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对联书法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最优良的体制,它是从家族制、军功制、外戚制、察举制(推荐制)等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建立在科举制度之上的古代文官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就是借鉴它而发展起来的,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从唐武德5年起到清光渚31年止,1300多年中一共录取状元596名,其中,清代录取状元114名。
清代科举制度是从顺治3年(1646)丙辰科起,到光绪30年(1904)甲辰科止,共举行112科,其中正科84科,加科2科,恩科26科,共取状元114名(因为顺治9年和顺治12年是满汉分科,所以多了2名)。清代第一个状元是傅以渐,清代最后一个状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刘春霖。
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是要“三好”的。状元作为科举顶尖人才,不仅要学问(文章)好,掌握政策(策论)好,而且书法好。王士祯在其《分甘余话》中道 :“本朝状元必选书法之优者。”
书法成就最高的状元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柳公权精于楷书,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 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清代的状元中约有一半是公认的书法名家。据不完全统计,其中73人有楹联书法传世。嘉道以后,几乎所有状元都有楹联书法传世。这是值得庆幸的。
清代早期状元书法传世较多,其中一部分是扇面书法。然而以楹联书法传世的仅有傅以渐、马世俊、汪绎、王世琛、邓中岳等几人。
傅以渐(1609~1665)字于磐,号星严,今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清顺治3年(1646)丙戌科状元,是清朝第一个状元。历任弘文院修撰,国史院侍讲,左庶子,少詹事,加太子太保、国史院大学士,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傅以渐书法欣赏一
傅以渐书法欣赏二
傅以渐书法欣赏三
傅以渐流传下来的联目前仅找到2副,其中一副是题傅氏宗祠“版筑堂”联:
版筑恒亭古;
有德世泽长。
另一副(此幅作品在2012年9月首度在北京国子监展出,见下图片)联文是:
陶令爱文常对酒;
庾公逢月每题诗。
陶令是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陶渊明(352?~427 )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彭泽县令等职。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其《饮酒》其十六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庾公是指庾亮。庾亮(289~340)字元规,东晋颍川鄢陵(河南鄢陵西北)人,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庾亮能诗文,兼善书法。“庾公逢月每题诗”出自唐·杨巨源《送绛州卢使君》一诗。其中有“绛老问年须算字,庾公逢月要题诗“。李白《陪宋中丞右武昌夜饮怀古》中也说:“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世说新语》中载有当年庾亮在鄂州秋夜登楼(南楼)赏月一事,可以参看。后人便称南楼为“庾亮楼”、“玩月楼”,“庾公楼”、“庾楼”。
另一件则是一幅行草扇面书法作品,内容为:“玉斝(音jiǎ)琼浆列锦屏,八仙此日庆遐龄。吹笙子青来缑(读gōu)岭,舞剑能纯下洞庭。奉简中都清海岳,枕戈坐镇应三星。野人共祝南山寿,保养中和乐性灵。”扇面材质是泥金宣。
傅以渐扇面书法作品
随着状元书法的火爆,傅以渐书法扇面逐步出现在市场。我大约见过六幅。傅以渐书法宗王羲之,也学欧阳询,但更多的是宋四家苏、黄的影子。此幅楷书对联似从欧、苏而来,笔法内敛,运笔方圆兼施,虽合法度却又略显拘谨。行草扇面明显学王羲之,颇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作为状元宰相,傅以渐最有名的倒是一则妇孺皆知的故事,彰显出宰相气量。他的家人与邻居因为宅基地界限问题发生争执,他的老父亲写信向他求助,而他很快在回信里附诗一首: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随后,他家主动让出三尺地基,邻居见状同样也让出三尺地基。互让后的六尺地基,形成了一个胡同。康熙皇帝为此题写了“仁义胡同”四个大字,取孔子讲“仁”,孟子讲“义”的精神。至今 “仁义胡同”尚存。
仁义胡同
傅以渐家族后代中有位很有名气的学者叫傅斯年,是傅以渐的第八世孙。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傅以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