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动风证与血虚生风证鉴别 2024-06-17 14:18:18 张明雪 中医思维十 一、定义 1 阴虚动风证因汗、吐、下伤阴太过或温热病后期,肝血肾精不足,筋膜失养,则手足蠕动以及虚热内生所导致的证候。2 血虚生风证因失血过多或病久正虚,化源不足,使筋脉、爪甲、肌肤、头面失于濡养,出现手足震颤,肌肤麻木等虚风内动的证候。二、病因 1 阴虚动风证温热病持续不解,消灼阴液,或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汗、吐、下太过,阴液大量丧失,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消耗营阴;或房室不节,斫伤肾阴。导致水亏火旺,阴不敛阳,筋膜失养,虚风内动。若失血过多或血之化源不足,则阴血亏虚,虚热内生,也能发展为阴虚动风证。故张景岳说:“阴虚者,水亏也。为亡血失血,为戴阳,为骨蒸劳热……血虚者,肌肤干涩而筋脉拘挛。”2 血虚生风证各种急、慢性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或妇人产后大出血,使血液大量丢失,甚至虚极生风;或因慢性疾病,消耗阴血,或因脾胃虚弱,血液化源生成不足,而致血虚,肝失所藏,筋脉失养则虚风内动。三 病机 1 阴虚动风证总由阴液亏虚,筋膜失养所致。肝为藏血之脏,肾主藏精,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肝主筋,其筋脉之灵活舒利运动,有赖于肝肾精血的濡养,且肝为风木之脏,以阴为体,以阳为用,故阴津精血不足,则水亏火旺,每易引动肝风,而为虚风内动。若阴虚至极,大汗或吐、利过度,阴液亡失或温热病邪久羁,劫夺阴液,则气随津脱,气失所附,阳气无以依附而外越,则精血内夺,阳浮于外。很好地说明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因此,阴竭则阳脱,终致阴阳离绝的病理转归。2 血虚生风证亦属阴血不足之虚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亏虚,筋膜失养,导致虚风内动。肝藏血,主筋膜,其华在爪,若血液充盈,则能完成其濡润滋养的生理功能。若血虚,则肝失所藏,肝血不足,无以养筋,可出现手足搐搦,甚者角弓反张等症。若大量出血的同时,则可出现气失所凭依,而骤然外脱之气随血脱的病理转归。总由“血不足以维其气,以致气不能安其宅也”(《读医随笔》),故病势危急,所当急救。所以,张景岳说:“暴吐暴衄,失血如涌,多致血脱气亦脱”;唐容川亦云:“刀伤出血,血尽而气亦尽,危脱之证也。”四、鉴别要点 1 阴虚动风证肢体拘挛,手足蠕动、震颤,两目干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质红少津,脉弦细数。以手足蠕动之动风证和虚热证并见为临床特征。2 血虚生风证肢体麻木(或手足发麻),关节拘急,屈伸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shùn动,心悸失眠,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皮肤瘙痒,耳鸣如蝉,面色、唇舌、爪甲淡白无华,舌苔白,脉细而无力。以肢麻震颤,筋挛肉的动风证和血虚证(筋膜、爪甲、肌肤、唇舌、两目失血濡养)共见为临床特征。五、鉴别分析 1 阴虚动风证因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消灼阴血,筋脉失养,故虚风内动,而见肢体拘挛,手足蠕动、震颤,“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肝阴不足,虚热内生,则可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肝阴亏虚,则不能滋养肝窍,故见两目干涩;舌质红少津,脉弦细数均为肝阴不足,虚火内扰之候。2 血虚生风证因血液亏虚,肝失所藏,肝血不充,筋脉失养,则易导致虚风内动。临床表现有关节拘急,屈伸不利,所以《通俗伤寒论》云:“血虚生风者,非真有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瘈疭,类似风动,故名曰内虚喑风,通称肝风,温热病末路多见此证者,以热伤血液故也。”《诸病源候论》认为,筋挛由于血虚:“肝藏血而候筋,虚劳损血,不能荣养于筋,致使筋气极虚,又为寒邪所侵,故筋挛也。”阴血不足,筋膜、四肢、肌肉失于血液的濡养,则肢体麻木,手足震颤,肌肉瞤shùn动,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云:“伤寒发汗过多,则伤其血,血虚无以荣筋,因拘急而惕惕然跳,且四体百骸,亦然动,是筋惕肉,由于筋肉失养。”肝血不足,不能上润头目脑髓,故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耳鸣如蝉,“肝虚则头晕,《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血不足,则生风,风动,故掉眩。失血之人血虚生风者多”(《血证论》)。血虚不养肌肤,血虚生风化燥,故皮肤瘙痒。心主血,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血虚不荣,故面色、唇舌、爪甲淡白无华;正如《金匮要略》所云:“色白者,亡血也。”舌苔白,脉细无力,均为阴血亏少,不能上荣于舌,不能充于脉道,血不养心,心气无力推动血行所致。”阴虚动风证与血虚生风证,均属肝风内动证,与肝阳化风证和热极生风证有明显不同,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总由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而肝阳化风证和热极生风证则由风火相煽,阳热亢盛所致。故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其动风的主要特征是由于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故常见到筋膜的病理改变,如阴血亏虚,筋脉失养的筋枯证,表现为肢体关节活动受限,甚则疼痛,“筋枯者,举动则痛,是无血不能滋养其筋”(《丹溪心法》)。或者因血虚不荣,筋脉失养的筋急证,表现为筋脉拘急,活动不利,“仲景言血虚则筋急,此又筋急之原,由血脉不荣于筋之故也”(《杂病源流犀烛》)。或因阴血亏少,不养筋脉的筋挛证,其表现为筋脉收缩挛急,不能舒展,“血虚则筋急,增损四物汤”(《张氏医通》)。或血虚津少,筋膜失于滋养的筋痛证,其表现为筋脉疼痛,“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医学正传》)。或肝肾阴液亏虚,不荣筋膜则筋脉纵缓的筋缓证,或阴血亏虚,虚热内生,筋膜燥枯的筋痿证,症见肢体关节,筋脉痿软,不能随意运动等等,而少见高热、神昏、角弓反张、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舌强不语、半身不遂等阳热上攻,扰乱神明,风痰阻络的症状。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除具有“动风”的特征外,常伴有虚热和血虚的临床表现。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都具备“动风”的临床表现:手足肢体震颤、拘挛,但前者具备阴血虚和虚热的临床表现:两目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质红少津,脉弦细数;而后者则仅具备阴血不足(头目、爪甲、肌肤、唇舌失血濡养)的表现: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皮肤瘙痒,耳鸣如蝉,面色、唇舌、爪甲淡白,舌苔白,脉细无力。因此,阴虚动风证的临床表现较之血虚生风证重,不仅有阴血虚的表现,也兼有虚热的表现,而血虚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比阴虚动风证轻,只有阴血虚的表现,而无虚热征象,但血虚进一步发展,阴虚生内热,也可以出现虚热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均以肝脏之阴血亏损为共同的病理基础。前者主要病机是肝阴不足,头目耳窍失养,阴血不养筋膜,虚风内动;阴液亏损,不能制约阳气,则阴虚生内热。后者主要病机是肝血不足,肝失所藏,血不养筋,筋脉挛急,虚风内动;肝血亏损,头目、面色、爪甲、唇舌、肌肤、心神失于阴血濡养。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均属阴血虚证,前者是阴血虚兼有虚热证,后者仅是阴血虚证。二者共同的病机特征为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若因治疗不当或病势加重,均可以出现阴竭阳脱,阴阳离绝的危象。就其病史、病程来看,阴虚动风证,多发生在温热病后期,由于余热未清,灼伤肝肾之阴液,病情较重,因正气不足,邪热留恋,故不易速去;血虚动风证,多发生在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失血之后,责之血液丢失过多或生成不足,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病势较轻。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其“动风”之机理,由于筋膜功能失调,而肝在体合筋,故二者的病变部位以肝为主,前者可关联到肾,因肾为一身阴液之本,热病后期,多伤肾阴。后者可关联到心,因心主血脉,阴血不足,心失所主,血不养心,心血亦虚,一般而言,肝血虚证可发展为血虚生风证;肝阴虚证可发展为阴虚动风证。所以,血虚生风证,是以肝血虚为病理基础,故应包括肝血虚证的病机和临床表现;阴虚动风证,是以肝阴虚为病理基础,故应包括肝阴虚证的病机和临床表现。而肝血虚证和肝阴虚证,仅以阴血虚证为主,没有明显动风的临床表现。阴虚动风证,临床治疗应缓肝息风,滋液降火,方用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加龟板、鳖甲、牡蛎。正如华岫云所说:“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风,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厥矣。先生治法,所谓缓肝之急以息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如虎潜、侯氏黑散、地黄饮子、滋肾丸、复脉等方加减,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温病条辨》认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血虚生风证,临床治疗应养血息风,滋肝柔筋,方用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此外,《王旭高医书六种》中亦记录了养血息风类药:“一法曰养肝,如肝风走于四肢,经络牵制或麻者,宜养血息风,生地、归身、杞子、牛膝、天麻、制首乌、三角胡麻,即养肝也。”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2 年/12 月/26 日/第 005 版。编辑/大熊 赞 (0) 相关推荐 ▲肝阴亏虚的三种证型 中医:将肝阴亏虚.虚风内动总称为阴虚风动:是指肝脏体阴不足,或水不涵木,以虚为主,风由虚致,诸如血虚而肝体不柔,阴虚而阳上扰等证. 其证治特点是: 1.血虚风动 症状:头昏耳鸣,目 ... 风邪致病的病因病机 风邪致病的病因病机 风邪致病在中医病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内.外风致病各有特点,而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风邪致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即针对风邪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阐述. 1 风邪 ... 40岁以后经常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要注... 40岁以后经常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要注意这四种情况. 生活中很多人会有这种情况,拍照手抖.夹菜手抖,拿杯子喝水都要担心溢出来.比如说隔壁大爷,喝酒的时候,端起酒杯,手就不自觉抖动,酒都能撒一半,食堂 ... 辨证论治(六三) 肝风内动证,我们前面学了三个,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阴虚动风证,现在学习最后一个血虚生风证. 血虚生证,是指人体的血液亏虚,经脉失养,导致动风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急慢性出血过多,或久病血虚所引起. 临 ... 内生五邪之内风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相对应.外感之邪主要是指外感六淫.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的功能异常,产生了一些类似于风.寒.湿.躁.火等 ... 甲亢——大定风珠大定风珠主治阴虚动风证。... 甲亢--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主治阴虚动风证.温病后期,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案例:患者6个月前因工作操劳过度并连续几天睡眠不足,渐觉口干舌燥,咽喉微痛,继而出现头晕目眩,心悸 ... 45《脏腑辨证》肝风内动-阴虚动风证——阴虚动风证辨别的要点 45《脏腑辨证》肝风内动-阴虚动风证——阴虚动风证辨别的要点 【干货】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的区别对比 肝阳上亢证又称肝阳上逆,也就是说肝阳偏旺.它可分为四证,这四个证需要从性质.主症.兼症.舌苔.脉象几个方面加以区别,分别如下: 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区别 性质 主症 兼症 舌苔 ... 薛生白《湿热条辨》湿热入营血——津液大亏神昏动风证 三十五湿热证∶口渴,苔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硬,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搐搦,津枯邪滞.宜鲜生地.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味.若脉有力,大便不通,大黄亦可加入. 自注:胃津劫夺,热邪内据,非润下以泄邪则不能 ... 阴虚动风的主要症状 肾阴虚动风证归属于中医学的一种症状名,它关键指的是肝阴亏虚,造成虚风内动,经常会出現手脚震颠,会造成身体抽动,病人非常容易出現眩晕,非常容易造成孱弱的病症,此刻一定要立即药物治疗,提升在生活上的调养, ... 仲景书中的阳虚生风证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8-12 □ 王昆文 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 所谓阳虚生风,是指人体阳气虚衰不能与阴合化,即在上不与阴化.在下不能化阴,从而产生的一种内风证候.今仅以仲景著作中的阳虚生风证为例 ... 一种治疗痰火动风所致震颤麻痹的中药方.pdf 一种治疗痰火动风所致震颤麻痹的中药方.pdf 王四进经方讲座-82-劳伤解:阴虚阳虚;吴茱萸汤证;阴脱阳脱;精、神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 “鸡肉动风”之我见 最近有好几例病人向我反馈,鸡肉不能吃!有的人本来没事,吃了复发了:有的人病情平稳着,吃了加重了:有的人本来就控制不好,吃了更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孙郎中"就自己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