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 竺水招舞剑(作者:钱方来)

我这辈子来,看过不知多少场戏。但是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者,莫过于竺水招的舞剑了。我看戏多,是因为我的家乡嵊县是越剧的故乡,县城也常常演戏。有迎神赛会时演出的庙会戏,也有为繁荣市面而演出的沙滩戏。县城按城门分地段,有东、南、西、北门四个片,只要有一方开演,其他三方都要接着演,这样,一演就是十多天到个把月。女子越剧兴起以后,戏馆也开起来了,场子是利用祠堂、庙宇。城隍庙、药王庙、元帅庙、太祖庙以及尹家祠堂,都开过戏馆。有一段时候,南门外火神庙茶楼,设了一个小戏台,茶客可以一边饮茶,一边看戏。嵊县许多唱小歌班的艺人,好多都是先在这些戏馆唱红,再流动到附近各县,然后进入绍兴、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演到后来就闻名全国了。我从小喜动,一听说有庙会戏和沙滩戏,就要去挤。看戏是孩提时代最有乐趣的一件事,赶热闹看戏本来就让人开心,还可以向爸妈多讨几个铜板买零食。演戏时祠庙和沙滩四周有各式各样的点心摊和零食摊,也有顶在头上流动叫卖的小贩,大多是廉价食品,最配小孩的胃口。至于戏馆,是要花钱买票的,小孩子不能常去看。不过,也有机会,旧时嵊县戏馆,往往在戏剧结束前半小时左右,就把大门开放,让大家进去。学生一到放晚学,就几个同学一邀,赶忙跑到戏馆门口去等。有时为了想早点进去,故意在门口大声吵嚷,吵得里面不得安宁,站门收票的人情愿提早放行。于是我们就一拥而入,迅速往四面散开,拣个角度站好看戏,这才安静下来。大人们见了总是说:“五方恶鬼来了!”我们不在乎看不到整个剧情,可是毕竟看到了戏尾巴,认识了几个脚色,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我在儿时看到很多戏,虽不懂艺术,但孩时也有孩时特有的自我满足。许多戏看过了,大人们一说我就知道,有时还能哼上几句唱词,以此为乐。但说实在话,只记住一个大概,而没有深刻的印象。然而,有一次,一个场景,却使我久久难忘,至今记忆犹新。这就是竺水招的舞盘和舞剑。

1938年,我正在二戴小学读书,那时麻行太祖庙开戏馆,我家邻居开汪怡丰酒店的泰华阿叔,他在戏馆有股份,家里有一本看戏的“长期券”。有时他家无人去看戏,我就去向泰华阿叔借来,他很喜欢孩子,只要券空着,总是有求必应。凭长期券还可坐特等位子。有一天夜里,我又借到了长期券去看戏,演的是《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我已听历史老师斯浪清先生讲过,很熟悉,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还为自己已了解剧情而得意。戏演得多好我已记不得了,许多演员早忘其名,只记住演西施的是竺水招,演勾践的是梁彩鹿。然而有一个场景,当时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简直看得入神了。那就是竺水招饰西施在吴王面前的舞盘和舞剑。先是西施两手各用三个手指,托着盘,飘然而出,随着胡琴声,在台上翩翩起舞,渐渐地两个盘子都用一个手指在旋转了,胡琴的节奏愈来愈快,演员也愈走愈快地在台上盘旋,盘子也飞速转动,转到吴王面前,就把身子向后仰,直至身子弯成了虹形,然后又慢慢竖起站直,盘子照样旋转。这动作我们孩子称为“拗洞桥”,即使徒手“拗”也是很难的,何况两手还要用一个手指转耍盘子。当时台下全都高声喝彩,我们也乐极了。接着是舞剑,两把锃亮闪光的白铜宝剑,垂着两个红色流苏,在灯光下寒气迫人。随着胡琴的节奏,起先人像垂柳似地飘来飘去,剑像白鹤展翅那样左右上下晃动,忽而又像两只银轮似地在两边滚转。渐渐地加快速度,宝剑的飞舞,竟使人眼花缭乱,宛若两条银蛇缠着一个美女在狂舞。也像舞盘一样,旋到台中心面对吴王,把身子拗过来,拗过来,直到一张倒着的脸朝向台下观众,头顶接近台面,手还不停地舞着双剑,再慢慢地把头向上抬起,直至身子站直。这时台下肃静,只听到悠扬的胡琴奏着“7……6……5……”的乐曲和看到闪光的剑影。剑舞得好极了,那悦耳的音乐也从来没有听到过,据大人们说,胡琴奏的是梅兰芳舞剑的曲子。我长大了,才知道这曲子叫《夜深沉》。由于这样一个机缘,我后来学拉胡琴时,也抄来了这只曲子学,胡琴没有学会,曲子倒是记住了。这就是我童年时见到的一次难忘的演出。不知怎的,童年时第一次接触到的一个新鲜而美好的形象,居然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磨灭。竺水招的名字也从那时起,长留在我的记忆中了。以后,我在年画上看到“霸王别姬”的画,就会联想到竺水招舞剑,读唐诗读到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我又马上联想到竺水招舞剑。也是从那时起,我似乎渐渐明白,原来一种好的艺术可以给人一辈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戏馆结束了,再过一段时间,我看到竺水招坐在我们同一条街上的吕同兴香干店门口。那时是夏天,她穿着一套粉红柳条的布衫,坐着一条小竹椅,手执一把细芭蕉扇,扇柄上垂有一条白色的坠子,独个儿不声不响地坐着乘凉,坐一阵就掇进椅子上楼去了。谁能想到,戏馆里演得这样生龙活虎的竺水招,在台下竟是个端庄而文静的姑娘。当时她虽然还没有挂头牌,可人们却说她演得最好。不知她为什么住到香干店来?开香干店的全和师娘,她丈夫已经过世,有一个女儿和儿子,儿子吕善征比我长三岁,同在二戴小学读书,我问他:“竺水招为什么住到你家来?”他说:“我们有个亲戚王小凤,是上海有名的长衫小花脸,在设法让竺水招到上海去演戏,等接头好了,就来带她。”此后,我就再没有看到过竺水招,只从报纸上看到她在上海出了名,而且改演了小生。直到六十年代,又在银幕上看到她主演的《柳毅传书》,艺术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嵊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越剧溯源》,第289-292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竺水招舞剑编者按:作者是嵊州人,教师,同时是一位藏书家,有万卷藏书。已故。这段文字我和其他史料对比过,真实度很高,值得借鉴。文章开头很长,不涉正题,但写得很好,乡土风情。最后一段静像描述真是充满了民国风,民国少女的剪影,淡静而美。【又及,为了能在公众号信息流里顺利看到推送,请点一下右下的“在看”。】竺音清响 | zhuyinqx

(0)

相关推荐

  • 王戎 马茂兰:戏里戏外——京剧票友的故事

    (摘自<上海故事>)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的魅力除了舞台上的行云流水和婉转动听,还在于它有着一大批热爱京剧的观众.京剧票友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挚爱京剧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勇于进 ...

  • 胡琴四重奏《戏花鼓》

    胡琴四重奏《戏花鼓》

  • 漫 谈 看 戏

    农村有耍正月闹二月之说,其实从正月开始,就"热闹"起来了.其中'唱大戏'是最热闹的了.农村唱戏,除正月二月之外,还有一些重大庙会,以及为求得五谷丰登的'敬神戏'等.总之,一年中一般 ...

  • 资料 | 藏起竺水招 (作者:​ 郑阳)

    肆虐的风终于停止了它的狂吼乱叫.已经是深夜,我和惠敏却没有一丝睡意.躲进我家,房间里静得可以听见针落地的声音.白天听够了高音喇叭的喊叫,此刻我们算是找到一个倾诉胸臆的空间-为了惨痛离开人世的竺水招,为 ...

  • 资料| 竺水招《碧玉簪-归宁》赏析

    <碧玉簪-归宁> 竺水招 饰 李秀英:筱丹凤 饰 李夫人:余韵 饰 春香 李秀英:(白)母亲,女儿我--我要回去了. 李夫人:(白)何以即便回去? 李秀英:(白)哦,官人有书到来,读书无人 ...

  • 资料 | 竺水招:贾宝玉角色创造的体会

    [原文载于1962.06.10<新华日报>]对我来说,贾宝玉是个难演的角色,我说难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和角色的年龄相差甚远,外形不像,更重要的是<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许多 ...

  • 资料 | 竺水招【来源:芳华特刊】

    本文摘自:1947<芳华特刊> 这不是原文配的照片,原文配的比较常见一些,<浪荡子>李萍那张.我就是突然看上这张了:)这张有二十多了:) 生着一副长圆型不胖不瘦的脸蛋,长着一个 ...

  • 资料 | 汤雅洪:越剧名家竺水招母女的悲欢人生

    越剧名家竺水招母女的悲欢人生 汤雅洪 想找一段网友制作的水袖集锦,找不到了-- 只能用俺做的这么粗糙的充数-- 同时,本文感谢[@君子啊]整理! 只要提起经典越剧影片<柳毅传书>,人们就会 ...

  • 竺水招的艺术【作者:美雪の奇遇】

    竺水招因其逝世早,留存资料少,相关研究便不多,甚至"竺派"是否成派也不能定论.笔者在此只是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谈一谈她的艺术.外行言论,不免幼稚. 一.竺水招演出 ...

  • 资料 | 谈竺水招的《碧玉簪》

    我看了看上次写到<归宁>的时候,是2019-12-14. 资料| 竺水招<碧玉簪-归宁>赏析 以为下回就要唠嗑<三盖衣>了,没想到一年过去了.好吧,是债都会还,时间 ...

  • 尹桂芳·竺水招·戚雅仙【作者:秦瘦鸥】

    尹桂芳·竺水招·戚雅仙 秦瘦鸥 [选自<戏迷自传>] 实是由于一种浅薄可笑的成见,我直至1942年才第一次看到越剧,地点在旧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的九星大戏院,剧目是<秋海棠> ...

  • 资料 | 老戏寻史,亦钗亦弁竺水招

    仿佛搭着618的快车[--]老戏资料也纷纷涌现,看到两张竺水招的旧戏剧照. 比较罕见,至少初一眼都觉得没见过.[后来核对出来什么戏以后发现也见过,只是原来看过太糊对不上号.] -1- 首先是这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