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解析,诗词创作中的立意谋篇有多重要

1、 立意谋篇

立意的境界,取决于诗人的修养,诗人的阅历,诗人的感悟,诗人的品德和襟怀。所以,古人说,诗品即是人品,不无道理。

“我热爱祖国!”立意很高,但这不是诗语。诗语是要用形象说话。杜甫“呜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同于“我热爱人民”,但却是用诗语说出来的。立意自高,诗情弥远。

古代有一位皇帝召见天下画师,面试他们的才能,考题是《深山出古寺》。夺魁之作是,画面上只有一位正提着水桶在溪边汲水的和尚,他的背后是入云的高山。这幅画的成功就在于他的立意上面。构思的过程是深化对所歌唱生活形象的把握过程,也是发展诗人艺术个性的过程。立意的谋篇的主要方式是想象。同样的枫叶,在送别张生的莺莺眼中,是“朝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陈毅笔下,却是“霜重色愈浓。”在诗的立意中总是有时代音符响彻其中的。一首诗用什么把诗情串联起来?就是以情绪的变化和层次来贯穿的。布局谋篇的一般规律就是结构一定要有利于感情的抒发,有利于以情动人。

立意分高下。例如——

孤雁   作者:崔涂

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  作者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各位读读两首诗,感悟一下两首诗有何不同?

崔涂写孤雁,用湘浦,边城,暮雨,寒塘,渚云,关月等景象来烘托气氛。结句用“孤飞可疑”刻画孤凄心情,诗技巧娴熟。但没有融入作者的情感,仿佛是录像机在录像,读者可以看到画面,但不知道摄影师的想法。

杜甫除了写孤雁,还把自己的心情写进去了,也把乱世漂泊中失群的人的心情写进去了。杜甫概括的更深,思想性更高。

就技巧而言,两首诗不相上下,但就立意的高低而言,显然,杜甫更胜崔涂一筹。一个写小我,一个写大众,这是立意上的差距。

有了创作的灵感,激情涌动的时候,感觉那是一幅画。但很多时候,等我们写成诗词后,再来品读,却找不到原来浮现在脑海里的那幅画了。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好诗词的表现技巧的缘故。

如何用诗笔呈现出意境来呢?

比如写词,首先根据你想到的第一句的声情来选择词牌。

选定词牌后根据情感需要确定韵脚。

然后初步写下草稿,记下几个关键句,然后再构思谋篇,润色加工。写完后放置一段时间,一天两天都可以,再读再润色再加工,甚至不惜彻底更改一遍。反复诵读,感觉不顺的字句的要改,感觉不协调的意象要换,力争做到字字珠玑,整篇结构浑然一体。

上片重在写景,景语自然流露情感在内。要为下片抒情留有提示字,也就是要有伏笔。上片结句要具有转入下片的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下片抒情要与上片的景相协,情要先感动自己,否则不会感动读者的。在结句上下功夫。要争取出彩。整首词要有词眼,一切都是围绕这个眼来写的。眼要有神。要灵动。比如上例李煜的词,愁字是词眼。而心中木果的词牧羊女,就没有很好的词眼,因此没有很好的反映出牧羊女的情绪,内心世界的剧烈渴望。

梦江南 纳兰性德

春去也,人在画楼东。芳草绿黏天一角,落花红沁水三弓。好景与谁同?

注解:画楼不是作画的楼,是雕饰华丽的楼房。弓,古时丈量地亩用的器具和计算单位。

纳兰性德,一个“千古伤心”的词人。他的梦江南多么伤心,多么感动读者啊!

立意在春去也,令人伤感,令人无奈。则结句就要结在“好景共谁同?”这一伤春语上面。

春天离开了,伤春的人只能在楼上凭栏远望。碧绿的芳草连到了天边,落红飘浮在茫茫水面上。这美丽春色能和谁共同游赏呢? 大家注意,中间一对仗句,把春景扑捉的太好啦。立意在春去,就要把握春天最典型特色,否则,怎么会让人产生伤春的情绪呢?这景是有我之景,也是有我之情的!

下面用我自己的一首梦江南小令来说明一下立意谋篇。当然这首词并不好,请各位见谅。只是用来说明立意谋篇而已。

例词——

梦江南  月满西山

江南忆,春景漫山红。柳叶弯眉含玉露,杨花飞絮伴微风。谁识白头翁?

游子思乡是共性的话题,也是诗人千古不变的题材。离开家乡越久,思情越深。每个游子都会有的体验与感悟。

我是立意在乡情越浓,年纪越大上。人越老就越怀旧。

儿时上学要走山路。春天漫山红遍,桃花杏花馥郁芬芳的景象一直萦绕在眼前。童年经常在春日上学路上采折几束野花插入墨水瓶内,放在课桌上。青松泛着春天的新绿,特别的富有生机。于是,首句从广角来写,“江南忆,春景漫山红。”辽西山区大的景象。中间对偶句,则要有细节特写,我选取了柳叶与杨花,前者脉脉含情,抒发对故乡的情思,后者暗含折柳送别、漂泊流离之人生。最后作结“谁识白头翁?”自己已经头现白发啦,再回故乡已经无人认识。诗词的语言要富有跳跃性。从回忆跳跃到现实。从现实又跳跃到想象的情境。梦幻般的人生写照。那么离开故乡的人生细节只能靠读者自己充填想象了。转结要跟前面的词义顺畅下来。飞絮,白头是有相象的,这是前后联系的纽带。没有联系,结句就显得生硬无根了。

鹧鸪天  梅馨沁梦

月照轩窗倩影横,峨眉深锁诉离情。

欲抛丹笔心难释,还抒鸾笺意已成。

诗一首,酒三升,依稀相见故都城。

何时生得双飞翼,世外桃源共玉笙。

幽幽月色,夜深人静,谁人不怀春?离情别绪,纷纷扰扰,断断续续,萦绕心扉,断难成梦。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欲语还休。诗笺在岸,酒过三巡,一首残词引去故城。回忆虽美,但还是期望室外桃源,执子之手,比翼双飞。这是一种凄清的意境。在这样的氛围下,立意诗词就应该以抒情为主,所选取的意象——外置景色,必须是能够带有强烈情感的,并且切合人物主观心理的景色。月照、峨眉、丹笔、鸾笺、酒、故城。这些意象都被强烈的离情别绪所感染,都带有了人物的主观情感,与人物一同喜一同悲。

酒是兴奋剂,举杯浇愁愁更愁。酒不醉人人自醉。前面的写意都是为结句的浪漫幻想作铺垫的。作者的愁绪,不同于李清照,惨惨戚戚。而是有着美好的期望的,因此,作者的愁绪就显得富有意义。因为还有美好的明天。结句的用典还可以稍加隐藏,比如改为“展翅园林共玉笙”可以顺接上句更加合理。(个见。请作者莫怪!)让读者自己联想世外桃源,效果会更好一些的。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个人独有的感情特点,高明之处就在于结句的升华上面。相思中暗含着乐观,忧愁中略带欣慰。这种立意,就比完全写愁,一筹莫展的那种愁词高明了许多。

再比如写诗,要根据意象定韵。看看下面这首绝句

涮火锅 作者 李晓明  选自《龙江吟坛三十家》

皮草裘巾围小寒,火锅烧滚涮冬天。

一杯夜色浓还淡,六瓣潜来偷撒盐。

东北人豪爽,喜酒。小寒了还在室外涮火锅。小寒是节气,据此定韵为上平十四寒。稀疏的雪花飘落下来,落进了火锅,很有诗意啊,借着酒劲,诗情勃发,诗人在这寻常的聚会中挖掘到了诗情画意。

时间——活动(事件)——感悟。依此构思成篇。“皮草裘巾围小寒”点出时间,人物,有男有女。很实的诗语。“火锅烧滚涮冬天”火锅涮牛羊肉,说涮冬天,诗意顿出。小寒涮火锅,自然被人接受涮冬天的说法,这是诗的语言。如果是夏天涮火锅,说成涮冬天,岂不令人惊诧?所以,选取意象,用词用字都要符合情境的。转句也是顺理成章的,喝酒嘛,一杯一杯的,白的啤的,饮料,自是浓淡皆有。

不说酒水,说杯子盛的是夜色。冬天天短了,既是实景,又是还没尽兴的感觉。“六瓣潜来偷撒盐”结句出彩。酒兴更浓了。味道倍出。滋味?诗味?自我体会。从场景选取几件典型意象构思成篇,出乎意料的转结,精彩之极。多么普通的场景,扑捉到了唯美的诗感,构思出了精彩的诗篇。我们初学者可以从中借鉴吸取经验。诗要合乎逻辑,合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诗毕竟是艺术,需要具备用文字来加工的能力。这种能力要靠平时苦练。既要练习文字功夫,更要练习发现的慧眼,及时扑捉到灵感。灵感就在身边,只是你还没有注意或者忽略了而已。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典诗词写情感的,从诗经以来,赋比兴手法提倡的都是含蓄蕴藉。中国人喜欢委婉含蓄,不像西方人那么奔放热烈。如同犹抱把半遮面。写忧愁快乐爱恋等情绪,委婉来写似乎容易一些。但写奔放情感的就很难描摹,把惊喜奔放融在字句上,淋漓尽致,手舞足蹈,不隐瞒,不做作。难啊! 看看老杜的手法,一泻千里,顺应情感的瀑布直落而下。丝毫不会让人感到直白。他的谋篇布局并无特殊手段,就是顺应收信开始的喜极而泣,到看到妻子的反应,到畅饮开怀,到想象回洛阳的情景,一气呵成,这种结合叙事来抒情的直率的表达方式是更好的。大家要注意,杜甫说的很少,不说的很多,这种取舍是依据想要表达的情感来取舍的。按着谋篇一气呵成的布局,中间各个环节势必要精简,从而达到短促,激越奔放的目的。就不要拖泥带水,辗转腾挪了吧!诗的语言是跳跃的,诗的思维是奔放的,诗的篇章是浑然一体的。容不得瑕疵,所以,字字要精准,不要浪费笔墨,所以不要重复浪费文字。喜是本诗的诗眼所在,一切都是围绕着喜字来选择意象的。谋篇布局也是以喜字的那种畅快淋漓来设计的。

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故乡的诗。诗人虽然只是截取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个小片段,但所描述的一刹那间的感触,却很能引起于相似境况的人们的共鸣。联系到封建社会贫寒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和广大穷苦人民的悲惨遭遇,这生活小片段的社会生活内涵就更加丰富了。

南宋诗人汪元量共写了十首《醉歌》诗,且看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南苑西宫棘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是指红梅作杏花。

这首五言绝句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南宋宫苑因无人料理,已呈现出萧索败落的景象;三四两句描述蒙古入侵者进入荒凉破败的宫苑后环立于阑干曲,指着梅花说是杏花。显然,

这是以两个有特殊含义小场景来暗示宋朝已亡这个大事件。

唐代中晚期诗人元稹著有《行宫》一诗,写得耐人寻味: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首句和次句道出行宫仍在,却已荒凉破败;宫花虽开,却难掩其寂寞。三句和末句述

说先前花容月貌的宫女,闭于行宫几十年后,已是白发苍苍,闲来只能回忆一下一去不复

返的天宝时期玄宗的旧事。此诗通过对行宫景物的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对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卒章显志的立意方法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这两句起什么作用?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

。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

诗的尾联,苍凉悲壮,卒章显志,既表达出对诸葛亮功业未遂而身死的无限惋惜和怀念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和无数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以景结情的立意方法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明朝诗人杜庠《赤壁》诗: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托物言情,形神兼取的立意方法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作者:姜夔 (宋代)

(0)

相关推荐

  • 诗心|第三节如何写好(1)

    第二章  诗心 第三节 如何写好--诗歌创作中的若干问题(1) 前面我们从红楼梦香菱学诗的故事中总结出一些规则,又给大家说了一个简便的三段法,似乎写诗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真的自己动起手来,一定和香菱一 ...

  • 诗词爱好者请收藏:浅谈诗词创作中的谋篇布局

    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着重讲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就是写作结构,什么总分式,什么并列式,什么对照式,如果是叙事类作文,还要讲什么顺序,倒叙,插叙-- 写作文前,我们都是预设好了结构,然后进行写作的.诗词 ...

  • 管窥之见——古典诗词创作中意象的运用

    隱-喆 发布于2021-05-13 17:21    本文所称古典诗词,包含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楹联,对子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秋思> ...

  • 诗词创作中,景物描写的七种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 ...

  • 【云帆荐读】刘庆霖:书橱已立万峰青——王海娜诗词创作中的故事

    [云帆荐读] 刘庆霖:书橱已立万峰青 --王海娜诗词创作中的故事 作者简介 刘庆霖,黑龙江省密山市人,1959年出生,曾任某部政委,上校军衔.退役后,历任<长白山诗词>副主编.国务院参事室 ...

  • 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神致从哪里来?这个既需要不断的练笔学习,还需要思考和悟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q ...

  • 【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诗词学堂 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神致从哪里来?这个既需要不断的练笔学习,还需要思考和悟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 ...

  • 【诗话文章】残荷|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纵有山深吾不卧,云如郊岛太清寒 --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今天和<重庆诗词>的编辑网聊,她知我素来关注诗词,并好写些评论性的文字,遂问我能否谈谈关于今人拟古的看法.想到这个话题颇有意思 ...

  • 浅说语言文字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

    我们讲诗词的好坏优劣,从表面看,比较的是作品,骨子里比较的却是作者本人.首先比较的是作者的道德人品,其次是文化底蕴,再次就是语言文字功夫.在这里撇开诗词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文化魅力不谈,单就语言文字在诗词 ...

  • 诗词创作中的布局艺术

    诗境浅说(与王国维<人间词话>并称"诗词双绝",收录 400 多首诗词金句,领略唐诗声律涵义之美) 作者:俞陛云 诗词曲赋知识手册(第2版) 作者:常法宽 白话格律楚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