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科举,年纪轻轻就能身居高位,清朝的官员们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爵位官职都有各自的获得方式,一般来说爵位都是世袭的,父亲死后他的爵位就会传给儿子,不受继承者的年龄、能力、军功、业绩等因素影响。而官职一般来说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然后从品级较低的官职慢慢往上熬。所以官职的大小可是跟资历、能力、年龄等因素挂钩的。

当然,也有例外,在清朝时期有很多官员,他们年纪轻轻便位居高位,也不需要参加科举,那么小小年纪的他们,真的能胜任这些高级别的岗位吗?

乾隆年间,富察傅恒从侍卫开始干起,几年后,二十出头的他便做到了山西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之一,品级为正二品。而傅恒的儿子福康安十七岁便做了户部侍郎,从二品。一个刚成年,一个还未成年竟然就能做到品级如此之高的官员,无论是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都让人质疑,皇帝真的放心吗?而类似于这种情况的官员真不在少数,那么为何清朝的这种现象会如此之多。

首先,不得不说古人要比现代人成熟得早,一般来说古人是没有青春期,儿童期一过,基本就可以被视为成年人。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就算是成年人可以出嫁了。而现在十五岁的还是青春期呢,哪能结婚呀。男子成年是二十岁,行冠礼之后就是成年人了。但古代男子的实际成年年龄要比这早得多,一般来说男子二十岁时都已经儿女成群了。

在清朝时期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便可以被认为是成年人了,婚配事宜就会被提上日程。而皇室成员的结婚年龄会更早,康熙皇帝十二岁的时候就结婚了。所以一般来说男子很早便开始工作了。比如说,福康安十三岁便进宫做了侍卫,在今天看来完全就是个孩子,当时已经需要他保卫宫墙了。

按照清朝的习俗来看,早点成年就能早点独当一面,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都是少年天子,他们之所以早早结婚,就是为了能早点亲政。这些年轻的官员们也一样。那么如此年轻的他们该怎么工作呢?

其实,这些年轻人即便是身居高位,也需要他们有很大的能力去处理事情,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专权最为集中的时代,皇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就意味着朝堂中的大小事宜都需要皇帝来做决断,而各级的官员呢?其实充当的就是刀笔吏的工作,皇帝怎么吩咐,他们怎么做就是了,这样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社会阅历与工作能力。但是需要对皇帝绝对的忠心。

清朝实施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本身就极大地限制了考生才能的发挥,因为对于朝廷来说他们只需要忠心耿耿的官员,能力大小还是其次。这些年轻的官员小小年纪便身居高位都是因为皇帝的青睐,他们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对皇帝忠心耿耿。这对于皇帝来说就足够了。

另外,皇帝们也不傻,很多年轻官员看着官职高,但大部分是名誉职位没什么实际权利。比如说傅恒做的山西巡抚并没做什么实事,不过是一个过渡官职而已。福康安的户部侍郎也是如此,只是个虚衔,他们享受着这个官位的待遇,但具体事宜不需要他们去做。

清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通过科举走上官场且在官场打拼多年的人,无论是能力、经验还是阅历都十分丰富,每个部门的都有这样的官员协助那些年轻的高官们做事,所以每个部门都能正常运转。

当然,这些官员之所以年纪轻轻得做高官,出身自然是最重要的。毕竟封建王朝讲究的是家天下,皇帝手握大权,想要赏赐谁什么官职,年龄根本不是问题。尤其是清朝时期,皇帝的亲信家族,享受这种待遇的人越多。

比如说,上面提到的富察傅恒,他出身就很高贵。富察氏是满族大姓,家中父祖叔伯都是朝堂高官,而他的亲姐姐是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氏。乾隆皇帝与富察氏是少年夫妻,感情非常的好。爱屋及乌,乾隆皇帝自然不会亏待富察皇后的娘家人,所以身为皇帝小舅子的富察傅恒才会备受重视,明明年纪很轻,没什么功劳,但官位却高的离谱。

傅恒对于乾隆皇帝极为忠诚,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富察傅恒的儿子福康安,也是因为父亲傅恒以及姑姑富察皇后的原因而备受荣宠,不仅小小年纪进宫做侍卫,官职更是一路高升。另外在清朝还有一种“蒙荫”制度,许多贵族官员子弟可以因为加重祖辈的功劳,获得做官的机会,从而不用通过科举这条道路。

大家所熟悉的和珅,就是因为沾了祖辈的光,才可以去宫中做侍卫,进而开始了自己辉煌的仕途之路。而这些是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贫寒学子所羡慕不来的。所以即便是外人看不惯也无可奈何。在封建王朝的专治之下,出身真的是太重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