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这份文化常识必须让7-18岁的孩子知道

大暑为六月中,天热到极点。
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得准确,他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关于大暑,我们为你整理了以下几条文化常识,请查收。
01
大暑三候
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三候。通过三候,我们能了解到当下时节的物候变化,这些物候的变化是该时节的特殊标志。那么,大暑三候分别是什么呢?
一候:腐草为萤
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在静夜里穿梭时,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
闻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写道:“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别具意趣。
三候:大雨时行
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过后,会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02
关于大暑的成语典故
吴牛喘月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水浒》二十七回)
浮瓜沉李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浮沉于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亦作“浮瓜避暑”、“沉李浮瓜”。
03
关于大暑的诗词
关于大暑的诗词,有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以及众多宋代诗人,都有关于大暑的诗词。
相对而言,读写菌更喜欢以下这首。
大热
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诗写极盛夏的炎热,更衬托出农夫耕种的艰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现在的我们,即使天气再热,也可以坐在空调间里,安然度过。然而,大暑节气的相关文化,却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除了大暑,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节气。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认识传统节气知识,云舒写精心制作了24节气古诗词,帮助孩子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