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和户县软面背后的文化差异,竟是近现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老板,来碗面,小碗拉条子素干拌,少放辣子,少放盐,多放点菜!”又一次,我走进同一家面馆,“么问题!”这是老板的标准应答。端上来的面确实是定制的味道,可答应的多放菜一般是没指望的。吃了一口,眉头一皱,问老板:“你们是不是换厨师了?”老板说:“是啊,你厉害啊!才换”“不是我厉害,是味道不一样了”。虽然都是户县软面,但味道变化大得很。
而你领着孩子到肯德基,可能永远不会说,鸡块淡一点,多放点辣子,估计就算说了,服务员也是一脸茫然,无法应答。你吃的每一个炸鸡块,从几年前到今天,无论哪个店,炸鸡块都是一个味。
这就是差别,背后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一个灵活多变,一个墨守成规。文化是所有认知的总和,包括处世态度和行为模式。
再看看炸鸡块和户县软面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其中更是体现了文化的差异。
肯德基的炸鸡块提现了典型的标准化,美国人将制作炸鸡块的流程进行分解,分解成不同的模块,然后用标准的动作实现。比如油温多高时放入鸡块,炸多长时间,放多少调料,什么时候放,都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只要按照这个流程操作,不管是新手还是熟练工,都能够炸出味道一样的鸡块。这是典型的西方人行事方式,将事情与人剥离,独立出来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标准化保证品质的一致性,用模块化实现大规模的分工合作,这就是工业化的基础。
中国厨师做面条也有一套流程,但绝没有西方的那种标准,将食材用量精确到克,将一个动作的时间精确到分秒。一般中国厨师的描述是“放一勺盐”、“晌两三个小时”、“面稍微软点”、“洒点面扑”等等,都是一些定性的描述。如果按照这种说法让一个新手去做,将无从下手,就算一个老厨师,做出来的面,味道也不稳定。俗话说“厨师一把盐”,什么时候放,放多少,都在厨师心里,凭经验,凭感觉,这一把盐决定了菜品的味道。这也就是典型的东方文化,适合于一条龙式的手工作坊。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和感受,这就是两种文化下的两种行事风格,两种行为模式造成的区别,很明显,西方精确的标准化杜绝了变通,而中国一条龙式的模糊流程充满了变通。
西方的标准化看似死板,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服务的稳定,不管你是谁,只要掏了一样多的银子,就能得到口味一样的炸鸡块。而在中国,你要是熟人或者领导,不用多掏钱,不知道味道会不会更好,那菜可是一定会更多。
可见,西方的死板文化保证了公平、透明、效率,适合大工业分工协作,而我们的变通,用得好了,效果远比西方的好,但多数变通都走向了反面,充满了投机,这时候也就只能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