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英烈郁达夫”专栏之一】郁风《国仇家恨50年》
【“纪念抗日英烈郁达夫”专栏编者按】
夏衍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胡愈之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自1985年在北京和富阳两地举行纪念郁达夫先生殉难四十周年座谈会以来,郁达夫烈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在抗战胜利的纪念日里,我们特别推出了历年来郁氏后人及家乡人民的纪念文章,以资更好地体现“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断地去拥护、爱戴、崇仰”的理念。
国恨家仇五十年
郁 风
今天正巧是1995年8月15日,我坐在从澳洲飞向欧洲的客机上,看着窗外的白云滚滚,回想五十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政府投降,我也上了街,和千千万万同胞一起,欢呼抗战终于胜利!
然而战争的创伤至今仍未能平复。早在十年前,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已就德国在欧洲所造成的二次灾难发表讲话,向全世界承担战争责任,而日本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所犯惨无人道的罪行,却至今不赔偿,甚至不承认侵略。他们的文部省一次次企图把血淋淋的历史罪责从教科书上一笔抹掉!
那是轻易抹得掉的吗?
在我的家乡杭州一带,小桥流水的江南,至今老人们都记得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第六军先到杭州,就在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以前,我富阳家门口的小桥下就已经流着红色的雪河!
1938年5月,我在广州大轰炸那天,为《救亡日报》写报导,走到长堤海珠桥旁边,亲眼看到满街的尸体,血肉横飞溅到墙壁上、桥栏上。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部放任士兵不但用尖刀、用炸弹杀人,而且培养细菌毒死大批敌人。最近一位有良知的日本军医汤浅谦揭露他的亲手经历,他的山西日本陆军医院三年半内,就有七次参加活体解剖,十四个活生生的中国人,就被捆绑在手术台上,活活地让他们宰割而死。
我自己的上代亲人中就有三位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
祖母在富阳家乡,当日寇军官们进驻家里,命她担水烧饭,她不愿侍候,揣上炒米躲进鹳山背后的森林,就在1937年的寒冬,冻饿而死!
我的父亲郁华(曼陀),抗战爆发时任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地处上海公共租界内。因拒绝敌伪的威胁利诱,于1939年11月23日在家门口被敌伪特务开枪暗杀。
死得最惨的是三叔郁达夫,他是在日军已经投降停战以后两星期,在印尼的巴爷公务,被日本宪兵秘密绑架,活活掐死!
他于1938年底从武汉到了新加坡,任《星洲日报》编辑、代主笔,写过许多战局评论,1941年任新加坡文化界战时工作团主席,战时工作训练主任。日本向太平洋开战后,又兼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委员会执行委员和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新加坡沦陷后和胡愈之、汪金丁、张楚琨等流亡到印尼,落脚在巴爷公务。他为了掩护,改名赵廉,由于曾用日语替华侨向日军交涉办事,被日宪兵拉去当传译。嗣后他利用这个方便,掩护了外来文化人和保护了当地华侨生命财产,并靠华侨资助开办了酒厂和肥皂厂,以维持当地进步文化人的生活。1943年底,他的作家身份被人告密。
日本宪兵队弄清他的底细,却并未立即下毒手,达夫自己也知道,便让胡愈之等战友们陆续疏散转移,自己殿后,留下遗嘱,准备随时牺牲。8月不久日军投降,他正欢喜若狂,8月29日晚上他被骗出门,绑架失踪。胡愈之先生于1946年回国后写了长篇报告《郁达夫的流亡与失踪》(后印成小册子发行),当时只是按各种迹象估计为日军所害,缺乏确凿的证据。
直到1985年,富阳家乡举行纪念郁达夫殉难四十周年的学术座谈会,邀请了多年来研究郁达夫的日本学者伊藤虎丸教授和铃木正夫先生参加。就在那次会上,铃木把他二十多年在日本、印尼、新加坡进行调查,遍访当年宪兵队成员的成果,正式公布:由亲手杀害郁达夫的宪兵和直接下令的宪兵队长承认,证明是为了害怕郁达夫揭露他们的战争罪行而灭口,郁达夫是为了他们所杀害。
最近我又接到一位香港学者寄来的专文,报告了他专程去新加坡访问了三位当年在印尼和郁达夫关系密切的华侨和文化界人士所谈详细情况,证明郁达夫必然为日军所害。而且80年代中新发现在巴爷公务附近的武吉丁宜,有一秘密隧道,就是日军当年严刑拷打和杀人的场所,这样,中国一代文豪郁达夫埋骨何处的谜也终于解开了。
今天,1995年8月15日,南半球的天空特别晴朗,机窗外,蓝天白云之下,清晰可见澳洲大陆的山岭平原,渐渐出现湖泊和曲折的半岛,客机已飞过澳洲大陆最北面的尽头,南太平洋碧绿的水,深不可测。飞机正向印尼方向驶去。五十年前,就在这下面,太平洋中的岛上所发生的残酷杀人的罪行,似乎已被淹没,无影无踪。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我写下这些,就是代替我在两周后北京举行的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言。我们不能忘记!为了不容许今后再发生这样的惨剧,我们就要不遗余力地揭露,不怕重复地揭露,历史事实不能抹掉。
日本军国主义不但造成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人民的灾难,也造成日本人民的灾难。为了制止战争,也发生了广岛十四万人民死亡的惨剧。日本政府应该向中国、向亚洲、向全世界承担战争责任,正式道歉。
在这个庄严的纪念日,我郑重地提议:为了发生在投降以后还杀害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的郁达夫的罪行,日本政府除应正式道歉之外,应付出一笔巨大的赔偿,作为纪念郁达夫文学奖金。我相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海外作家、艺术界人士都会响应这个建议的。
1995年8月15日
附:郁风简介
郁风(1916 ~2007) 女, 汉族。祖籍浙江富阳,出生于北京。郁风少时受到叔父郁达夫的影响,爱好新文艺。早年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1935年后历任上海美专附中教师,上海及广州《救亡日报》记者,四战区政治部第三组美术宣传负责人,香港《耕耘》主编,《星岛日报》、《华商报》编辑,桂林广西艺术馆研究员,香港《文汇报》驻京特派员,中国美协副秘书长及展览部主任、书记处书记,《新观察》副主编,《诗书画》半月刊主编。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
30年代期间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为报刊作插图、漫画,并参加演剧活动。抗日开始随郭沫若、夏衍赴广州创办《救亡日报》,后转奥北四战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39年到香港任《星岛日报》及《华商报》编辑。与夏衍、叶灵风、戴望舒、徐迟、叶浅予、黄苗子等创办《耕耘》杂志,任主编。并参加香港文艺界协会活动。
40年代以后,在桂林、成都、重庆工作,发表散文,举办画展,为话剧团设计舞台服装;其后任重庆及南京《新民报》副刊编辑。
50年代以后在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持展览工作,并撰写美术评论及散文。
80年代以后出访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并举行画展。
2007年4月15日,著名画家郁风溘然长逝,享年91岁。
郁风的父亲是抗日战争中殉国的法官、诗人郁华(曼陀)烈士,擅长山水画。叔父是作家郁达夫烈士。郁风少年时期即受家庭熏陶热爱文学艺术。1936年鲁迅逝世时,上海英文《中国之声》杂志在封面
首次刊登的鲁迅画像,就是她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起,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等职。先后组织评选、陈列布置全国美术展览及中外各种专题展览计三百馀次。如1952年的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美术作品展、1958年的齐白石遗作展、1959年的李可染个人画展、1978年的何香凝遗作展等都是为美术界所称道的。
出版散文集有《我的故乡》、《急转的陀螺》、《时间的切片》、《陌上花》、《美比历史更真实》等,编有《郁达夫海外文集》、《郁曼陀陈碧岑诗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