都是流变的,这制约着人们对客体的具体认识,影响着人们的认识精度。

  再次,从认识主体的角度看,认识极限本质上是认识主体本质力量在认识活动当中的最大发挥,它规定着认识极限的达到,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主体感知能力的有限性。人的感知活动表现为通过眼、耳、鼻、舌、身直接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感觉的形成源于认识客体的外在信息刺激感官,继而感官对种种刺激有所反应,因此,主体感知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感官。人体特有的感官构造一方面保证了人的感知能力的运行,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人的感知能力。人的感官极限在哪里?科学界有过诸多的研究。在深度视觉领域内,深度阈限的测定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所谓深度视觉阈限(亦称体视锐度)指的是“在人的深度视觉中可被感知到的最小深度差异”(虞积生),赫姆霍兹于1856年最早用三针实验求出深度视觉阈值为6.0弧秒。在对人的触觉研究当中,目前有研究证明人的指尖是空间分辨力最大的部位,且“该区的平均两点辨别阈约2mm”(加扎尼加,第31页)。人类感官的局限,决定其感知能力的有限性。

  第二,主体理性思维的有限性。人的理性思维活动表现为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理性思维的有限性在于人脑的容量有限与接收信息有限。一方面,人类大脑的体系结构有自身的局限性,科学表明,“人脑颅腔内只能容纳1×1015个神经节点。与人类祖先相比,认知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因的改变,它使得大脑皮层和局部区域内的灰质增多。这一变化是随着时间缓慢地推移进化而来的,但它仍然受到大脑容量的限制”。(库兹韦尔,第13页)理性思维是人脑功能的重要体现,脑容量的有限性决定了理性思维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无论是单独的个体还是群类、族类,其生存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注定了他们在短暂的生存时间当中不可能涉足大千世界所有的领域,即使是同一领域,也不能囊括所有的信息,他们所能接收到的有限信息决定着理性思维的有限性。所以,主体的理性思维是有限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情感因素的多维功能。哲学认识论中的“情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较低级的情绪,也包括较高级的感情、情操等等。最近20多年的认知与神经科学数据表明,“认知与情绪的加工过程不但彼此交互,而且它们的神经机制还存在功能整合,共同构成了行为活动的基础”(刘烨、付秋芳、傅小兰)。情感贯穿于认识全过程之中,在认识活动当中有多方面的功能,既决定着认知活动的开始与终止,也影响着认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既保证了主体本身的状态,也影响着客体信息的选择与加工;既推动了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也影响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浅。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也是多元的,这是由于情感本身携带着多重属性:就愉悦度而言,情感本身有正负之分,开心、兴奋、得意属于正面情感,悲伤、难过、抑郁属于负面情感;就激活程度而言,同一种情感在不同个体身上有着不同的神经激活水平与心理警觉状态;就优势度而言,不同的个体对于所处环境等因素有着不同的驾驭、控制状态。所以,情感本身的属性多元化与功能多样性导致了它在认识活动当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千变万化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后,从认识中介的角度看,认识中介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起着沟通作用,它影响着主体认识极限的达到,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已有知识的有限性。认识主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时,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开展新的认识活动,选择那些与已有知识相关的或相近的客观事物作为自身的认识客体,这时候,已有知识构成了人们的认识中介,搭起了人们通往未知世界的桥梁。每个个体乃至于整个人类的知识储量总是有限的,这是由于人们总是身处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面对、参与的是有限的实践活动,因而只能获取有限的知识成果,这些有限的知识代表的是人们过去认识的结晶,能够指导人们在当下和未来去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就个人知识储量的差异来看,即使对同一事物,不同主体也表现出不同的认识程度。例如,夜空一轮弯月,人们抬头观望,画家看到的是线条与色调,诗人联想到的是意境与情思,物理学家思考的是月球的运转,天文学家惦记的是月球在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当中的位置,地理学家预测的是海水在月球引潮力作用下即将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就每一代人的知识储量而言,原始社会的人们不懂得电与机器工业的奥妙,传统社会的人们难以想象量子世界的图景,即使到了当代,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未解之谜。所以,具有有限知识储量的认识主体,总是根据已有的认识来设置一定的认识范围,确定着人们对客体的认识广度。

  第二,技术条件的有限性。在认识活动当中,人们往往运用技术工具这些硬性设施来替代和延长自身的感知、思维能力,这些技术条件的发明,是人类特定时代的实践产物,带有不可避免的有限性。以视觉的延长为例,人们发明并不断改造显微镜用以提升自身的视觉分辨率,在这之中,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约200nm,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最高可达0.1-0.2nm,(参见汤栋、FreitagB)而扫描隧道显微镜最为先进,“打个比方来说,如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是用眼睛看物体表面的话,那么扫描隧道显微镜就是用手在摸物体表面,从而感知到表面的凹凸不平。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高达一亿倍,分辨率达0.01nm,使人类第一次‘看见’了单个原子,是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之一”。(高鹏,第82页)尽管技术条件不断改善,人们所能直接感知到的范围总是有限的。计算机的创造和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人的运算能力,但计算机的运用速度总是有其极限的。当代社会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一种机器产物,人工智能的基础在于数据,只要是与数据、逻辑乃至规则表达相关的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近乎无限地向人类智能逼近甚至于超越常人,但在数据、规则表达范围之外的地方,人工智能便无法应对。因此,数据空间存在边界,则“人工智能也必定存在边界”。(涂子沛,第360页)技术条件的有限性,意味着人们只能凭借有限的工具设施来认识整个世界。

  第三,认识方法及其运用水平的有限性。认识方法关注的是主体怎样去认识客体的问题,表现为特定的方式、程序与手段。一部人类认识史,既是认识成果的累积史,也是认识方法的更新史。认识方法的本质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深刻反思,是“各种科学的经验的总结”。(《列宁全集》第38卷,第98页)古代社会人们以简单的观察与逻辑推理来认识世界,近代社会人们则倾向于用实验方法来把握客体,20世纪之后,科学发展迅速,人类知识进入前所未有的丰富期,理论思维的方法如理想化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等崭新的认识方法涌现出来,使得人们掌握认识对象的精神手段日益增多。在认识活动当中,认识方法及其运用水平会随着认识对象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与提升,以便把认识活动向着更高的阶段推进。认识方法的更新及其运用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具体阶段的认识方法及其运用总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方法及其运用水平受到社会实践和认识本身的发展和程度的制约,并随着二者的发展而演化,所以,认识方法及其运用的发展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任何一种认识方法及其运用水平都呈现出有限性特征,会随着实践和认识本身的前进而有所改进。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通过各种形式的中介而得以进行的一种极为复杂的交互作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高端层次。认识系统中的上述任何要素、任何方面或者任何层次,尤其是他们的相互影响和制约,都可能造成认识系统中的短板或者破缺,造成认识的极限。

(0)

相关推荐

  • 认识客体

    第一,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构成认识客体的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自然客体是指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社会客体是指作为认识对象的人类 ...

  • 客观存在与认识的关系--认识论思考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从古至今很多先哲对这个问题都有论述,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目前比较科学的学说,但又有它的局限性,需要继续发展它的内涵,使认识论更科学.更客观,今天主要讨论认识的两个显著特 ...

  • 何为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是什么"."为什么"的根本认识. 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从认识论上来说 ...

  •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人的认识就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这一特点,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 ...

  • 认知定势、思维具体和思维整合

    认知定势( cognitive set)在认识活动中的一种主体能力.包括世界观.经验.知识和需要意识.价值观念及意志.情绪等诸方面的因素.心理学家乌兹纳杰提出:"定势是主体整体的动力状态,是 ...

  •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教你这样学习“政策评估计量方法”, 必须反复研究学习以掌握前沿!

    邮箱:econometrics666@126.com 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丛的code程序, 宏微观数据库和各种软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以下是前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Manue ...

  • 潘书朋:经典语录——用心去研究每一个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686. 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如果孩子不能够去全力以赴地学习,无论家长和老师如何努力做工作,那么任何方法和策略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为此,必须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工作 ...

  • 赚钱日记:研究透一个项目,天天有肉吃  ...

    赚钱日记:研究透一个项目,天天有肉吃 研究透一个项目,天天有肉吃. 研究的多了,一般会饿死. 读高中时,英语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学生,无聊,跟着磁带把4本<新概念英语>背得滚瓜烂熟,发 ...

  • 周朝阳:我研究了一个高手,终于找到5个认知赚钱的答案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那些不愿学习.不爱学习.不搞终身学习的人终将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因为时代的车轮是勇往直前的. 学习不仅仅建立在书本上.课堂上,学习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三人 ...

  • 挑战儿童重疾险的极限:大黄蜂3号又是一个爆款?

    最近重疾险新品不断,但对于保 20.30 年的儿童重疾来说,却没有什么动静. 大半年前上市的妈咪保贝,到现在几乎还是首选- 不过最近,横琴人寿推出了一款新的儿童重疾:大黄蜂 3 号 ,性价比同样非常高 ...

  • 涨停板研究:一个板块的龙头股是如何被抬起来的?

    股票的价格波动,是投资者对股票需求的变动引起的,投资者需求的变动由投资者的预期引导,而预期是由信息推动,因此在股票没有相应的信息披露前,股价的短期波动是随机的,也就是对于超短选手,你去买没有信息的股票 ...

  • 三个线下月入10万的副业,研究透一个,收益终身!

    三个线下月入10万的副业,研究透一个,收益终身! 看到很多人在找副业,不知道如何去找,今天我又整理出了3个线下副业.这几个副业档次都比较高,随便哪一个做得好,月入10万都很正常.当然我这里只说你做得好 ...

  • 历史学习、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昨天一个朋友突然问我,办公众号的目的是什么? 这话把我给问住了. 假如有人突然问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我估摸着也会有好多人,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就算是给他时间思考,他也不一定能给出答案. 因为有些 ...

  • 我赚钱和改命最快的法门,就是研究透一个牛人!

    我希望大家都多去琢磨牛人,不用多,研究透一个就足矣. 有些人笨,说自己找不到,非要我推荐个牛人. 我就推荐一个--赵本山. ▉ 为什么研究他? 1 草根出生, 2 小时候吃了很多苦, 3 打磨才艺(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