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方系列文学作品欣赏之——就地过年
张行方系列文学作品欣赏之——
就地过年
有一种幸福,叫做回家过年。
春节,一个仅属于中国也只有中国人才享有的传统节日。
春节,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无数奇迹,数亿人的南北大迁徙,难以计数的外出归家的游子,肩扛手拎,携带着大包小包,包包都是满满的爱和殷情的期待。
有一种过年,叫就地过年,不返乡。淡去的年味,回不去的乡愁,即使如此,却也很期待年的到来。
其实,这是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对祖国人民以及自己深深的热爱和责任。
“今年过节不回家,待在公司挣钱花”;
“与其返乡隔离14天,不如留下多赚几个钱”;
“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亲?何以解忧,唯有留守”;
“回家是冒险,钱包还会扁;过年留公司,亲情不会减”……
这是最近全国各地为号召“就地过年”出台的一些标语口号,韵味十足,挺有意思的,既道出应对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也反映现实的无奈之举!
心在哪里,年就在那里。就地过年,就是要的那份冉冉升起的烟火味,那份浓浓绵延的乡音,那份情不自禁油然而生的牵挂。
无论身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只要心留住,年味就会浓烈如酒,弥久醇香。
如果说年味是一个装满了各种元素的箱子,那么压箱底的一定是“平安”和“健康”,“团圆”和“牵挂”。
与去年一样,今年的年味却仍然是五味杂陈。年越近,心越乱。
国外疫情依旧肆虐,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点输入性零星散发病例,个别地区突发聚集性疫情,再一次敲响命运的警钟,疫情防控依然不可小觑,任务艰巨繁重。
辞旧迎新,一年一度百花开,看的是风景,悟的是超然,哈哈一笑的是春满人间。心如在,孝道也会四散开来,纵千里遥隔,风也挡不住它,雨也挡不住它,团圆的心意一如电波无孔不入,传递红彤彤的祝福。
记得小时候过年。进了腊月门儿就开始备年货,打扫房子,穿新衣服,放鞭炮,贴对联,拜年,走亲访友,请老天爷、灶王爷、财神爷、牛马王爷,炖大肉,炸丸子,篜馒头等。这种天伦之乐,多么让人神往。
事实上,“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特别是在当今数字化科技时代,即便相隔万里,也隔不断亲情友情,利用网络与家人互发视频、语音,传递祝福,这些跨越时空的“线上团圆”,同样可以让年味变得温情满满,有滋有味,而且还与众不同!
经历了大灾大难,许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并感慨和感谢,自己亲历了一段及其不易而又不平凡的人生历练,体验了“就地过年”别样感受。特殊时期的特别年味,也是那样的隆重、浓郁和铭心刻骨。
过年就难免想家,因为家中有爱我们的慈祥老爸,还有和蔼又贴心的老妈,有满天窜起的烟花,还有火红的对联和花样迥异的剪贴窗花。
过年就难免想家,家中有袅袅的炊烟升起,化作了祥云飘向天涯。还有一串串的爆竹声声欢天喜地,演示着家的生活美满,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
过年就难免想家,家中的庭院里有月季、兰花,那棵高大的桂花树上的喜鹊总是兴高采烈叽叽喳喳,还有可爱的小狗跑来跑去,在身前身后不停地摇着尾巴。
过年就难免想家,儿时的玩伴,今日皆子孙绕戚,天伦之乐,家和业兴,生活和美,基业长青,满院芳华。
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是就地过年,还是宅家过年,亦或是坚守岗位,我们都期待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年,一个温暖的中国年,一个团结的中国年,一个别样的令人今生今世难以忘怀的中国年。
就地过年,众生平安。
编辑:高华芬
作者简介:
张行方,安徽定远人,全媒体记者、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名家专访网主编、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宣传部长、故宫博物院安徽省书画考级中心副主任、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安徽工作部总编、美国书画研究院无锡分院执行副院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人才学会会员、安徽省古塬书画院副院长、著名文艺评论家……
长于散文、诗歌、评论、长篇小说及非虚构等文本创作,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典雅博大、厚重飘逸、气势恢弘、张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满灵魂的叩问和哲学的思辨,立体之艺术美感跃然纸上。
出版有:《等你回航》文学作品集。
供职单位:全国公安文联《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安徽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