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当代艺术
本篇介绍:
抽象表现主义
融合抽象表现主义元素的艺术
见仁见智的当代艺术
极简主义的艺术追求
观念、行为、波普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对一种绘画精神的描述,而不是对某种绘画观感的概括。抽象指的是绘画表现的手法,表现则是指绘画的精神内涵,本质上还是一种表现主义,只不过表现方式是抽象的。
波洛克:(美国)被认为是让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的功臣
康定斯基追求的是理性,通过抽象图形表达具体的事物,如音乐中具体的具有功能性的元素。而波洛克从表现手法到表达目的都是抽象的。创作过程是纯粹的无意识的自发的过程。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No. 5, 1948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罗斯科:俄罗斯裔美国人。用纯色块纯色彩带来情感上的巨大冲击,给人沉浸式体验,突破人们传统观赏画作的视觉界限。仅仅通过色彩搭配组合就激起不同情绪观感。
洋红,黑色,橙色和绿色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二战之后的艺术,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当代艺术,各种艺术形而下的表观感各异,形而上的指导思想又具共同点,追求消除限制,无意识和外放的表达。
德·库宁:(荷兰)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是德库宁和波洛克一起创造的。非常反对艺术应该具有风格主义这种说法,打破风格艺术的限制。创作中融合各种各样的元素。笔触全部留在画画中,通过痕迹推测作画时的精神状态。
女人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贾科梅蒂:(意大利裔瑞士人)雕塑家,但也有很对绘画作品。绘画非常具有雕塑感:
浓重的象征主义:《勺型女人》
这些当代艺术不一定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克莱恩:Franz Kline,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只有黑色和白色,其中黑色基本都是线条和笔触。【类似中国的书法】
巴尼特·纽曼:抽象表现主义,“拉链”。更多给人的是视觉上的感受(没有其他象征),近距离观看时,将目光集中在拉链上,用余光去看其余色块,是一种视觉聚焦的一种沉浸式体验。
谁害怕红色黄色和蓝色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托姆布雷:最出名的作品都是一些看起来毫无美感且看不出在画什么的作品。
绘画艺术的发展,是个体不断被强调、整体不断被消弱的过程。从拉斐尔开始,作为个体的笔触完全没有存在感;到了伦勃朗、委拉斯凯兹,笔触开始有存在感,而梵高的笔触就开始有独立的表现力,波洛克的画作甚至是整体观感弱于单独的笔触,而托姆布雷将这种笔触的独立性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抽象表现主义和极简主义的对立:
抽象表现主义:相对复杂凌乱,是由内而外的宣泄,是一种做加法、主观的艺术。
极简主义:追求客观冷静,不是表达式的创作,而是一种探究式的艺术创作。“极简”指的是客观理智的绘画,画面中的每一笔都有着明确的意义,尽管这些意义不是都能够言传的。
唐纳德·贾德:(美)重复使用各种改颜色的方块叠成一列。
索尔·勒维特:(美国)作品多由一些基本几何图形组成。大多作品是在墙上。
艾格尼丝·马丁:作品像作业本。深受道家“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观念的影响。
伊夫·克莱因:(法国)单色绘画。画面中,颜色成为唯一参数,却利用画布表面的凹凸纹理做成变化。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西方艺术的发展其实并不是一脉相承的,而是有着三段不同的发展历史:
古典艺术:从乔托开始的一大批大师为源头
现代艺术:以塞尚、梵高、高更为起点
当代艺术:以杜尚的《泉》大大拓宽了“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答案
观念艺术:idea art/conceptual art,对于作品的判断标准不再是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而是看是否有对艺术全新的思考。
约瑟夫·克苏斯:(美国)
行为艺术:将艺术的媒介大大拓展,以往只关组艺术品本身,忽略艺术的创造着。而艺术家作为创造载体本身的艺术性和创造力也值得我们关注
小野洋子: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妻子。行为作品《切片》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
谢德庆:(台湾)一生只创作过五件行为艺术品,却成为行为艺术最为巅峰的作品。
《笼子》将自己关在笼子中整整一年
《打卡》用一年时间,每一个小时打卡一次,一天24次
《室外》一年不进入任何建筑、交通工具
《绳子》与另一位女性艺术家用两米长的绳子绑在一起,在不能触碰对方的情况下生活一年
《不做艺术》一年中不以任何形式和艺术发生关系
波普艺术(pop art):社会背景是工业化大发展,尤其是美国流行文化风靡,处于一个消费品极具膨胀的时代。将流行文化中的元素抽离出来作为一种艺术品呈现。一种全民参与创作的艺术。
波普艺术:
罗伊·利希滕斯坦:
下一篇介绍当代音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