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里的教育意义
从第一季的《奇葩说》 到第六季的《奇葩说》,给我一个最重要的教育道理,那就是在一个真正开放的平台才会酝酿真正刺激人思维的人才,或者说奇葩。当作家许知远采访《奇葩说》的经营者马东的时候,问大家都热衷于《奇葩说》而不去看如《莎士比亚》这般经典的时候,是不是时代的问题,而马东的回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他可以说《奇葩说》的意义,或者说传统的辩论及社会热点与当下用语的碰撞等等,他很自然地就承认了《奇葩说》是大众娱乐,是庸俗的,他说:不要期望社会百分之八十的人去从事你许知远这百分之二十的人做的事。我没读过许知远的文字,但我能觉出许知远抵抗世俗,反对庸众的某种魄力或者说魅力,因为一个人要真正地抵抗本身就很困难,何况是抵抗无孔不入的世俗娱乐,从某种角度而言,人生命的本质就是世俗的,再美的女人也会放屁,再精致的人也会有欲念,再有思想的人也很难跳出自己作为人的感知局限。
我之所以说一个开放的平台为什么重要,那是因为可以帮助个体认清楚自己真实的面貌,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个点这个位置,而不是盲目的,甚至浑浑噩噩的,让个体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我为什么那么看重娱乐,那是把个体发挥到极致的平台,我以为明星是把人性最好看与最龌龊的都展现了出来,我们大众要感谢娱乐明星,我不太关心政治科技经济军事等等,我关心的是人们的世俗生活,每一天应该怎么度过,如果世界大同,到最后起作用的不是政治科技经济军事,而就是世俗娱乐,是人们怎么选择生活方式的问题。就在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听闻韩国的年轻艺人具荷拉在家中自杀的消息,我并不震惊,因为娱乐圈是世俗生活的集中呈现,全世界每年自杀的人数高达100多万,基本上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或许一个个体的自杀是悲剧,可是这么多人自杀就只能是一个数字。
我还记得当时我很迷李敏镐所演的《城市猎人》,我很奇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男人,甚是奇怪的是,李敏镐在别的剧中根本没有在《城市猎人》里的那般帅气,整个剧有一种梦幻之感。具荷拉当时在剧中演总统的女儿,如精灵般迷着李敏镐剧中的角色,给人印象也十分深刻。而正准备在日本发新专辑的她,花样年华,有貌有势之人居然自杀(如果没有内幕或警匪片剧情),那么,她是真的活不下去了,不管是男友的虐待,还是自我的迷惑,都到了应该自我了结的状态,这件事毫无悬念,非常单纯,就是超越了勇气胆量,不想活了,我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及遭遇,我还不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吗!这是真正地看透了这个人世。很多世俗之人主张看破不说破,那其实是怂蛋的做法,就是我知道你龌蹉,但我还要认同你。我以为真正的透彻,就是融进去成为龌蹉或彻底击碎龌蹉,要不然就是跳出来,不屑与之为伍。这般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是真正奉献自己牺牲自己的做法。
曾经我乐于讨论过关于谢霆锋与王菲的爱情,反反复复,分分合合,最终还是要在一起。我以为爱情的纯粹就是要超越所有的东西。那是超越了外貌(因为李亚鹏也不差),超越了钱财(都不差钱),超越了年龄(王菲年龄并不小了),超越了责任(双方都有儿女),超越了情感(各自组家相当久的缘分),超越了世俗(包括一切人的质疑),其超越虽然有逃脱、逃避的成分,但这种牵绊重重,曝光率极高的爱情还可以这么坦然,我以为就是真的彻底地想和对方在一起,不说天长地久,就在这一刻我想牵起你的手,普通人的爱情根本没有机会被测试与考验。所以近观婚变李小璐与嘻哈歌手在一起,我总是多一份理解,其论样子没有贾乃亮,论家庭感没有贾乃亮合适(当然要除开甜馨如果不是贾乃亮亲生的情况),那就很有可能李小璐是真的想和那个男的在一起了。两个人私密的在一起涉及到性能力、财商、情商、智商、教育观念、心理扭曲等等很多私密问题,有很多苦都说不出来。在各种娱乐事件中,我们还是要把明星看成一个正常人,你遇到的问题他也会遇到,我们尽可能地把娱乐事情看成世俗问题的一个集中爆发,你身边结婚离婚出轨的朋友也是不少的吧,其实我们的思维比明星还开放,就是我们受到了包括人力物力的种种限制。而娱乐明星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给了你各种光环及诱惑来测验你的真实想法。所以明星最容易活出自我,从这个角度理解追星,我以为彻底的粉丝就是与明星彻底的缘分,彻底的想去讨好与奉献,通过这个途径,那也是很有可能想发现以及找到自我的。
话说回《奇葩说》,所谓的开放不是没有规则,而是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人更好地表现,节目更好看,无疑《奇葩说》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即便有演戏的成份在。在第六季里有一个从清华到哈佛的许吉如,她在以前就参加过《我是演讲者》等节目的高手,带着光环来到《奇葩说》,可在节目中率先爆冷出局,表现并不突出,至少没有第六季小黑突出,与同是哈佛的詹青云对抗,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优势,谈不上网络上传的“一战成名”。因为她的长相及语速,至少目前都不太像奇葩,或者说没有完全融入老奇葩辩论的点,观众娱乐的点。
我见过许吉如演讲少年强则中国强,谈中国普通民众习以为常的安全感,在以色列等国家变成了奢侈品,每一次飞机的安全着陆,乘客都会鼓掌兴庆自己还活着。说得很好很正派很义正言辞,但在《奇葩说》的舞台上,投票的观众近在咫尺,他们是非常能感受到辩者的面容与语气的,不好笑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辩者不能不把握节目的氛围,什么是《奇葩说》的氛围呢?那就是严肃地说幽默的事,幽默地说严肃的事,这时节目的张力才会出来,辩者的张力才会出来,每一季的冠军都能给人这种感觉,马薇薇“冲劲太足”,但辩论的真实性把她拉了回来;邱晨“不男不女”,胜在“不温不火”的辩论逻辑;黄执中的“严谨刻板”胜在了辩论的源头,总是“哲学本位”;肖骁刚来《奇葩说》的时候“妖气侧漏”,终被传统辩论找回了自己的调调,而最强的我以为是第五季的BBKing陈铭,他是真的透着狡黠的武汉人,又是大学老师,亦正亦邪,真的把《奇葩说》这个舞台用的最好的男人,他说话让人愿意听,节奏非常好,并且还很真诚。当然,《奇葩说》到了第五季,节目也越来越成熟了。我以为这都是《奇葩说》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很好很宽松的展示氛围,当人打开了,思维开放到了极致,那就是奇葩。
值得一说的还是《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我随手搜网络,有一条新闻标题党很有意思,那就是马东离开央视之后,原来央视主持人这么好玩。我想还是一个关于平台是否开放的问题,只是我在思考:如果没有央视的严苛节目审查制度,或许也不会有主持人离开后的好玩。我承认央视是国家舆论喉舌,但在当下这么多元的价值体认下,这么丰富的媒体资源下,越关键也就越容易被人攻击,越重要也就越容易故步自封。有时候舆论太重视自己了,我们自身的文化也有抠字眼,嚼文章的心理机制,总是以为讨一个说法就能给人最大的心理安慰,换个字眼就能把事情做漂亮,往往形式多过实际的内涵。不过我还是要承认,央视的气象会给予每位媒体人不同的馈赠,或许是白岩松的犀利,崔永元的执着,董卿的雅致,当然也就包括了马东的好玩。马东的好玩一定是骨子里的,其父亲马季的相声幽默感一定会作用于他。马东在《奇葩说》应该说是“主人家”,他的言行在各个导师嘉宾之中游刃有余,特别是在这一季,马东当面指出储殷强调“我们能代表所有人”而表现出的厌恶,致使后面储殷说什么都好像是据理力争,明明很轻松辩论却打得非常吃力,当然,储殷在别的舞台说国际关系表现出了很不错的样子,而在《奇葩说》这个舞台表现得非常逼仄甚至庸俗。我们可以同意辩论双方只要有老奇葩在,辩论都成立,各说各有理,在第六季似乎还多了些温度,爆了很多泪点。可节目说理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说情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听,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主持人让谈情说理停下来,《奇葩说》好就好在主持人不是话最多的那个人,他说话是真的引导,真的穿针引线。马东的话每次都恰到好处也乐在其中,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他作为最传统的出身,可是割眼袋,玩游戏,办最热门的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好玩或许才是人与事最客观的标准。
再说说老奇葩,颜如晶还是沉浸在自己的逻辑快乐中,很难是BBKing了,黄执中的“平”慢慢会成为奇葩说老大哥的平和,似乎《奇葩说》不能少了他,可他也少了诸多的锐气。邱晨一如既往的稳,肖骁没有过去妖,他想打情感牌,立论稍微弱点,真正历练走出气质的那就是傅首尔和詹青云,一个情感把握的非常好,一个理据把握的非常好。老奇葩顶着压力,依然高强度的写稿备论点,而留在《奇葩说》这个节目里,在一个开放的平台里,大浪淘沙下来的结果,一定是真爱,这些老奇葩是真爱《奇葩说》这个节目。我对这一季《奇葩说》的观感梳理下来就是两点:一是不计较结果的争论更有劲。当大家抛开输赢,直面现场按钮的观众,发挥更自在更大胆。这句话还可以延伸一下,那就是不是看到了才去相信,是相信了才能看到。这些辩论的奇葩不是看见了观众的需求,而是先把自己给说爽了说痛快了,花自身开到了极致就是奇葩。如果不计较结果的争论更有劲是主观情感的话,那么“在可与不可之间,一定不要制定规则”就比较理性,但对于当下的教育管理而言,又是那么值得感性的掂量与思考。我以为当下的很多教育问题,都是教育者自己折腾出来的,我们过于在意别人对教育的看法与感受,我们过于看重教育的效果,我们对教育有太多过分的要求,从而限制了学校,要求了老师。我们要求过细过多不要紧,可教育世界的压力是会下移到学生身上的,当下的东西会影响未来。我想《奇葩说》的意义不止于娱乐,即使是娱乐,娱乐到了极致就会对社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