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残酷就在于它是功利的
01 什么是道德?
我有个很聪明的同学曾经问我“道德是什么?”我回答了一通,“人性”“善良”“美好”之类的,都被我同学用具体事例反驳的哑口无言。
就在我恼羞成怒时,同学给道德下了一个定义,让我瞬间冷汗流了下来。无比精准,无可反驳。
“道德,是为了最大化群体利益而对个人提出的行为要求。”
在这个定义下,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满足,而且道德的很多特点也都可以解释。
比如,遵守道德不会带来个人利益的增加。我们说“诚实”是一种美德,但细细想来,一个人诚实,却很有可能导致他过的很差;反而有的人不诚实,却过的很好。但我们社会仍然要提倡诚实,因为只有这样,在一个区域内的人类群体,总体利益才能最大化。试想一下,假如一个社会没有“诚实”的道德要求,里面的个人势必会为了自身利益欺骗他人、尔虞我诈,大部分人的精力都耗散在了无休止的猜测和斗争中,整体利益必然下降。
再比如,古今中外的道德观念是变化的。古代中国提倡妇女“忠贞”“守节”,因为那个时候科技不发达,信息交流不畅,强势的男性无法及时判定后代是否属于自己,只能通过道德规范来要求女性守贞。因为万一有“养育别人儿子“的事情发生,男性会倍感投入的精力财力被浪费和侮辱,很容易发生流血死亡的冲突,导致群体收益降低。现代社会不一样,”守节“这一观念差不多完全消解,婚前性行为也不再被人们抨击,很大的原因现代社会很容易防止后代基因传承出问题,而且即使有也可以及时发现,不至于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道德,是为了最大化群体利益而对个人提出的行为要求。”这个定义让我起冷汗,除了精准,还有一个原因:原来人及人类所有的发展,都是以“功利“为基准的。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互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群体与群体之间交互是为了群体利益最大化;而因为群体的利益远大于个人利益,所以为了保证群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于是产生道德。
跟人性真善美一点关系都没有。非常残酷。
02 利益才能永久
有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形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前我认为这个观点特别狭隘、冷血,为什么国家之间不能建立一个由伦理、道德和友谊为基础的长久关系呢?
直到我认识到很多事。
我原来的工作单位五六十年代就建立了,简称甲单位吧。80年代初期国家要发展另一个方向,就从我们单位抽调人马在边上成立了新的单位,乙单位。当时国家提倡互帮互助,而且乙单位的人都是甲单位调出去的同事,大家感情很好,国家给乙批的地不够,甲单位就自告奋勇划出很大的地支援乙,说“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你们随便用,厂房随便盖。”
几十年过去,乙单位发展越来越好,甲单位反而落后,那些地百分之七八十都盖成了乙单位的厂房。前几年乙单位甚至盖起单位职工的集资住宅,这下甲单位炸了锅“都是我们的地,为什么他们住?”很多职工提出让领导要回这些地,“荒着也不能让他们用,厂房也得搬走”。
领导就去跟乙单位交涉,乙单位肯定不干,房子都盖好了,公告都发出去了,让我们拆?找死呢。
甲单位领导说这些地是我们给你们的,我们允许才能用,不允许就得拆;乙单位说都是国家的,你说是你们的,有什么凭证。最终捅到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能和稀泥,让乙单位出了一笔钱算是把地买下来。
几年过去,地价房价翻了好几倍,乙单位职工早住上了福利房,甲单位还在苦哈哈不知道去哪里整地,职工一提起这事就恨得打哆嗦。
有老员工跟我聊天,说90年代初的时候就有人给当时领导提意见,把地送出去不对,以后要不回来。但那代的老领导之间关系很好,说没事,大家都是兄弟,好借好还。可过了十几年,两单位的领导换了好几茬,谁认你是兄弟?当时不趁着关系好有条件的时候要回来,以后再要白日做梦。
友谊、兄弟,这才二三十年的光景,老领导刚换,全都翻脸不认人,是非面前,利字为先。现在甲乙两单位关系跟仇人一样。
人类,就是以“功利主义”为基准的。讲道德规范,也不过是把个人利益提升为集体利益。
03 对少数人的残酷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否可以牺牲一个人救10亿人?”如果有这个情况,肯定是可以的。就目前人类数量而言,10亿人足以称得上“群体利益”。从道德方面出发,为了群体的保存而牺牲一个人,是可以的。
也是必然的。
这个问题跟经典的“电车难题”有很大不同:电车难题中是多数人那边犯了错误,而另一条铁轨上的人没有犯错这才产生了道德困境;而且,电车难题中多数人也不过十几个或几十个,远称不上“群体”,所谓量变引起质变,牺牲一个人拯救这个数量的人是无法必然提升群体利益的,反而会因为影响不好贬损群体利益。
当然即使人类发展都是功利的,我也反对“牺牲一个普通人去救一个对社会有很大意义的人”。因为人类社会不发生混乱的基础之一,就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一个乞丐也和爱因斯坦生命平等,不能为了救治爱因斯坦而牺牲这个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