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鹰机降时,都不直接降落,而是让士兵用绳索滑落地面?
很多时候,直升机在执行运输突击人员的任务时,也就是突击机降时,没有选择直接降落到地面,而是选择悬停在降落点上空,让机上的突击人员进行索降(可分徒手和装具速降两种)。那么,为什么直升机不直接降落到地面上呢?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大原因——没有合适的降落场地。直升机需要合适的降落场地才能安全降落,而在很多行动中,直升机的降落点往往是荒郊野岭,降落点没有专门建设的停机坪,此时需要进行判断测量才能决定直升机是否降落。
首先降落场地必须是空旷开阔的,整个起降场的平整度较高。在直升机进近和脱离方向的一定范围内不能有树木、电线杆、房屋等障碍物阻挡,否则直升机巨大的旋翼可能会和这些障碍物发生触碰,导致直升机受损甚至是坠毁。
其次,直升机着陆点需要地质坚硬,能够承受直升机的降落重量。地面也应该比较干净,无杂物。要知道,直升机降落时会有巨大的旋翼下洗气流,地面杂物太多,容易形成“飞沙走石”的局面,这会给直升机本身以及机上人员形成威胁。 此外,直升机飞行员在降落时还要考虑风向变化、侧风大小、地面坡度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即使是“黑鹰”这些“不挑剔”的通用运输直升机,对降落场地环境仍有很多基本要求,野外很少场地能够完全符合这种要求,很多时候会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所以直升机只能选择悬停索降机上人员。
第二个原因——方便发挥直升机火力。很多运送突击队员的运输直升机都会配备舱门机枪等机载武器,用于攻击降落点附近的敌人,帮助突击队员控制机降点。而直升机保持在空中显然能够让舱门机枪的火力射界更大,更大程度上发挥它的火力优势。 第三个原因——直升机降落后生存能力低。在直升机落地,突击队员离机再到直升机重新起飞的这段时间内,直升机的机动性基本为零,各种轻重火力足以对它形成重大威胁。采用空中悬停索降人员时,直升机拥有更多的机动空间和反应时间。
直升机选择不直接落地让突击队员离机的原因还有很多,这里就无法一一列举了。 可能不少人认为,直升机在空中悬停让突击队员索降到地面的耗时,比直接降落的耗时更多,令直升机在危险区域的停留时间更长。其实,很多运输直升机可以做到双路离机甚至是四路同时离机,只要突击队员非常熟练,机组人员配合得当,索降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直升机反倒会变得更加安全。
这是俄罗斯军队在进行“友谊捍卫者2019”联合训练演习的场景,这次演习俄军开放了他们的直升机机降训练场,那个直升机索降的训练塔,很值得我们学习,竟然用了一架真正的米-8直升机机身。
基于上述相同的原因,很多时候运输直升机在撤离机降场时,需要回收突击队员,也不选择直接降落到地面上,也是保持悬停状态,从空中回收地面人员。
当然,不降落回收人员的整个过程要比索降更困难一些,主要是抛下缆绳或者是特殊载具,典型代表分别是美国的特种巡逻介入/提取系统(SPIE)和法国的直升机机载战术提取平台(AirTEP)。前者是用一根绳索把地面人员像一串葡萄那样吊起来直接飞走,场面酷似一串葡萄,也有人戏称为“吊葡萄”。不过,SPIE系统的缺点是准备时间台过长,需要等所有撤离人员事先固定好。而且在直升机起吊撤离过程中,人员暴露在外时间太久,很容易遭到地面火力攻击。
法国的直升机机载战术提取平台(AirTEP),是由法国“逃生国际”(Escape International)公司研发的“机载战术撤离平台”(简称AirTEP),是用一把反过来撑开的“伞”型装置吊放到地面,供地面人员乘坐或者站立,然后再将整个装置吊走。
这种方式的安全性、舒适性也更高一些。AirTEP系统的承载能力较强,最大载重约1.5吨,撤离全过程少于5分钟,一次最多能撤离10名士兵组成的战斗组。去年俄军公开展示了这种从法国进口的装置,不出意外的话,中国也将很快研制出类似的吊装平台。
由于进行索具速降有一定危险,所以需要士兵经常的熟悉练习。这是威武的印度陆军,进行的一次直升机悬停速降表演,只见一架印度国产北极星中型直升机飞来,几名训练有素、身手矫健的印度战士利用绳索从天而降,10秒钟以后..........绳!子!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