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战》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0-2岁宝妈宝爸必读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34本书

《父母:挑战》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父母:挑战》一书的共读。

儿童生活中的各种外部情形都会造成特定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深远且有害的影响,而后续的一系列困境皆发端于此。在这种情况下,隐性的冲突还会突然显现,令人措手不及。

为人父母,你如果能以恰当的态度与方式对待孩子并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那么在每一个新情形出来后,你都能够很容易地决定做或者不做什么。

当然,你若能掌握更多关于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需要,将对你有很多帮助。

接下来,你将读到儿童在特定情形下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对应的训练方法。

希望能够对你有启发~

01.产前心态调整

你在期待孩子降生的同时,也面临着第一项教育任务,调整好你自己(和伴侣)的心态。

因为,这一阶段,你很容易便会出于对育儿过度担心,或是过度自信,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如,恐惧、担忧、害怕,等等。

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心理对孩子的影响,你应当充分利用孕期来学习育儿知识,即通过书籍或课程来学习婴儿护理与儿童心理学,来帮助自己建立起信心与勇气,坦然面对孩子的到来。

与此同时,你还要警惕因为过多的信息和建议,而变得气馁或是焦虑。因为,你才是孩子的监护人,与最终决策者。

02.产后情绪调整

诚然,不少女性都可能会因为身体与激素的变化,出现产后抑郁。

但是,这些都并不是不能够战胜的。在产前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寻求来自家人的帮助,都能够更好地帮助新手妈妈度过这一关。

而对于婴儿来说,他们与周围人初次接触的经历至关重要,一旦从养育人那里得到的错误的反馈,都会让往后的育儿工作,变得困难重重。

因此,孩子刚出生的头几个月里,反复强调父母要小心翼翼地维持情绪的平衡,心平气和面对孩子,这都不为过。

因为,如果孩子从生命的一开始便体验到无助所带来的有利后果,那么便难以发展出充足的勇气与自立。而来自父母的怜悯、焦虑、恐惧与抱怨,不仅仅会妨碍到孩子自身的发展,还会干扰到孩子与他人的关系。

02.母乳喂养

在吮吸母乳时,婴儿便开启了第一次与他人合作的冒险之旅。一旦他对此习以为常,遵守规则就会渐渐地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贯穿于孩子的整个生命中。

因此,身为孩子的父母,从喂养一开始,你们便该与儿科医生一起,建立起一套适合孩子身体需要的喂养时间表,而不是按照孩子的需要,无限制地为孩子提供食物。

通常来说,严格遵守喂奶时间表,会给孩子带来这两个优点:

一个是让婴儿能够置身于作为社会生活的主要秩序与规律中,从遵守规则中获益;二一个帮助孩子尽早建立起规律的生物钟,让孩子发育得更健康。

最后,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孩子摄取食物的能力,只要父母不干涉孩子的胃口,孩子就能够照顾好自己;即使他这次吃少了,下次也会补回来。

03.断奶

在儿童训练中,断奶是一大难题。

如果断奶的时间到了,你同样应该照计划执行,不要因为孩子拒绝一个舒服的习惯而动摇。

你的努力有简单而纯粹的被动性:绝不让步。坚定地面对婴儿的饥饿,控制好自己的担忧、焦虑与同情心,不借助任何强制性手段或是压力。

这样一来,孩子便会照着你说的去办。

04.早期肌肉活动

孩子天生就有让自己站起来的欲望。当孩子足够强壮时,他们就会自己主动地坐起来,然后靠自己站起来,迈出第一步。

所以,不要试图推动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更不要流露出自己的焦虑。给予孩子过多的帮助只会妨碍他学步,并阻碍其自立的发展。

最后,孩子还必须学习摔倒。

如果你在孩子跌倒后,便随即安慰孩子或是抱起他,那么你鼓励的就是哭泣与自怜。然后,孩子就会更容易,而且是更经常地哭泣,并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来快速获得你对其伤痛的补偿。

05.如厕训练

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视他的发展情况来训练他保持干净了。如果孩子能够长达两小时保持尿布干燥,就表明时机已到。

这时,你便可以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就让孩子上一次厕所,让孩子get到如厕的好处。

上述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孩子主动要求或自己去上厕所。

如果他在学会如厕后尿了裤子,你就该重新执行原来的惯例,这时他忽视自身义务的自然后果。

具体来说,便是再次把孩子放在马桶上,然后在第二天给他自己如厕的机会。孩子若还是继续尿裤子,那么便要减少间隔时间,直至孩子养成习惯。

千万不要说你没时间执行这样的惯例。

在该训练如厕的时候,依旧给你的孩子穿上纸尿裤,固然是一件省时省力的事情,却会在未来给你造成更多的麻烦。

06.最初的独立

父母的焦虑与纵容是早期训练的陷阱。

骄纵婴儿是你的本能倾向,从一开始就要特别小心,避免成为这样倾向的受害者。你的孩子会敏感地觉察到你的担忧,并利用你的担忧,来让你围着他团团转。

因此,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你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去学会辨别孩子不同形式的哭闹与啜泣背后的意义,了解它们究竟表达的是孩子的真实需求、疼痛或者不适,还是只是寻求关注的手段。

尤其是在孩子受伤后,比起你的同情与安慰,孩子们可能更需要你的加油与鼓励。

你或许会认为这样做有些残忍,但若让孩子发现自己可以利用痛苦来获得你的关注与关爱,在未来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

与之相反,在孩子真正需要帮助时施以援手,在其他时候大胆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就会发现,孩子们会自己去寻找更加合适的解决方法,并学着照顾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们将受苦更少,快乐更多。

07.第一次犯错

与不少人理解的不同,婴儿之所以会搞破坏,并不是因为知道这样的行为是被禁止的。

恰恰相反,他们不仅知道做出这样的行为,如,打碎玻璃、拉拽窗帘、往地板上扔食物,都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还会故意通过做出这些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因此,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父母不仅不该对孩子大吼大叫,或是打孩子的屁股,还要心平气和地将孩子放进婴儿围栏里,柔声细语地表达你的遗憾。

如此一来,孩子们便会发现哪些行为会限制他的自由,从而调整对待家里各种物品的行为,既不会伤害到自己,也不会故意破坏物品。

另外,如果是某些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物品,如,触碰尖锐的物品、跑到大街上、触碰滚烫的锅或是水壶时,仅仅带走孩子或是告诉孩子潜在的危险是不够,你还必须要与你的孩子一起进行试验,让孩子了解到其中的危险性。

比方说,你可以在偶然用尖锐的物品伤到自己时,给孩子看到你流血的手指,并表达你的疼痛,我相信,这一定会是比说教、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你将继续读到另外7个训练孩子的情形与建议。

敬请期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