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传》【人文】:读千卷书之第32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邓稼先传》【人文】:读千卷书之第32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十五本人物传记:《邓稼先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为中国的“奥本海默”,邓稼先在他的一生中,以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暂停模拟四个里程碑的贡献,向祖国献上了他的忠心。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的前辈,本人作为九三学社一份子,深以为自豪。
一、中国的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诚真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1951年10月,约里奥-居里请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回国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有自己的原子弹。”约里奥-居里夫人还将亲手制作的10克放射性镭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让他带回中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央审时度势,毅然做出了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并于1958年成立了专门组织领导核工业建设的第二机械工业部。
龙头的三次方。文章说,“这个比喻,即核武器的龙头在二机部,二机部的龙头又在核武器研究院(九院),研究院的龙头又在理论设计部(简称理论部),即邓稼先他们所在的单位。”邓稼先自1958年8月调到二机部九院以来,就担任理论部的主任,他就是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
二、邓稼先的四个里程碑。在《人民日报》1986年8月4日刊登的题为《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永垂史册》的悼词中,也载有: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短短的几行文字概要地记载了邓稼先生前的三个里程碑。
对核武器试验订出长达十年的高目标计划,同时在实现途径和措施上做出非常详细的安排,并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这样一种预见性应该说在科技史上是罕见的。提“建议书”这样的大事难事,竟是邓稼先在重病晚期的病痛折磨下做成的。此后,按照这份建议书制定的目标、途径和措施,九院继任院长们带领全体同志努力干了十年,终于使我国也达到了能够停止核爆试验,代之以实验室模拟的高度。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能达到停爆搞模拟,是邓稼先人生旅途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三、中华文化名人之一。一位物理学家评论邓稼先的报告说:“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以说它已经描绘出原子弹的雏形,它在事实上宣布了我国核武器进入决战阶段。”除了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外,聂荣臻、陈毅、宋任穷、张爱萍等领导同志都听了这个报告。邓稼先和他带领的年轻人,以他们的智慧、勤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叩开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大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98年初,一百多位著名专家历时数月,从曾经为中国的文化、科技和教育做出杰出贡献和成就的人物当中遴选出40位代表人物,作为“中华文化名人”。按照出生时间排序,他们是管仲、老子、孔子、孙子、屈原、李冰、司马迁、张衡、蔡伦、王羲之、祖冲之、贾思勰、吴道子、李白、杜甫、司马光、毕昇、沈括、李清照、关汉卿、黄道婆、李时珍、朱载堉、徐霞客、曹雪芹、詹天佑、齐白石、蔡元培、鲁迅、马寅初、李四光、郭沫若、梅兰芳、徐悲鸿、茅盾、梁思成、林巧稚、冼星海、华罗庚、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