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虚劳——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虚劳十一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 里急者,为乙木郁陷,不能升达,迫急不和也。里急者,是心里急燥之义,肝木越是不升,则情绪越是着急,此证同现代的急燥焦虑证,此为西医之名。中医所有的病,不要以西医之病名而影响中医有辩证,中西理论不同,此为肝气不升,西医没有肝气不升的理论。
胆木不降,胸胁痞塞,肝脉上行,升路郁阻,风木振摇,郁而上冲,则见心悸。相火刑金,胸膈烦热,肺燥失敛,则见衄血。此衄是血,实泄为气,气逆不降,则上泄而动血也。木陷贼脾,则见腹痛。子半阳升而不能升,则风木郁迫,行其疏泄,则梦交接而精遗。精气失藏,寒水之盛,则四肢无气而酸疼。手足烦热,就是汗出之义。风盛耗津,肺燥枯槁,故咽干口燥。,此以中气虚败,精血亡失而风木下陷,阳气不秘而相火上逆也,下寒上热,中气不交也。小建中汤,胶饴甘草大枣,补脾精而缓土急,生姜桂枝芍药,升陷降逆,达木郁而清风火也。
2 小建中汤之中气虚败,是偏于胃燥不和,相火失藏而上旺也。是精血之阴,亡失于下,失藏之阳,相火上炎,火旺土燥,故胃不和,胃阳盛而脾阴弱,是此中气虚败之义。白芍六两,上泻甲木相火,下滋风木枯燥,达木郁而清风火。甲木不降,相火上炎,热燥焚毁,故能用六两白芍。白芍,能泄肝胆之热,亦伐脾胃之阳,火热刑肺,胸膈烦热,气盛上衄,就能受芍药之凉,芍药即能泻火,又能滋木。上热不剧,或下利清谷,则不受大剂芍药之凉,脉弦用之,则更弦细。桂枝汤,加饴糖倍白芍,即是建中汤;此为中气虚弱,凝郁莫运,甲木不降,累及厥阴。胃燥不和,累及太阴。精血亡失,脾阴之弱,相火上炎,胃燥不和,胃逆不降,甲木痞结,相火失藏,内耗脾胃之精液,外烁肝胆之津血,饴糖温润淳厚,补脾精而养肝血,缓急切而润风燥,白芍泻甲木相火而润燥,清乙木之风而止疏泄。
论;此心悸衄血者,即是张锡纯言心机亢进者。下焦之阴分虚损,不能与上焦之阳相维系,君火浮越,心进亢进者。重用白芍,以泻火滋阴。此为建中,张锡纯用滋阴,也能治愈,并且剂小,中气能受。
3 建中汤,上热者,用芍药清泻甲木相火;酸枣仁汤,上热者,用知母清泻肺热。芍药与知母,也是张锡纯清上热的常用药。建中汤,治疗低血糖,甚是对症。胶饴一升,如汤药一升的量。汤成去滓,后入火化,当尊古法,呕家忌之。
论;桂枝龙骨牡蛎汤,是建中而疏木,小建中汤,也建中而疏木。饴糖,甘草,大枣皆是建中之品,脾升则肝达,胃降则胆随,是为建中之义,此观饴糖药解参考。不是疏木建中,应是建中疏木。下条黄芪建中汤,也是建中疏木,加黄芪补气,中虚不运,又不能多加,多加则气积也。
虚劳十二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虚劳之病,脾阳陷败,风木枯槁,郁迫不升,是以里急。木中温气,阳气之根也,生气之陷,原于阳根之虚。黄芪建中汤,饴糖、甘草、大枣补脾精而缓里急,生姜、桂枝、芍药达木郁而清风燥,黄芪补肝脾之气,以培阳根也。黄芪一两半,不宜多用,缓不能急。
1 黄芪建中汤,即是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诸不足者,稍加黄芪,不敢多用,多用气积也。观黄师达郁汤之理。
论;新加汤,是加人参,也是补肝脾(脾胃)之气,人参是偏于里气(肝脾之阳)。对比黄芪,也是补肝脾,偏于走表,补里气而达卫气(肝木之气,经络之气)。
张锡纯解,黄芪补肝,同气相求,此点甚和黄师之解,故此理可信。张锡纯言,黄芪与白术同用,易生胀满,此点当留意是否真有胀满,有待考究。因病虚劳,也有胀满,不能大意,虽然本方无白术,但如果二药同用,必当细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