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三】说书

说书,又称讲书、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过去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方言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说书这个行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尚未普及收音机和电视,夜里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听说书就成了人们的偏爱之一。那时城镇里说书,一般都在书场或茶馆中进行,而农村则是晚上在晒谷场或大的房屋中听讲。

早时的说书人身穿长衫,行头非常简单,一把扇子、一块惊堂木,还加一块手帕。在简易的舞台上,说书人拿着一把折扇在桌子后面坐着或站着说书。过去,说书人在人们眼里自然是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大部头的书一部部看下来,再一部部地说出来。

当时说书的内容主要是《三侠五义》《包公案》《狄公案》《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岳飞传》等旧戏,后来也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等近代故事。

上世纪二十年代扬州评书界

无人不知的评书大师王少堂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经济生活困难,文化精神生活更是贫乏。听说书也和观看露天电影一样为人们所喜欢。农闲时节生产队干部联系了说书人来村里说书,晚饭后社员们自带着小板凳聚集到一起听说书,这也是当时社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

评书大师单田芳的《隋唐演义》

《三侠五义》是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回忆

说书人将书说得绘声绘色,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得惟妙惟肖,演绎着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人们听得十分入迷,如身临其境,故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浮现在眼前。说书人也很会吊人胃口,每当要揭示牵动人心的情节便戛然而止,这时他们就卖起关子来,让听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刘兰芳最为人们所熟知的

作品就是《岳飞传》和《杨家将》

说书讲究情节层层推进,有高潮、有悬念、有现场演绎。说书面对的听众是普通大众,这门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曲艺,在没有电视、网络的年代,他们将历史知识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说给群众听,让人边听故事、边学知识且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评书大师袁阔成的《三国演义》

和《水泊梁山》是无法超越的评书经典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有了收音机后,说书文化日渐式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不少电台曾开办说书栏目,刘兰芳、单田芳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说书人,曾在收音机与听众们每天“不听不散”。后来随着电视电脑等传媒的介入和普及,其文艺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评书播讲,又有小说播放,还有名家戏曲演播,更有了新奇的有画有声的电视剧,群众的文化需求在不断地得到满足。因此,说书这老行当早已渐行渐远。

张少佐是袁阔成先生的弟子

他说的《大名剑侠》曾获全国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万安峰‖散文:遥远的收音机

    遥远的收音机 文/万安峰 三十多年前,电视机还是大多数家庭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但收音机却是家家必备的. 记得我五岁生日那天,父亲风尘仆仆从省城赶回来,连汗都来不及擦一下,就把手上的旅行包放在桌上,然 ...

  • 童年那段听评书的日子

    时光荏苒,岁月流年.不知不觉童年岁月已渐行渐远,但那段听评书的日子却让我挥之不去,时常想起,无法忘怀. 评书,又称为说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 ...

  • 大师走后,评书何去?

    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去世了,老先生千古.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一人一醒木,一嘴一天下,在宋代开始流行.以南宋为背景的<射雕英雄传>,便是以江湖老汉在牛家 ...

  • 北京,越来越有文化了

    [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 我17岁开始登台说三国,说了一辈子. 临了儿,我发现,"座儿"们没了.整个儿北京,愣是一个 评书 书馆都没留下.想听听收音机里的吧,结果还没播几句,就全是广 ...

  • 我的评书情缘(陆振动)

    荐读 我的评书情缘 陆振动 (我是陆振动,七六地震生.十二生肖我是龙,曲吕村上有门庭.年少求学村庄内,十八弃笔从军行.三年军旅三载梦,也曾报国慰平生.修篱种菜小村外,退归林下务桑农.如今务工江南城,竹 ...

  • 鲁北往事:听评书

    过去孩子们的求知欲要比现在的孩子强,只不过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少,少得可怜的小人书实在不能满足三四年级孩子猎取知识的欲望,偶然得到一张报纸或者小说之类就十多遍地反复看,甚至能够背下来.听评书便成了人们获取 ...

  • 滕跃堂‖收音机

    收音机 "嘀嘀嗒,嘀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弦律,对60后和70后来说太过亲切,那时的收音机让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着迷和依恋,很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收音机在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三】纳鞋底

    现在好多人对纳鞋底这项手工活儿已是很陌生了,市面上卖的布鞋也大多是橡胶底.皮底的,纯手工制作的布鞋底已经不多见了.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人们大多穿布鞋,纳鞋底这项活计广泛流传于民间,那专门为人家纳鞋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制作蜂窝煤

    蜂窝煤又叫煤饼,在上个世纪电烹调器和煤气灶未进入人们厨房前,我们除了用柴.草作燃料外,好多家庭是用煤饼炉烧饭菜,也曾经用于家庭取暖.煤饼炉就是用蜂窝煤作燃料的,制作蜂窝煤有集体,也有个体,因此,在全国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一】做火烧饼

    火烧饼,又称火烧,过去在街头小巷是一种常见的食品. 制作火烧饼的工具有菜刀.火炉,夹炭的铁火钳和夹火烧饼的铁火钳及一张加工操作用的长方桌子等. 烤火烧饼的烤炉是圆形的,约一米多高,直径四五十厘米宽,内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三】针匠

    针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针是骨针,我国山推洞人的遗址中就出土过骨针.随后又产生了木针.竹针.象牙针和铜针,最终出现了金属针.在秦汉时代,古代人用金属针缝衣服.在古埃及的废墟中有人曾经发现过石针的踪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四】刻蜡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现在电脑.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这样先进的现代化的印刷设备,就连手动打字机也很少见.那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文印刷及学校学生学习用的讲义.教材.练习题.考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五】清粪工

    时传祥 清粪,也称"倒马桶".上世纪我们的居住环境中没有抽水马桶和化粪池等卫生设施,而人们都采用蹲马桶的方式拉屎撒尿,然后农民将自家的粪便挑到田间给庄稼施肥,而城镇居民家的粪便则由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六】当铺

    当铺,也叫当店.典当行.典铺.押店,是以收取动产作抵押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是专门发放质押贷款的非正规边缘性金融场所,是以货币借贷为主和商品销售为辅的市场中介组织. 当铺起源于南朝时寺庙经营的当铺,历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七】变戏法

    变戏法又称"耍把戏""幻术",现在称为"魔术",汉唐即盛,自南宋以来杭州的瓦舍.街头以及喜庆堂会都有演出.以前,魔术表演多是给宗室皇家献技取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八】播放西洋镜

    西洋镜,上海人叫"西洋镜",洋人叫"peep show",北方人叫"拉洋片".又作"西洋景".说的是旧时西洋(欧美)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