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潍坊民间传说系列---《郭雀与慈母山的传说》
在明朝末期兵荒马乱的年代,某个夏天临近晌午,一个衣着褴褛的青年背着瞎母沿当时青州官道一路向南讨饭避难。走到临朐南部山区路边某个地方,母子饥饿,加上劳累,苦不堪言。附近又没有村庄,青年看见西面有个看起来不是很高的山头,对母亲说:娘,我背你到前面山头歇着,免得有野兽侵害你,让我去四处找些食物咱们来吃。瞎母应允了。
母子上了山头之后,儿子下山寻觅食物,母亲一开始安静等待着。时间越来越长,青年还没有回来。瞎母着急不已,苦于看不到周围环境状况,但十分担心儿子,双手胡乱摸索着,腿脚又不灵便,慢慢的,身体向前爬行了一段距离,身后的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划痕。瞎母就这样靠着双手扒扯,拖着身子,竟然到了山头西边一个山石自然形成的状如簸箕的平台,瞎母有些累了,又口渴,想见到儿子的心情更加迫切。双手四处摸索着,又摸不到什么东西,周围也没有草丛什么的,平台光秃秃的,她以为到了路边,有些高兴,呐喊着儿子的乳名,但除了耳边的风声,四处静悄悄的。瞎母有些慌了,一着急,身子向前一扑,忽然从平台上翻滚下去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跌落在山沟里的瞎母慢慢醒来,顾不上脸上的血污,胡乱抹了一把,也不知道身在何处,只觉得浑身隐隐作疼。想到外出觅食的儿子安危,她老泪纵横。那张沧桑的脸,混杂着泥土和血水,以及泪水。瞎母一开始是低声抽咽,慢慢的哀号起来,也不知道是哭自己连累着儿子,还是哭儿子跟着自己受罪,哭声越来越大,原本空荡幽静的山谷中出现了几匹野狼。白天一般是不会出现狼的,它们被瞎母的哭声吸引过来了,团团把她围住,像是商量好了一样,谁也没有下令,一起向瞎母发起进攻。
可怜的瞎母就这样被凶残的野狼撕咬噬吃,山沟的野草上,野花上,山石上,泥土上,沾满了血迹。草丛中的那条小溪,流出好几里地,水都是红红的。等寻到食物的儿子归来的时候,发现山头没了母亲,慌了神,四处寻找又寻不见,扔下食物,沿着簸箕平台向山沟下跑。到了山沟,傻了眼,呆住了。作恶的野狼早已散开,地上一些破碎的衣服,母亲的一些毛发,还有一些母亲的碎骨。看到这么悲惨的景象,伤心欲绝的儿子跪在地上,手攥着沾满母亲血迹的土,向着天空,大声哀嚎起来,震动了整个山谷。
青年抹干眼泪,捡几块碎骨,用破烂的衣服包好,拿着回到大路,一路向南,然后折向西行走到母亲休息的那个山头南边的一个土坡,回首瞭望北边的山头和簸箕平台,禁不住悲伤和自责起来。如果不是觅食回来路上被官兵盘问刁难,自己及时回来的话,母亲不会遇害;如果不是自己被那些富商们拒绝施舍,能早些回来的话,母亲还会活着的。一切都已经晚了。人死不能复生,青年在土坡上一块比较平整的地方,挖了坑,把母亲碎骨和衣服埋了进去。这个青年名叫郭雀,后来成了响彻临朐青州甚至博山沂水山区名震一时的土匪头子。
以郭雀为首的一伙土匪,名气很大,在民间中有很多传奇故事,老百姓也都尊重这帮土匪,当时一些青壮年村民,能以进他们队伍为荣,因为他们都是义匪。郭雀恨透了官场腐败欺压百姓的官兵们,也恨透了那些欺软怕硬鱼肉百姓的富商们,于是土匪们在他的带领下,专干那些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大快人心的义举。村民都说,他们从不抢村民,尤其是贫穷的村民家里,往往会莫名奇妙的多了一些油和米。一些耀武扬威的富商们的家里总会不翼而飞一些贵重财物,但总查不出是什么人干的。
再后来,郭雀把土匪队伍解散了,一些人不愿意离开他,就随着他来到瞎母遇害的地方落了户扎了根,渐渐的人口越来越多了,村落也渐渐多了,野狼也基本被消灭干净了。村名都说,郭雀亲自给当年他们母子休息的那个山头命名为慈母山,来纪念母亲;把瞎母翻下山沟的那个簸箕平台叫摸儿顶子;把瞎母遇害的山沟叫哭儿后沟;把埋着母亲尸骨的那个土坡叫回头子。村民还说,后来郭雀专门在摸儿顶子和回头子中间的一个地方,挖了一个山洞,自己长年住在洞里,为母亲守灵。上了岁数的老人说,小时候还到洞里玩过,里面有床,桌子,凳子,都是石头做的,保存完好。人们感动于郭雀的孝行,把这个洞叫郭雀洞。
解放以后,石床石桌石凳遭到部分破坏。到了大搞破坏的文革时期,村庄改造修路,土坡被铲平,瞎母尸骨早不知去向,郭雀洞也填了。至于山头和簸箕平台以及那条山沟都完好保存,所以慈母山,摸儿顶子,哭儿后沟的叫法一直被叫到现在。(本文已授权发表在某杂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