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手工作业逼疯家长?儿科医生教你乐享其中

中秋小假期,就读幼儿园小班的诺诺家差点没被幼儿园布置的家庭手工作业逼疯。

老师要求家庭合作完成一个花灯,要求亲子合作手工完成,富有创意及想象力,作品美观,同时需要有环保意识,多使用家庭废弃材料,能反映中秋喜庆时节,需安装小夜灯。

图片来源:dandelionbooks.com.sg

没想到,孩子画个线条画不好,剪刀教了半天不会用,甚至连粘贴贴纸都完成“不好”。制作过程充斥着家长的吼叫,孩子的哭声,最终,家庭作业只能在沮丧的环境下由家里大人完成。

诺诺妈疑惑,孩子都快4岁了,怎么动手能力就这么差呢?

像诺诺这样年龄,用笔不顺、剪刀不会用、鞋带不会系、扣子不会扣、筷子用不来等,是不是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落后所致?

1

要按照老师的要求作出“赏心悦目”的作品,对大部分家长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想享受制作的过程并从中得到很好的亲子互动,还是不难满足的。

要做出好的作品,很多家长会首先想到的是孩子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细动作发育。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小肌肉群进行的动作,多集中于手指和手部,例如“抓、捏、拧、撕、拍”等。

确实手功能的良好运用是完成整个创意、想法很重要的一步。下面的列表是孩子应该达到这些精细动作里程碑的平均年龄,有些人可能会在之前或之后遇到这些里程碑。但此列表并不能用于诊断发育落后,只为提供给家人一些相关的信息。

2

“坐、爬、站、走、跑”孩子的这些大动作以及语言的发育,作为孩子成长发育的明显指标,家长们会比较关注。

但是对孩子的精细动作,一方面,缺乏明显的判断指标,导致观察判断不太容易;另一方面,精细动作的训练会涉及一些家人认为比较危险的物件,如串珠、笔、剪刀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动手能力差,而不敢给予孩子玩耍的机会,从而导致孩子得不到充分的训练。

实际上,孩子常透过双手接触、探索、了解并控制环境及事物,并在探索中不断尝试操作物件,逐步建立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上所需的手功能,如生活自理能力、画画、写字、弹钢琴等,并促进大运动、认知等能区的发展。

3

针对孩子较发展相对落后的能力,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有意识的训练,来促进孩子这部分精细动作的发展。

关于精细动作的训练,不少家长会认为,无非就是串珠、倒水、撕纸等手指活动训练,只需要反复训练即可成功。

实际上,决定精细动作能力的要素有五个:手指动作能力、双手协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握力量以及手腕关节的灵活及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配合其他基础能力的发展,包括:

姿势控制能力(对躯干及头部的控制以保持身体平衡)

眼球控制和视觉分析能力(有效凝视及追视自己双手及目标)

触觉和本体觉分析能力(分辨物件大小、重量及位置等)

专注力和认知能力(专注于活动、理解活动目的及要求)。

这些能力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推动精细动作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动力时,可以多设计一些适合综合能力发展的游戏。

4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新的一波手工劳作已在路上,老母亲们如何乐享其中?

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基于孩子目前的能力设计合适的劳作方案。

上面表格中给出的精细动作里程碑时间只是大部分宝宝能够达到的平均值,每个孩子的发育快慢不同,基于宝宝目前的能力更为重要。合乎孩子能力的活动更容易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及满足感,更容易收获融洽的亲子关系。

例如小班的孩子更多会让宝宝贴贴纸装饰,大班的孩子尝试画画、尝试临摹写简单的字、尝试剪刀剪、粘合等操作。

图片来源:teisinc.com

合理的期望值。

正如孩子手部的能力有年龄阶段性,孩子对节假日及作品要求等等的理解能力也因年龄、文化、家庭环境等而不同,完全按照大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很容易会忽略孩子在作品中的美好,未能很好地欣赏孩子的作品,从而给孩子带来负面的评价。

调整对作品的期望值,引导孩子欣赏自己及他人作品中的优劣,感受创作的快乐,引导孩子理解节日文化,也许比单纯评价作品的意义更大。

图片来源:thehandworkstudio.com

适当的提示/配合方法。

在作品的制作中,孩子的各种不配合,很容易激发起家长“哥斯拉”的表现,各种吼叫声更加让孩子无所适从。动用各种提示方法,包括口头提示、手势提示、动作示范、动作提示、家人动作协助等,更有助于和谐完成作品。

如文题中的诺诺,4岁的孩子临摹划线、简单地使用剪刀、贴贴纸可能是没有问题的,家长可以先用铅笔画好让孩子用彩笔临摹,可以把纸拿稳让孩子用剪刀剪,设计作品时可以使用贴贴纸等方式,在制作中多鼓励孩子尝试、选择等,也许诺诺妈就没有如此的疑惑了。

小班孩子在做贴纸灯笼

大班孩子的剪纸灯笼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的过程,正是家长的成长之路,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

不轻易焦虑、才能安安心心,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不轻易忽视,才不会等到问题出现,才悔之晚矣。

科学育儿,多点学习,多点淡定,愿你我与孩子共同快乐成长。

本文作者

参考文献

1、《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四版;

2、《学前儿童训练指南(小肌肉)》;

3、《儿童保健手册》李志远 编写;

4、《人类动作发展概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