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遂川县这所最好的小学吗?

泉江小学

                                                          刘述涛

在遂川人的心目中,泉江小学是遂川县首屈一指的好小学。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所学校,就等于是自己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人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说不定在这所学校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奠定一个好的人生基础,以后不管是读初中,上高中,考大学,都有可能一路向前,超越别人家的孩子。

也许正是拥有这样的一种理念,一些家长才打破脑袋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挤进这所小学,哪怕是一个班七八十个学生,也不去管它,只要是在泉江小学里有了孩子的坐位,那就等于孩子的人生成功了一半。这样的结果,这些年的泉江小学就一直在想着扩容,从一开始的一部扩到二部,再加上分出去的红军小学,现如今的泉江小学仍是人满为患,每间教室都是大班,都有着六七十个学生。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那个时代,自然不会出现,我们的父母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天天发愁的是家里的盐木油盐,哪里会去管自己的孩子上不上泉江小学。何况四苏小学离家门口挺近的,那又何必舍近求远,到什么泉江小学去?

那时候的泉江小学也不叫泉江小学,还叫红卫小学。真等到叫泉江小学,是在1981年以后的事了。

其实,泉江小学的名字也不是1981年后才叫出来的。在民国25年,也就是1936年,就有了泉江小学这所学校,这个名称。在这之前的1934年,县立第一、第二高等小学与县立泉江义务小学合并,叫做县立五峰小学,这就是泉江小学的前身。到了民国31年,也就是1942年,与县立女子小学合并,称之为县立第一示范小学。民国34年,也就是1945年,又称之为泉江镇中心国民学校。

校名换来换去,校址也是搬来搬去,最早是在蔚起书院,也就是现如今武装部的位置。民国25年,也就是1936年又迁到水南洲背五峰书院,就是如今遂中的位置。到了民国31年,也就是1942年,迁到了水北王、康、何氏宗祠,也就是如今泉江小学的位置,但在宗祠里办了三年的学,又迁往孔圣庙。直到1951年,全国解放之后,才复迁王、康、何氏宗祠,并开始大兴土木,开始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泉江小学。

迁来迁去,叫来叫去,唯一叫得最长久的,还是“泉江小学”这个名字。这足见泉江小学才是这所学校真正的归宿,才是这所学校真正的名号。

等到了1953年,泉江小学有2层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室22间,小教室4间,教师宿舍28间,还有厨房厕所等一应俱全的配备措施。可见,泉江小学从解放后,就被历届政府作为遂川县的重点小学来打造。要知道,我在七十年代读小学,四苏小学还只是六间教室,而且全是一层的土砖到底的木立架的教室,而泉江小学,就有了两层楼的教室。

四里街离泉江小学并不远,也有一批孩子在泉江小学上学,但这些孩子为了赶时间,经常不走木艺社那条小巷子穿过,而是走纺织厂边上大片农田中的田埂。从田埂上走到电厂的后面,然后走护城河上的木板桥,穿过一条巷子,就到了泉江小学的西门。我们去泉江小学玩,也是喜欢走田埂。

那时候的泉江小学里有好多大树,在这些大树底下,有学校安装爬高的竹杆,这些竹杆用铁丝捆绑在大树枝上,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就会指引学生去爬竹杆。在操场的一侧,还有高低杆,这些体育设备,我们四苏小学是见不到的,所以,我们会经常去泉江小学玩,但泉江小学的老师一个个却十分的不乐意,仿佛我们一爬他们学校的竹杆,竹杆就会少掉一点什么东西一样。他们经常会虎着脸训我们,然后像驱赶苍蝇一样的,挥手将我们赶走。

同泉江小学建在一起的,还有机关保育院,我记得那时候的院长是位姓文的老师,她就不像泉江小学的老师,她总是笑咪咪的,并且关照我们玩的时候,声音不要那么大,以免吵醒睡觉的孩子。她说话轻声细语的,反而让我们像是很懂事的孩子一样,早早的就离开保育院去别的地方玩,才不想去打扰睡在小木床上的那些孩子。

八十年代后,泉江小学不断地大兴土木,先是拆了一些教室,建起了一些新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室,然后又是教师楼,再后来就是越来越高的现代化教室。这时候,不管是县城还是山区的孩子,都希望能进泉江小学。我们作家长的也是一样,从我二哥的孩子开始,我们家的孩子就全往泉江小学送,我们不希望自己这一代人的遗憾,再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这毕竟是遂川县最好的小学。

在我儿子读泉江小学的时候,我开始不断有机会走进这所学校,站在这所小学的操场上,看着身边的孩子们跑上跑下,然后想起那些两层楼的土木教室,以及学生站在木栏杆上,看着阳光透过树叶时的开心与快乐,想起我的三叔曾在泉江小学教书,想起学校外面曾办过的五年级六年级,上夜课时的灯光,想起……在想起这些事中,我慢慢的老去,我的儿子也早已经从泉江小学毕业,并坐进了厦门大学的教室。

在前些天,听人说起,泉江小学很快就要整体搬迁,搬到新建的城北小学去,从此“泉江小学”这个名字,就将从遂川人的嘴里消失了。听到这些,不由得有些伤感,我虽然没有在泉江小学读过一天书,但是我的儿子,我的侄儿,我的侄女都在这所学校毕业,何况这所学校还经历过抗战的炮火,解放的枪声。那为什么就不能够让“泉江小学”这个名字永存,让人们在提起它的时候,想到一段历史,一些往事,一场佳话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