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枢汤来个小结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非肝不弦,肾不石也。
《脾胃论》(李东垣):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四圣心源》(黄元御):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
“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如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转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
……
关于中枢之重要,自古论者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在《伤寒论》里,我们看到很多方剂中都有中枢汤(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的影子,可见仲师是极其重视中枢脾胃的。
“人参+炙甘草”健脾升清,“半夏+生姜”和胃降浊,一升一降,运转中枢;“炙甘草+生姜+大枣”补充气血阴阳,使中气(胃气、元气)化生有源。
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则诸病生。
由此,我们看到中枢汤在脾胃病及其余四维的治疗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脾胃相关的: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由于胃寒不降造成的腹胀,故重半夏生姜,轻人参炙甘草,厚朴对证治疗,大枣滋腻生痰,故舍弃不用。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由于中枢运转失司,造成寒热错杂的痞证,用方根“干姜+黄连”寒热激荡,促进脾胃运转,又由于“痞坚之处,必有伏阳”,用黄芩袪伏阳,这就是三个泻心汤的立意。至于重用生姜,还是甘草,都是对证治疗之法。
旋覆代赭汤也是在中枢汤的基础上采用的对证治疗法,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引气机向下。代赭石重镇降逆,从底部防止上逆。从而解除噫气之病。
橘皮竹茹汤采用的也是对证治疗,橘皮竹茹降逆止呕,配合半夏生姜,让胃气得降,则哕逆自除。
黄芩人参汤由于中枢脾阳不足,腹痛或泄泻,用干姜代替生姜,止下利;人是恒温动物,下寒必然上热,不然体温难以稳定。上热用黄芩,袪邪热,止干呕。
竹叶石膏汤因中枢运转失司,津液无力上呈,先是津亏,出现干咳的麦门冬汤证,继而阴虚生热,造成口渴心烦干呕。竹叶石膏汤在中枢汤的基础上,用麦门冬滋阴,用竹叶石膏袪热,也是对证治疗法。
与肝胆相关的:
吴茱萸汤是由于木寒乘土,肝为木,肝主筋,寒性收引,肝寒则会出现牵拉性神经性头疼;胃为阳土,胃寒则干呕吐涎沫。所以,吴茱萸汤证以中枢汤运转中枢,重用吴茱萸和生姜对证治疗。
小柴胡汤是由于中枢运转失司,脾不升,则肝木左郁而生热,柴胡解郁,意在升肝,黄芩袪热,意在降胆,都是在中枢运转的基础上对证治疗之法。
温经汤是疾病发展到厥阴,气血阴阳皆虚之上的一个大补之方,用人参甘草补气,用当归芍药芎䓖牡丹阿胶补血,用麦门冬芍药滋阴,用桂枝吴茱萸生姜补阳,用中枢汤运转中枢,只有中枢运转,气血阴阳才能得补。温经汤也是在中枢汤基础上的一个对证治疗方。
与肺相关的:
麦门冬汤是由于中枢运转失司,津液无力上呈,造成肺胃津液不足而干咳,也是一个对证治疗法门。
泽漆汤是由于中枢运转失利,造成痰湿停肺,久郁化热,形成实质性结节或肿瘤,“阳化气,阴成形”,用桂枝配合紫参泽漆温阳化气消肿散节,对证治疗;又因“痞坚之处,必有伏阳”,用黄芩袪伏阳;治疗思路,一目了然。
与心有关的:
黄连汤也是由于中枢脾寒,故腹痛或泄泻,弃生姜,用干姜;“胸中有热”,故心烦欲呕,黄连入心经,除烦袪热;但过量苦寒恐伤及心阳,用桂枝反佐,也是寒热激荡法的一个运用,且增强了心脏之功能,也是对证治疗之法。
与肾有关的:
附子粳米汤恐为用药错误,因肾阳不足,造成水到侮土,“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核心在于肾阳不足,才造成这一系列症状,故用附子,佐以大量半夏生姜为对症治疗法。
与表证有关的:
竹叶汤是针对大虚之体,外有寒邪,里有内热,寒热错杂,立了一个法门,故为扶正驱邪之祖方。用参附汤和中枢汤照顾到先天后天,用防风桔梗桂枝解中风之表,用竹叶葛根解阳明之热,也算是一个对证治疗方。
《伤寒论》中还有很多方剂里都隐隐约约有中枢汤的影子,不再一一枚举。但足以证明中枢之重,用好中枢汤,若善于加减,很多疾病均可迎刃而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