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的两场考试,女生们走出考场哭成一片
今天又是一年高考时。中午打盹之间,脑海回想起十八年前,我参加的那场高考,堪称奇葩。
2003年,高考时间正式从7月7日提前至6月7号。时间缩短一个月,大家备考更为紧张。
几轮模考后,已到5月底,学校开始有意舒缓大家紧张情绪。对大家要求逐步放开。老师们上课也以打气为主,复习为辅。
同学们即将离别,班级悄然流行起换照片的活动。留个照片,留个念想。
当时我批量印了一百张,见人就发。那种场面,犹如菜市场,热闹非凡。
现在换来的一沓同学照片还在老家的抽屉里。
高中同学自从离别后,天南海北,各奔东西,从此再未相见。
转眼到了7月6号,厚着脸皮说,我的高中成绩尚可,在学校排名前十,被老师集中到县一中旁边的新华宾馆,统一安排食宿。
通过多次模考,大家信心满满,拿出了最佳备战状态: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考试当天,我云淡风轻地上了考场。首场语文题目中规中矩,不说多好,反正试卷答完了。毕竟我最擅长的是数学和理综。
然而,数学理综才是我的噩梦!
下午场数学,拿到试卷,感觉纸张和语文试卷的纸张不太一样,很简陋,就像每次模考的试卷那样,质感较差。
试卷标识着 “绝密 备用”等几个字。虽然很奇怪,但没时间想太多。要答题了,时间就是分数!
做一题,不会;再一题,不会;后面全不会,题目里我好像看到了微积分,瞬间石化!
怎么办?不可能交白卷,硬着头皮把计算题写满。其它时间蒙选择题,通过排除法、第六灵感法、抓阄法,尽量提高把蒙对的概率。记得当时选择题一道5分,全对大概60分。
2020年6月7号下午,阴,天气凉爽,我却在考场汗流夹背。心里一边骂着出题老师,一边绞尽脑汁找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推导。
铃声响,走出考场,不少女同学眼睛红了。
好吧。感同身受,我是欲哭无泪。
晚上的丰盛菜肴,大家吃得不香了。没了午餐时的兴奋劲儿,大家心情郁闷,忧心忡忡。
数学考砸没事,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理综上把丢失的分数拉回来!
我以为数学已经是我高考的“四川盆地”,但理综说,不,你看这还有马里亚纳海沟,你还可以更低哟。
注: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第二天上午,理综开考。看到试卷,立刻蒙圈,又是“绝密 备用”!
最后一道大题好像是根据骨骼的结构计算受力,融合了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知识。
晕哟,不带这么玩的。这个考查的跨界知识面太广了!
看样子理综也要玩完。
不行,打起精神,临阵不慌,把容易的题目优先答完。
不会的题目也尽量不给老师扣分的机会,全部写满,让阅卷老师看出我的十二分真诚。
后面的事情只有听天由命了。
出于专业素养,我愣是硬撑着把卷子填完了。出了考场,女生们哭成一片,有几个已经围着老师咨询复读流程了。
这实在太打击人!
被数学虐一次也就罢了,竟然理综继续发虐。瞬间感觉选择理科是个错误。
午餐更是不香。看着一位同学美滋滋地品尝着佳肴,还说着题目不难,他很快就答完了。我特想揍他!
下午的最后一场英语,没有印象了。自已英语底子薄,认真答题和随机勾答案两种答题方式,最终结果无较大差异。
2003年6月8号下午5点,一切都划上了句号。
度过了特焦急特无聊特无趣的两天,记得第三天可以估分填志愿了。
当时估分好像是546分,比平时成绩要差得多,心灰意冷地报了一所省内高校。
然后收拾租的房子,把生活用品打包坐班车从县城运回家。后面的打算是出去打工,还是复读。一时还没想好。
高中的课本没舍着卖。它们陪我度过了学习生涯最紧张的三年,现在还珍藏在老家的书橱里。
好久没翻看了。下次回去要拿出去晒晒,可能已经发霉了。
2003年6月底,安徽省本科线公布,一般本科是420分,重点本科是520分。
嘿嘿,成绩与估分差距不大,“天上掉馅饼”,我考上了!
就这样,我迎来了崭新的大学时代!
“王不留说”
2003年高考试卷被一名叫杨博的学生盗窃,而且该生是尖子生,被判七年。国家临时启用B卷,也就是最难的那套试卷。
Two states or one? 两个国家还是一个?| 经济学人精读笔记
* 王不留(微信: wbliu85),常读外刊的IT资深打工人。
加为微信好友,畅谈外语学习
2012-2021年《经济学人》PDF及配套音频下载
点击下方“王不留”,回复:经济学人
多年了,
你可能已不关注“王不留”,
它却一直在更新。
一个每周六提供当日刊《经济学人》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