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不是一般的讲究

公道杯,又称之为“匀杯”、“公杯”。这里说的公道杯,和“知足者饮,贪心者无”的那种炫技公道杯不一样,它是一种多人饮茶时所必备的茶具。

最早起源于汉代的酒器。其意义被现代茶道所使用,引申到茶道中。

据传,“公道杯”这个名字来源于朱元璋的一场庆功宴。那年御窑厂烧了一批九龙杯,进贡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甚为喜爱,决定用来喝酒。江山大定后,在一次宴会上,朱元璋想给不可一世的元老们一定的震慑。于是吩咐,在喝酒时,这几位元老大臣一并斟满。其他大臣的酒杯中则只有少量御酒。

待到饮酒时,其他大臣却高高兴兴地喝了酒,而那几位被“特殊照顾”的大臣,酒杯中竟一点酒也没有了,十分的尴尬。

这九龙杯造法特殊,用来盛酒时,只可浅平,不能过满,否则杯中的酒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朱元璋觉得这九龙杯盛酒十分公道,于是为之取名“公道杯”。

公道杯有“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的含义。也符合《易经》中“谦受益,满招损”的中国哲学思想。

今天喝酒场合,人们讲究豪气,饮酒之风不同以往,饮酒情趣也有所变化,公道杯难觅踪影。不过,在喝茶的地方,一种变简单了的公道杯,成了人们的常用茶器。

有大,有小;或陶制,或瓷制;有文气的,有禅意的。茶器之中,不会被嫌多的,公道杯绝对算是一种。

调和茶汤浓度,沉淀茶渣,观赏茶汤……

还有器物本身的造型,器质……

以及人人平等的茶道精神所指……

茶道之美,在于令人享受。一场茶事,三两小物,茶气飘散,在这样的意境里喝茶,每一泡茶都有它奇妙的感受。

它利用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在内部制造了一个小机关——内装一根空心瓷管,管的一端连通杯底的小孔,另一段连接龙头的口部。因此,当向杯内注的水低于瓷管上口,水就不会漏出,但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遍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流走。

随着茶人的使用和喜爱,公道杯成为了茶席上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也称茶盅、匀杯。大小合适的片口,也被热衷于用作公道杯使用。

不只是为了分茶的公道,公道杯也对泡茶的味道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为了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以致茶汤太苦太浓,需要将泡好的茶汤马上倒入公道杯中,再由公道杯为客人分茶饮用。

这样一来便可保证茶叶正常的冲泡次数以及冲泡的茶汤浓度厚薄大体一致无有偏私,同时也体现了在茶道中,在同一盏匀杯前,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布衣百姓,众生均平等的处世哲学。

分至茶杯中,除品尝口感与风味外,公道杯同时也可起到沉淀茶渣、茶末的作用。

我们端起公道杯,愉悦的观赏茶汤之色,用舒服的节奏分茶汤入杯中,鼻子凑近眼睛微闭,感受留存在杯体中的茶香…如此情趣与美感,总叫人禁不住要贪上几杯。

好的公道杯该是出水流畅,断水时茶汤丝毫不会顺杯身下流,洒出杯外,真正做到滴水不漏。否则就失去了它原本应该有的意义,让出水如行云流水般随意,做到不扭不转,不急不涩,断水得心应手,操控自如。

将茶汤从壶中倒出的须臾片刻,最初及最后的茶汤浓淡相去甚远。为避免浓淡不均,让每一位来客品尝到相同滋味,需先把茶汤全部倒入茶海,再一一分至杯中。

茶汤在茶海中得以调和,同时沉淀细小茶渣、茶末。这一过程无声无息,却满含茶人的谦卑与诚意。

一盏公道杯,给疏淡的茶席增添了雅趣。当滚烫的茶汤缓缓注入,公道杯浸润在金黄色的茶汤中,映出一身暖意。杯身线条流畅如水,杯口的弧角毫不含糊,优雅出汤,利落收水。杯中盛入的是茶之心意,映衬的是匠人的精心。

它不仅是公道杯,更是一番茶席上滋生雅意的景致。在茶人的孕养下,在茶来茶往间,增添的是岁月的痕迹,凝住的是生命中每一段顺遂的时光。

公道杯作品鉴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