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不是在瞎忙,就看这三点
我们经常说,想要一个人废掉,就让他闲着。
有道是,业精于勤荒于嬉。「闲」确实能让一个人废掉,不管是斗志、思维,还是身体、能力,都会处于下滑的状态。
那么,忙就一定是对的吗?或者说,忙起来的人就一定可以过得好,收获成功吗?
倒也未必。
因为忙也有层次之分,有些忙是高效、有价值的忙,而还有些忙则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是在瞎忙活。
很多时候,瞎忙往往比闲着更可怕。
那如何判断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在瞎忙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考量的标准。
01
是不是经过深度思考
在《战国策》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魏王想要攻打赵国,大臣季梁听闻这件事,立马前去拜见魏王,试图劝魏王放弃出兵的想法。
季梁对魏王说,在来见大王的路上,我遇到一个赶着马车向北走的人。他告诉我,想要去楚国。
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向北走?那人回答我,说他的马跑得很快。
我说,您的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那人又说,我的盘缠很充足。我说,你的盘缠虽然多,但往北走去不了楚国。
这个赶路人不知道的是,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赶路的条件越好,他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
大王您现在仗着国力强盛,军队精锐,便想攻打赵国,要知道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您称霸天下的目标就越远。
这便是南辕北辙的故事。
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也比较简单,就是说当你的行动背离目标的时候,越是努力,越会失败,结果越差。
一个人是不是在瞎忙,首先衡量的一点就是做事是不是经过深度思考,有没有仔细、全面分析过。
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应该怎么做,我的方向对不对,方法对不对,是不是可以借助外力...
同样都是赶路,方向错了、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那差距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看似特别努力,但往往却在做南辕北辙式的无效努力,这是典型的瞎忙,也是他们事业、生活难以有突破的原因所在。
老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凡事不要埋头苦干,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多用脑,多思考。思考得越是全面、深入,往往效率才会越高,反之亦然!
02
是不是有结果和价值
古人说:欲速则不达。
很多事都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保持耐心。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结果出来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在瞎忙。
换句话说,我们其实是可以通过阶段性的结果来衡量自己的努力是否有价值,到底是不是在瞎忙。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瞎忙的第二个衡量标准,就是看阶段性是否有结果和价值产生。
举一个例子:
我们想通过某个考试,前期刷了大量的习题。
如果开始每次模拟考都只能在50分左右,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刷题和学习,每次模拟考的成绩能提升到70分甚至更高,那么就可以说明没有在瞎忙,这样的努力是有效的。
反过来讲,如果做了很多的习题,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依然还是保持在50分左右甚至变得更少了,那么这样的努力就可以视为瞎忙,就要思考学习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有问题了。
以结果为导向,这往往是没有问题的。
只要你没有瞎忙,那么只要你付出努力,就肯定会有成长和进步,就会有比之前更好的结果,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是不是比半年前的自己更优秀了?是不是懂得东西更多了?业务能力是不是更出色了?存款是不是更多了?
...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自我审视。
03
是不是注重时间管理
瞎忙与高效是对立的。
而提到高效,我们自然就会联系到一个概念:时间。在越短的时间里,工作完成越多且完成得越好,这才叫高效。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瞎忙的第三个衡量因素,就是看他是否注重时间管理。
那么,时间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呢?
并不是今天上午九点做什么,下午三点有什么安排。我认为,时间管理的背后其实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流程管理,二是精力管理。
什么事情是紧急的,什么事是重要的,什么事又是普通的,可以暂缓执行的,自己什么时间状态最好...
真正高效的人,往往会活得像一台机器。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段需要做什么事情,有着很多高效做事的习惯。
比如说,最简单的就是列代办事项清单,按轻重缓急一条条列好;再比如说稍微高级点的,对生活和工作断舍离,化繁为简,集中精力去做重要的事情。
会不会时间管理,注定是两种人生。
上述这三点,我们可以自我反思,不要让自己陷入瞎忙的陷阱里,请努力得有意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