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周人克商”

周人克商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武王伐纣,大多数人对武王伐纣的了解来源于《封神演义》,虽然我们都知道《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我们一般会站在周人的角度上认为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打败邪恶的战争。其实不光是《封神演义》小说持有这样的看法,正史中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也是站在周人的角度上的。如果我们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观的来看待周人克商,其实周人谋商久矣。

武王伐纣

早期的商周两族

商王朝在武丁时代是最为强盛的时期。武丁曾多次征讨侵扰商朝边地的方国和部族,拓展了商朝的版图和势力范围。商周两族最早应该也是在武丁时期开始接触。在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武丁卜辞中记载,武丁曾多次征伐周国,除了武丁征伐周国的卜辞外,还有周国向殷商进献巫和美女的卜辞,以及殷商命令周国行动的卜辞,说明早期周人在武丁的征讨下被征服,成为了殷商的附属国。

武丁

古公亶父迁岐下后的发展与布局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据《后汉书· 西羌传》记载:“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周古公逾梁山而避于岐下。”到武乙(武丁-且庚-且甲-廪辛-康丁-武乙)后期,殷商国力又开始衰弱,对周边诸夷失去了控制,导致四方部族又开始向中原侵扰,周国首领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部落的侵扰祸害,率部迁都到了岐下。周国在殷商衰弱的同时,一方面遭受到了戎狄的祸害,另一方面却也摆脱了殷商不少的压力,开始在不断和戎狄部落战斗中强大起来。《诗经·大雅·緜》对古公亶父下山的发展描写:“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从上述的描写中我们得知,周原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周人富足起来后,生下的子孙就向瓜瓞(小瓜)一样连绵不绝。周族人口的增长让周族武力也逐渐壮大起来。

周族自后稷到古公亶父迁徙图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据《史记·吴世家》记载:古公偏爱小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父意传位与季历,自身逃亡到荆蛮,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春秋时吴国)。但在《左传·僖公五年》中记载:晋献公第二次假道虞国进攻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讲到虞国开国历史,说:“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讲的是太伯、仲雍是虞国的始祖。从当时的形势和周族后续的发展中判断,太伯,仲雍是虞国的始祖几率比较大。很可能是古公亶父传位于幼子季历,而让长子太伯、次子仲雍率领部分周族迁到今山西平陆以北,创建虞国。是一项很重要的战略措施。从虞国既可以向北开拓,又可以向东进入商朝京畿,向南越过黄河可以进入洛水流域,可以成为周人向东方开拓的重要据点。

虞国地理位置

季历和文王的势力扩张

周人开拓领土是从季历开始的,季历趁着殷商的国力衰落,在奉命为商朝征讨狄戎的同时,围绕着虞国为据点在今山西地区趁机开拓了领土。据《竹书纪年》记载(译文):“武乙二十四年,周国军队征伐程国(今陕西咸阳东),在毕地交战,打败了程国;武乙三十年,周国军队征伐义渠国,俘获义渠国君后撤军;武乙三十五年,周公季历征伐西落鬼戎;文丁二年,周公季历征伐燕京之戎,战败;文丁四年,周公季历征伐余无之戎,取得胜利,殷王任命周公为牧师;文丁七年,周公季历征伐始呼之戎,取得胜利;文丁十一年,周公季历征伐翳徒之戎,俘获翳徒之戎三个大夫,來向殷王进献俘虏和所获战利品,殷王杀了季历。”周公季历在不断的打败戎狄过程中,实力迅速发展,受到了商王的猜忌,最终被商王所害。

季历征戎狄

季历被商王文丁杀害后,其长子姬昌即位,即周文王。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帝已“二年周人伐商”文王在武乙二年率部讨伐了殷商,应该是被殷商所打败,感于周的国力不足以与殷商对抗,所以文王决定继续臣服于殷商。但在之后,强大的周国还是遭到了商纣王的猜忌,文王曾一度被拘囚在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公里)。文王被释放后不久,得到了兵学奠基人姜太公的辅佐。在与姜太公的共同谋划下,文王一面开始阴修德行团结诸侯,如为虞国和芮国排解争端,一面兴兵讨伐西北的犬戎和密须,以消除后方的隐患。一面积极向东方和南方发展,东方以武力兼并为主,如进攻崇(今陕西鄠邑区),耆(今山西黎城县),邗(今河南沁阳市)等重要地点。南方以怀柔政策为主,如迎聘鬻熊(楚国的先祖)于荆蛮而师事之,使南方的荆蛮巴蜀归心。文王在晚年时,周人的势力已经很强大了,但文王还是臣服殷商而等待时机。

文王东西扩张

武王伐纣

文王没有等到时机成熟就去世了,文王去世后武王姬发即位。武王即位后,继续使用文王选拔的原班人马执政,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武王九年,曾兴兵东下,观兵于盟津(今河南孟津)。据史料记载,当时不期而会者有八百诸侯,当然这只是后人的夸辞。盟津观兵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带有演习性质,熟悉路程和地形,并预先做好布置,以便为以后的讨伐做准备。二是打着文王的旗号,看看还能号召多少诸侯,并与诸侯做好约定,今后在此会合誓师,共同伐商。

盟津观兵

盟津观兵后并没有引起商纣王的警惕,殷商贵族内部有见识的人企图挽救殷商的灭亡,纷纷向纣王反复进谏,结果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等人出奔到周。周武王根据微子到周提供的信息判断,殷贵族内部已经分崩离析,纣王已经陷于众叛亲离的地步。周武王认为伐商的时机已到。在盟津观兵的两年后,率领戎车三百乘,虎贲军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在盟津与诸侯集结开始伐商。盟津集结后花了六天的时间到达了牧野,牧野应该是武王选好的决战之地。据《尚书·武成篇》记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周师于二月四日早晨就抵达了牧野陈师以待,纣王闻武王率师讨伐,亦发兵七十万应战,于是历史中有名的“牧野之战”就此展开。

牧野之战

据《逸周书·世俘解》记载:“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商纣奔。”作战前,先让吕尚和百夫长“致师”(“致师”是单车接近敌方“致其必战之志”)。开战时以虎贲军、戎车冲向商师。商朝军队一经突击,即告崩溃。纣王见大势已去,走登鹿台自焚而死。自此周人克殷,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周朝。

周武王

纵观周人发展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周人谋商其实久矣。《诗经·鲁颂·閟宫》中也记载:“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意思是:后稷那位后代嫡孙,正是我们先君太王(古公亶父)。他迁居到岐阳,从此开始翦灭殷商。从古公亶父派太伯、仲雍建立虞国来看,就算古公亶父没有翦灭殷商的意图,他也有通过消灭殷商附属实力来壮大周国的目的,到姬昌即位后,已经开始称王,商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加尖锐,殷商于文王有杀父之仇,周国的实力强大已经成为殷商的最大隐患。周国向东扩张除了殷商以外已经到达了极限。一个新兴日益强大的周族势力和老牌逐渐衰弱的商朝注定了早晚会有一战。对于周国来说如果不灭掉殷商,等殷商后世出现贤明的君主,第一个就要消除周国这个隐患,周国很有可能会被消灭掉。对于殷商来说,周国继续发展殷商就要被灭亡了。从当时的情况看周人伐商是不能不伐,更何况周人应该早就有了入主中原的想法。所以殷商不管是谁执政只要有可乘之机,周国都不会放过。

周文王

商纣王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眼里是最昏庸无能荒淫无道的帝王之一,但其实关于商纣王本人还是存在争议的。毛主席曾说过:“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先秦时,子贡(孔子的得意弟子)也怀疑帝辛的罪行中有一部分是由于他作为失败者而被强加的。近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撰有《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文中列举纣的罪行,其中出于《尚书》六项,战国增加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流传下来的纣恶事实上是层累积叠地发展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所以说商纣王可能很昏庸,但没历史上宣传的那么昏庸。

商纣王

可以说整个周人克商的过程被后人(某家)为了某些目的所拔高了。客观来看,周人克商主要是为了扩张,其次算是为民,武王伐纣主要是因为殷商在纣王的统治下越来越弱有机可乘,其次才算是因为商纣王的荒淫无道。

感谢大家的阅读,创作不易请各位大佬点个赞,点个关注,您有任何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大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