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可能我们理解错了
公元752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了,云游四方时与好友岑夫子相约前往颖阳山居中的丹丘生家里做客。知道李白酷爱喝酒,主人丹丘生自然安排了酒宴为好朋友接风。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在与好朋友的对酌中写出了名流千古的《将进酒》。诗作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一直以来我们对这句诗词的解释都是,自古以来的圣贤者都是默默无闻,只有那些喝酒的才能青史留名。其实就是对诗词语言的直译,但是可能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
根据《三国志.魏书.徐邈传》记载:曹操刚被封为魏王的时候,徐邈作为曹操的尚书郎。当时曹操下令禁酒,徐邈偷偷喝酒喝醉了。正好有一个叫赵达的人,过来找他问一些曹操吩咐的事情,结果徐邈回答“中圣人”。而赵达就把原话汇报给了曹操,曹操很生气准备杀了徐邈,这个时候度辽将军鲜于辅进谏道:“主公禁酒,平常爱好喝酒的就私下将清酒称为圣人,把浊酒称为贤人,徐邈生性谨慎,今天只是偶尔喝醉了而已。”这大概是有记载的第一次将酒分为圣贤两种,而在这之后就不断有人以圣贤来隐喻酒。
李白自己的诗作中,也多次使用圣贤来借喻饮酒。比如《赠孟浩然》中的“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如果我们用中圣翻译为喝醉酒,解释起来就比较通顺了。陶醉于月亮的美景中总是不知不觉就喝醉了,迷恋这花间岁月都难以陪侍你了。而李白的另外一首《月下独酌四首》其二中有“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更是对圣贤分别对应清酒、浊酒的证明。
我们不妨再试想一下,李白一直自认为才高八斗,自比谢安之类的经世安邦之才,又怎么会沉迷酒中呢?何况五年后,他还参加了永王的勤王部队,以求建功立业。这句诗作中的圣贤就是指古人对酒的一种隐喻,李白以酒自喻,这样翻译过来就是:从古至今的酒都是寂寂无名的,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知道他们美妙。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次诗仙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