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南方》原文及赏析

博学多才是博尔赫斯的代名词,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成为了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他也是20世纪最为独特的虚构小说家,“颠覆了世界上的小说”;他更是一位散文家和翻译家。
他的诗歌,和小说、散文一样,都独树一帜,又相互辉映。因此,有人曾说他是三位一体的文学集大成者,是“作家中的作家”。墨西哥诗人、散文家帕斯也曾对这一现象,生动地评价道:“他的随笔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读起来像诗,他的诗让人以为是随笔。联系三者的,是思想。”
虽然博尔赫斯在文学上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在他自己看来,他依旧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诗人。在他创作之初,就对诗的本质和由来,进行着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思想清晰地体现在诗歌《南方》中,它被收录在博尔赫斯1923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中。
在不同的诗人,不同的作家,不同的读者心中,诗的本质和由来,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在读诗,或者是写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于内心发问,什么是诗?诗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个简单又并不简单的问题,始终会困扰着很多人,也一直引起了很多争议。
而博尔赫斯在诗歌《南方》中,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清晰地解释了这一问题。从这首诗中,看不到纷繁复杂的议论和论证,有的只是诗人自己的见解。虽然见解较为简单,但是却直指问题的要害。
从你的一个庭院,观看
古老的星星;
从阴影里的长凳,
观看
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
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们的名字,
也不会排成星座;
只感到水的回旋
在幽秘的水池;
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沉睡的鸟儿的安静,
门厅的弯拱,湿气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十三行,却包罗万象。诗人像一个初次接触新鲜事物的小孩子一样,对周遭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他被“古老的星星”吸引,于是“从阴影里的长凳,/观看/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这样的动作,像极了小时候我们对神秘的星星怀揣的小小心思。由于并没有掌握关于星辰的知识,诗人说自己“无法叫出它们的名字”,“也不会排成星座”。
于是,诗人从内心出发,直接表达当下的感受。他感到“水的回旋/在幽秘的水池”,将星辰在神秘而幽静的夜空,进行运转的画面看成水的回旋。他闻到了,从庭院中散发出来的“茉莉和忍冬的香味”。他听到了树林间,“沉睡的鸟儿的宁静”。他看到了“门厅的弯拱”,感受到夜晚的“湿气”。
诗人由观看星空,进而留意周围的一切事物,慢慢地发现,“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由此,诗人对什么是诗?诗是如何产生的?做出了自己内心的解释。
首先,诗人告诉我们,生命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诗,也就是之所以有这些事物的存在,才得以有诗的诞生。纵观古诗和现代诗,它们都是因为身边的事物而出现。
然后,诗人告诉我们,对周遭事物保持着好奇,保持着细致的观察,这就可以产生诗。这种观察,不需要将它们的里里外外看个通透,需要的是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直观感受表达出来。比如星星的“回旋”,花香,鸟儿的沉睡,弯拱,湿气,这些都是人所感受到的。因此,产生诗的要素就是人的感受。
当人身处自然之中,并与自然达成了某种契合之时,诗就自然出现了。这就是博尔赫斯在诗歌《南方》中所要表达得中心思想。当然,诗歌《南方》所呈现出的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诗人站在他当下的角度所体悟到的,并不能完全而详尽地回答这一问题。
诗歌就像那浩瀚而神秘的星空,每进一步的观察,都会发现足够吸引人的地方。我想,无论什么是诗?诗又是如何产生的?这并不是多么重要,重要的是读诗,或者写诗,能够给当下的自己,带来足够的乐趣。就像博尔赫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注意到身边的事物,而有了一次奇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