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 近日二三感悟
写在前面
突发感想,还是写写,以此舒缓数据分析带来的精神紧张。
高铁上,上一次写了一部分,现在又写...
嗯....之前写的感悟,现在稍加补充。
好吧,以下推文几乎每一段都是三次随笔的拼凑。
感兴趣的可看,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成就你的,也将毁了你。
有时候我会跟朋友聊起我是如何考上高中的。很多人如何也想不到,我初中时一度被认为是没啥可能考上高中(这主要是跟那会的成绩,确实一度很差且持续了一两年)。随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于是我决定,要不还是读书吧,至少读书是安静的,不用担心太多事情。而后,我开始了一年每天睡觉不过三四小时的生活。我身边几乎找不到另外一个人跟我一样,在中考这个事情上,过得那么折腾。我当时,乐在其中。当然,最后我也得偿所愿,考上了一个市重点。
故事并没有结束。让我考上高中的,明显不是我的聪明才智(因为我从小就没有被打过标签说,比谁聪明);让我考上高中的,或许是不可思议的长时间的简单重复的努力与刻苦。真实情况是,冬天时我每天晚上回到家先接一盆冷水放在桌子旁边,困了就洗个脸。是的,这种做法在初中确实是可以拿到不错的成果的。但是到了高中,这种操作方法却直接害了我自己。首先是,每个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超过了极限,只会出事。我一度头痛也曾经走一步心脏痛一次,做过各种检查。其次是,读书这个事情,真的不是纯粹的时间堆砌,简单重复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高中之后。大家拼的,或许还是思维。而我个人思维的开放,我自认为是大学之后。
颠覆自己,或者被别人颠覆
高考结束后,我大体是知道,如果我再按照高中的为人处事方式到大学生活,或许确实不行。于是我开始寻求改变。曾经跑到另一个城市的西餐厅打工....(也就是洗盘子,端盘子之类的工作)。期间也与餐厅其他员工相处了两个月。我事实上觉得那会过得还是比较开心,那也让我开始明白,或许这个社会真的存在不同阶层。于是到了大学之后,我从高中只看书的状态,走向另一个极端,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参与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直到大三之后,我才明白我其实可以做别的事情,比如学习。
整体上,我几乎就没有做好过一份学生工作,但对我个人来说,确实得到了非常多的锻炼,至少从那以后,我上讲台就没有太大的感觉,可以自然的说话。而我说话发声的习惯,也改变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似乎并没有输在大学生活上。只是有时候想起来确实会觉得对我参加过了每一个社团与协会感到抱歉。或许这就是代价,我成长了,同时我也有一定的愧疚与遗憾。
而硕士就不提了,大学到硕士的前半段,我当然经历了更为复杂的事情。也因此,从重点做实验,转变为重点做数据分析。直到现在。
于是,我又再一次,从热衷参与各种学生活动到反感甚至厌恶。当然,我现在已经没那么厌恶的。可能这是年龄到了吧。毕竟也快三十了....
向死而生
知道我的人,应该知道我写过不少有的没的小工具。而我现在手上还在维护的,找不到一个是没有前身的,换句话说,我已经多次舍弃,并重写了一些工具。比如:
JJplot 和 JJplot2 ,到现在的JIGplot。前后我大概花了三年的时间,每一个版本都是重新设计,从零写起。
BioCJava,到现在的TBtools。两者的底层已经基本没关系。
sRNAbrowser,sRNAbrowser2, 到现在的IGV-sRNA。
放弃一切已有的东西,总是痛苦的。但是颠覆已有的设计,实现和思维,或许才是正确的。我甚至开始有一种想法,舍弃目前所有在开发的项目,或者写一些新的东西,使得目前我写过的所有东西,都成为无意义的存在。那么或许才是真正值得做的事情。
对于软件是这样,对于我个人,或许也一样。无论是做的项目,或者是做项目的方式,我们或许应该尽可能去寻求一种方式,使得做这些事情更快,甚至最好的是,是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存在做的必要。解决问题出现的根源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
写在后面
很多时候,你会误以为一切风平浪静;而事实是,危机四伏。当你过分热衷于这些那些,你回过头来已经太迟;而你最应该担心的是,
你收到的都是“赞美与支持”,而没有“批评与意见”;
最可悲的是,你乐于接受前者,却自以为聪明地拒绝后者。
直到最后,你会成为你口中最厌恶的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想我应该有所改变,不应该对师弟师妹在数据分析上有过多的要求,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弯路要走,有时候知道得越多其实越不适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