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管子四篇》读书会开班寄语

辛丑年《管子四篇》读书会开班寄语
大家好,谈不上指导,咱们都是一起来学经典,一起立足经典最后归宿到修身,从这个角度上就是大家互相交流。
我跟大家也谈谈我的心得,咱们的文化传统平台从建立到现在,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立足于从经典来找回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从经典里面,从传统里面汲取力量、目标和方法,来用于我们的人生实践。当然这个实践是有个落脚点的,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道德经》里说的那句话叫“修之于身其德乃真”。2015年的时候南山老师曾经跟我聊,他说你看这么多经典里面从哪个入手更好?正好那段时间我在读《管子》,我说《管子》四篇就非常好。
因为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个根本的东西。这个要从我上大学的时候算起,实际上是从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呢,我家里面我母亲身体不好,然后我就带着她,陪着她到处去看病,然后就发现就是总归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然后那个时候就想去学医,后来就考到了北京中医学院。到中医学院以后,我也去打拳也练过功,我是学中药的,自然也去研究中药,也去跟着人家学按摩、开方子,然后也曾经跟老师交流,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到我工作了10年,然后自己觉得自己对中医中药有了很深的了解,碰上人很不舒服的时候,我有了一些办法,结果有一次碰到一位山东的老师,他说其实你还没有抓住根儿。这个根是什么呢?我就一直在琢磨,然后后来我意识到一件事情。
就是我们的生命啊,我们每个人都有心,咱们都说一个人是心身在一起的。单往深了说,传统上讲性命,其实性命是心身的深一层。那从心身上来讲,以前我们认识的心,就是因为人有头脑会思考,能够自己决定,那这个是不是就是心?然后这个心和我这个身是什么关系呢?然后我就觉得当时就是没有意识到,就是把这两个东西还是分开的,身就是身心就是心。当然也学了中医也觉得心身是互动的,但是直到我读了《管子》,我才意识了就是人的生命啊,它最核心的那个枢纽,我们能够着手的那个枢纽叫做心,而且只有从这个枢纽上来把握,我们才能把握住我们自己的生命。你比如说,有的人有病了,去找医生看病,那么医生也可以用方子,也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按摩,也可以用推拿给你治好。但是,是不是治好了,就是你自己觉得舒服了,你的问题就没有了呢?你比如说你这得了某种病,比如说是这个生活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过度疲劳,比如说肝损伤了或者是心脏病了,然后是不是大夫给你治好了病,你的问题就没了呢?你好了,重新回到家里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东西仍然还是你得病之前的那些东西,然后你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如果还是秉承以前的那种方式,你会发现你仍然摆脱不了再次得病的,那种重新陷入窘迫的那种状态,那种归宿。然后我就发现只有你意识到了,心改变了,你才会重新获得一种新的生活状态。所以我第一意识到心。
第二个呢,就是比如说知道心重要,然后你做事情的时候,待人处事的时候,甚至于自己知道养生了,知道珍惜自己的时候,遇到事情,你是不是就能你自己心里意识到,我要注意养生,我想提升自己,我不要去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或者是世俗的事情,害了我的人生生命后反而得不偿失。因为你意识到,比如意识到自己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好,为了让你亲近的人,乃至于所有的人生活得更好,那不能因为这个反而去工作的时候把生命给损伤了。你意识到了,遇到事儿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不着急不生气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等公交车,那么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你是不是很着急啊?着急的情况下去采取别的办法,心里都难受,仍然解决不了,你说的你心意识到了也仍然解决不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说其实心它是基于你生命的这个身体的一些状态来支撑着的。所以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说修之于身体其德乃真。管子为什么说你只有整个心身都和谐了,身体也正常了,就所谓德正了啊,这就是“形不正德不来,中不精心不治,”你只有你自己的生命,身体的状态改善了,你的心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管子大家都知道,中国从周进入春秋战国,然后一直到后世的秦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春秋五霸,第一霸就是齐桓公,他是齐桓公的宰相管仲。那么《管子》呢,实际上就是以管仲为代表的当时齐国的一些修身有素者,一些大学问家,他们来写的一本涉及到个人的养生修身,涉及到怎么样治理国家治理天下,怎么样治理我们个人的一个系统性的论述。其中有4篇,这是核心,分别是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和内业,是专门讲如何修养自己,如何在自己的心身当中找到我,让我心神整体上能够开始自我修养,自我升华,不再是随波逐流的那么一个把柄。
有了这个把柄入手了,然后你的生命才能说在你的手里一步一步的得到好的发展,进而一人有一人的心身,一家有一家的心身,一乡有一乡的心身,一国、一天下都有他的心身。你只有从每一个心身的心入手,然后通过心身的调整顺着这个生命,如果把国、家、天下、家族和家庭都当作生命的话,它跟我们的人生是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生命也是心身的。那么你抓住了心入手以它为把柄,然后通过修身的实践,调整自己的心身状态,最后落实是落实到身上的,是通过身的提升,心的调整,最后实现心身的升华。那么这个道理是说我们现在有系统观,一个生命啊它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里面它是有一个调整的枢纽,这个枢纽在人这个高级生命里面,要是跟动物跟植物比它是分化的,它是有一个意识的,你能够表达,你的心理活动跟身体活动又有又联系又分开。因为它相对分离,所以你一般的心理活动不会直接的破坏你身体活动,这样的一个高级状态。那么我们的心身修养,就首先从这个状态出发,最后回到生命的基本状态,就是那个身心完全合在一起,心动身就动,神动心就动的那个基础的状态,对那个状态进行调整,当那个状态也调整了,我们的生命才得到升华。
这些内容在《管子》四篇心术上下、白心、内业里都清楚的给我们讲述了。那从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的体系来看,我们看到这四篇一共是36节,其中心术上六节、心术下六节、白心八节、内业十六节,这个体例这个格式它实际上也蕴含着生命的内涵。其中心术上的这个六节,每一节都分两段儿,一段儿是经,一段儿是解,你会看到里面的语句的语言结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心术下它就是一个比较统一的风格,白心它的结构也是统一的,内业的结构也是统一的。那么这样的结构说明什么呢?实际上心术上它里面的经那部分就是经一到经六的六节,每一节都有经的部分解的部分。它的经的部分,实际上是来源于比管子时代更早的上古,是中华祖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里面所传承下来的东西,到了管子时代,人们已经对这个有一定的陌生。周朝的衰落,使得中国的精英,中华民族的精英开始反思当时的状态,当时人们所做所为是不是没有抓住,每个人乃至社会没有抓住这个自然的本质。那么这个反思活动集中体现在《管子》的管子四篇的出现,以及其后老子《道德经》,以及整个儒学系统,孔子注释删述六经,这些系统实际上都是在那个时代,公元前5世纪,集中做了这样的事情,整个人类都在反思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文化道路,找到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够让人类文明更进一步。
那么在管子和孔子,他们实际上管子在先,孔子在后,他们的整个体例都是如此的。你比如说儒学的体例是四书五经构成整个儒学的核心体系,这个体系里面,他的这个五经,上古是六经,后来因为《乐经》失传了就变成了五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五经的主体实际上是上古传下来,孔子干了一件事儿叫述而不作删述六经,他把这个六经做了注释、注解。那这个注解实际上就相当于《管子》心术上里面的解的六段,心术上里面这个经的六段,就是相当于四书五经里面五经的这个经的部分,这是传承的东西以及对传承的解悟,这是一个基本的结构,儒学的六经,《管子》的心术上。
心术下它是一个混合体例,这个体例实际上也是引述了上古的经文,以及对经文的直接体悟,他不再分段儿,他就是直接引述经文,因为他通过自己的修身已经证到了经文本义,他就直接把经文放在那儿,直接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这个跟《论语》实际上是一个体例,他是一个实践和传承共同的东西,也可以归为心术,所以他是心术上心术下这样,心术上是古经和解,心术下是古经和证他都放在一起,这是心术的部分。
第二部分叫白心,就是把心给呈现出来。实际上就是通过读古经、传承古经、解悟古经、印证和证悟古经,找到中国文化的心法,找到对经文传承了以后自己修身有所得的心法,心法这一部分就作为白心呈现出来。儒学呢他的心法在哪儿?在《大学》和《中庸》,他就是六经里面精华的部分,涉及方法的部分拿出来,并且把他们自己所悟到的心法的体悟也写出来,这个就是《大学》和《中庸》。
内业就是修身以后建立的内在的事业,就是我如何把经文的学习,经典的学习落在我心身里面,让我的心身升华的东西,这个升华的过程,这种修身的过程和每一个阶段怎么走,一个一个阶段怎么走,每一阶段我能够有什么样的收获,就表示我完成的这个阶段的修身,这个是在内业。内业分十六节,实际上我们修身的次第也是十六节,为什么是十六节?大家知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实际上太阳照到我们地球上,地球的自转和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构成了我们一天的节律和一年的节律,月亮它是介于我们地球自转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之间,他把自转和公转相交汇的,对我们阳光照在地面上引起的这种生命的现象的反应,这个交融过程,它给体现出来了。所以一个月的月亮的阴晴圆缺体现的是天地气交的交合的那个中气的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一个月是29天多,那么半个月从完全没有月光到月满正好是16天,然后从满再退回到月朔这个数是14天,我们为什么说原来是一斤十六两,是传统的计量,实际上传统的计量不是称的多重,他分的这个两一斤十六两,是按照这个自然界中居于天地之间的万物,他们得到天地相交汇的那个相交的那种生机的量的多少和每一份量到另一份量的整个的变化过程。所以这个管子内业的十六节,讲了我们生命从虚到满再落实回来,收藏起来,再发生出来。一点一点发生,开始生芽一直到长起来到满,到这个满了以后收回来藏进去,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把我们的生命给他修满了,正好要经历十六节,所以他是用这样的一个节律。这个次第在儒学里面对应的是《孟子》,孟子用孟子的言行来整个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儒学修身者,如何一段一段一次第一次第的修成的过程。
所以大家要知道《管子》四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修身次第,他有经有传承,有证悟和解悟,有证悟解悟修身得到自己内在的确证以后的心法的呈现,还有修身的次第和火候,所以这个就很有意思了,他是一个完整的传承。因此我们读《管子》四篇,就能够从中体会到,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这一拨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是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把柄,秉持着这个把柄就是心啊,然后实现了自己这个修身,真正的修身就是所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也就是他找到这个把柄,找到心,知道从心上下手,这个还不算,他还知道从心上下手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在身上落实,身上落实以后他才发现心真正得到了把握,心身得到把握以后,心升华以后,整个修身落实的次第他是完整的。
我们读这个对于我们从儒学、从道学从整个中华的文化传统里面,实现我们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整个的人生我们要从自己个人的修养入手。这个修养,你从儒学的修养,你从道学的修养,从融会贯通佛儒道的修养,《管子》四篇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因为他明确的点出了,要从心上入手,要以心为把柄,他还点出了以心为把柄要落实在身上,“恬愉无为”这样才能够“洁其宫开其门”,才能够落实到“心处其道九窍循理”。我们才能够真正能够找到我们传统的东西。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这个读经的体会,我不是做学术,而是做学问,借鉴学问,目的是落实到我自己,所以我这种修悟呢,实际上就是我一切都看我自己有没有得,所以我在这个《管子》开篇的时候跟大家分享,说我不是要把经典读明白,我的目标是要把我自己读明白,并且让我自己要落实到我要做,要明明白白的做,做人,做事。是这样的一种模式,那么经的学习呢,我的体会是你要带着一种现代我们学科学,学理科的态度,就是你要去分析他那个过程。就是说大家知道现代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和物理,那么数学给了我们一种思维的框架,物理和化学呢则告诉了我们自然过程是怎么发生,我要带着一种去探寻自然过程作为最根本依据的那么一种态度,才可能把科学的方法掌握住。那么一个是自然的结构,一个是自然的过程,合起来是自然的机制。所以我读《管子》,我发现了《管子》你别看他就四篇心术上、下、白心、内业,他里面在讲如何认识到心的重要性,如何意识到心,然后从心上入手,落实到身,最终心身并治这样一个过程。
他讲的全是我们身体里面那个自然的机制、结构和它的过程,你要从这儿去想,我自己的这种愤怒是不是有一种劲头啊,那个劲头是什么样子,他如何就变得柔和了,那么我身体在这个心和身分离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好像自己分成两段的,自己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感受啊,那么我通过修身是不是能把它合一呀,是不是能落实到完全的放松入静,完全的变得很清凉的状态。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体会那些过程、那些状态、那些机制,去思悟那些机制。这是一个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大家慢慢的会可能会发现中国文化里讲的东西呀,他有许多东西涉及到时间和空间,有许多的东西涉及到物性,也就是事物的性质,这些性和时间和空间他是一起的,时间和空间都被作为物性来看待,那么是物性也会利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述的,那么这样的物理过程就给我们一种几何学这种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生动的体验,大家要有一种形象思维的方法和模式。要去学会就象看一个立体的,一朵花的开放,一个孩子的那个嬉笑,一个活人的欢乐和痛苦那样,去体会这个经文里面讲到的每一句话。这里边儿就把文科和理科就交融到一起了,所以中国文化是一个合一的文化,是一个守一的文化。你要,不是硬生生把它揉到一起,而是去体会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体的那个中,中间的那个活的东西,是他维系了整个体系。这种读法之所以能有效,后来我才意识到,因为我们的生命、自然界,他本身就是这么构造的。所以经典告诉我们的传统,是生命的本能,我们读经典,我们修身,是我们拿传承传统找到自己的路的过程,找到自己的根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一个开发出来重新唤醒和圆满我们自己本能的过程。从本能的角度,你就不是硬生生的去提了,硬生生的去学什么?而是放松,入静,然后顺着自己的一个劲儿,顺其自然,放弃自己后天的那些个习俗,回到自己出生的时候,那种本来,使用这样的退步的办法,来实现我们这种修身的过程。
所以读经的学经的时候呢,我是这样。我读经的时候,我当时读懂就是懂了,如果不懂,我就过去了。我会,这地方好像不顺,然后我再读一遍,但是我不会去刻意地去想,我只是去关注他,这地方不顺,然后再读一遍,还是不顺我就过去了,我就往下读,然后等读完一遍了,哪天再回来的时候,如果还不顺,我还是这样,那么几遍下来,有一天突然你就顺了。这其实就是古人说读书万遍其义自现,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子的。
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咱们的这个《管子》曾经有注释,是我的那个注释本,那里边的就是那句读,实际上都跟通行本,外面的那个官方通行本不太一样,你会发现句读不一样了他的意思就不一样了,是因为你读经的时候,你体会到的那种过程,你身心里边儿的过程,你心身的变化过程他是不一样的。你体会到某过程,你就会发现应该这么句读,应该在这句子里这么分段,那么你体会到下一个过程的时候呢,可能你会发现原来句读又错了,又回到一开始官方的句读了。所以大家注意传经典,为什么古人不加标点?是因为这个文字,上古传下来的这个文字啊,每次你读,那个标点的位置是在你心身上得到体会才有的位置,所以大家读那个解的时候,也不用特别看我那个标点。同样的呢也不用去看咱们现在通行本的标点,那个标点只是个参考,你第一遍读可能就是,官方那个标点就那么读了,等有了体会了,你会发现好像一个标点句读,你会觉得更舒服,更有心得,然后再过一段你会发现,哎,其实这么标点是一个意思。但是官方的那个通行本的那个标点,还是那个意思是更基本的意思。所以他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这个《管子》四篇,因为它的结构经一、经二一直到经六,就是心术上的这六段,经是一个读法解是一个读法,解呢是管子那拨人他们读经以后,经他是什么意思?他做的注解,当时的人不理解的部分,他给写出来了。那么到现在我们跟在那个时候理解可能又差,所以才会有后世的一些比如陈鼓应先生的注解,还有我现在写的这个注解。那么这个注解呢,实际上是为了让你去理解,去入门儿,所以呢我们在读解一的时候,我们重要在于理解这个解一讲的那些东西,他对应的哪个经,啊,它是这样认识的,然后这个认识对我自己让心身松静中正,我找回自己该怎么做人,该怎么养生,有帮助吗?有帮助,那就这么滴,就这么认识。然后等我这个心身调整到升华到一定程度了,我发现还可以有别的解,那你就按照那个解来。
然后经,他的语句顺序,实际上是对应着我们心身的那个状态的。所以大家平常诵读的时候,我觉得主要诵读的是这个经。一个是诵读心术上的这六段经,还有一个就是心术下的这六段,然后白心,白心呢它里面不是所有的话你都需要读,他是每段开始的那些话,也不一定是开始,有的是在结尾,有的是在中间,他那些话你觉得读着,会一下子你就进入那个状态,那么这种东西要读的。有些话他是你去理解的,这理解的东西呢懂了就行了,没必要非要读。因为有些话,你比如他先引一段经,然后再讲一段,那这个讲呢实际上就是让你去理解这段经,你读的时候只要读这个经,然后你体会到了你心身的那种变化那个过程,那个解释就可以根本不用读,因为读的时候你随着你发声,你的心意也在那,你的身体相应的变化,那个解的那部分呢,他实际上是让你脑子里转的,是去捋逻辑的,那个东西他是配合不上身体的变化的,所以那个要读起来,反而是让大家觉得会磕磕绊绊,让我不会回到身心的状态,而从那个状态里出来了。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祝愿咱们全体学友在新的一年里心身精进,谢谢大家!

旅敬静口述

2021年3月25日晚

《管子四篇》读书会启动

2021年度《管子四篇》读书会安排
全年每周四晚上20:00-21:30
腾讯会议号:907 8722 0691
欢迎共学,体悟,分享,参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