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习(1~8)

1、爱

造字本义心疼惜呵护,并喃喃倾诉柔情。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词语例举

敬时爱日:指珍惜时间。出处:《吕氏春秋·上农》:“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爱毛反裘:为了怕裘衣上的毛受损害,把裘衣反穿起来。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爱重:❶喜爱看重;❷爱惜尊重。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②惠爱、仁爱(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

③怜悯,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助记小故事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爱”字: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 (《师说》)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 (《过秦论》)

(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_______ (《陈涉世家》)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 (《六国论》)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爱莲说》)

答案 (1)疼爱 (2)吝惜 (3)爱护 (4)爱惜,珍惜 (5)爱慕,欣赏

2、安

造字本义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内心则焦虑不宁。

古人称娶亲成家、宁神度日为“安”,称衣食充足而娱乐养心为“宁”(寧)  ,“安”是“宁”的基础,“宁”是“安”的高级境界。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词语例举

安步:缓步徐行。例句: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螫(shì)蜇人。骐骥:骏马。跼躅(júzhú局竹):徘徊不前。驽马:劣马。安步:慢步前进。这几句大意是,老虎若是犹豫不决,不如蜂、蝎蜇人厉害;千里马若是徘徊不前,不如劣马慢步前进。

安危:❶平安与危难;❷扶助危难。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形容为了信仰或理想,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寝不安席:寝,睡觉; 不,不能 ;安,安于; 席,枕席。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

舍安就危:就,靠;舍弃安逸而去接近危险。指为某种目的,甘愿面临危险。

例句详解

(1)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不动摇。

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③缓慢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2)动词

①安置,安排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②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3)疑问副词,怎么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

(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沛公在哪里?

助记小故事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安'字:

(1)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3)然后得一夕安寝________ (《六国论》)

(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

(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 (《赤壁赋》)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 (《曹刿论战》)

(7)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 (《论语》)

答案 (1)安稳 (2)怎么 (3)安逸 (4)安定 (5)哪里

(6)养生 (7)使……安

3、被

造字本义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词语例举

被酒:中酒,即喝醉了。

被练:身着用熟丝连缀的铠甲。比喻步兵。例句:“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

扇枕温被:形容对父母十分尽心。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人们称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布被瓦器: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长枕大被:比喻兄弟友爱。出处,“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

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怀抱美才而深藏不漏或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出处:“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理解我的人甚少,以我为法则的人就难能可贵。这就好像圣人披着褐布的衣服,而怀揣宝玉,人们很难相信他怀里有宝贝一样。)

例句详解 

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

②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3)介词,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助记小故事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被”字: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________ (《琵琶行》)

(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 (《陈涉世家》)

(3)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 (《屈原列传》)

(4)闻妻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 (《促织》)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6)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_______ (《报任安书》)

答案 (1)表示被动 (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通“披”,披散 (4)覆盖 (5)遭受 (6)遭受

4、倍

造字本义唾弃、背叛。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呸”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词语例举

倍道:❶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❷背离正道。倍,通“背”。

倍道兼行: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疾行。

出处:《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利市三倍:利市,利润;三倍,几倍。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助记小故事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倍”字: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 (《鸿门宴》)

(2)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 (1)通“背”,背叛,违背 (2)越发、更加

5、本

造字本义树的根部。

推导提示“本”是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词语例举

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形容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正本清源 :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拔本塞源:本,树根。源,水流的源头。拔掉树根,塞住水的源头。①比喻毁灭或背弃根本。②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详解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 梁惠王上》)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为是者有本有原。(《原毁》)

――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4)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

――本来自己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对您的儿子(指焦仲卿)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助记小故事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本”字:

(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 (《琵琶行》)

(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_______ (《孔雀东南飞》)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 (《归园田居》)

(5)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 (《齐桓晋文之事》)

(6)今存其本不忍废,________ (《〈指南录〉后序》)

答案 (1)本来,原来 (2)原本的 (3)原本 (4)本质 (5)根本,基础 (6)版本,底稿

6、

 

造字本义垦荒种粮的农村边邑。

推导提示本义名词:垦荒耕作的农村边邑(鄙远、边鄙)--形容词:未开化、缺乏教养、粗鄙的(鄙俗、卑鄙)--动词:轻视、看不起(鄙夷、鄙视)

词语例举

鄙夫:❶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孔子对过于重视身外之物的得失称之为鄙夫。❷第一人称的谦称。

鄙见:谦辞,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

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同“贵远贱近”。

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鄙吝复萌:鄙吝,庸俗;萌,发生。庸俗的念头又发生了。【出自】《后汉书·黄宪传》:“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于心。”

鄙夷不屑: 指轻视;看不起。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例句详解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我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

(4)谦词,谦称自己。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鄙怀,自谦之词)

助记小故事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 浅陋无知)人。”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鄙”字:

(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出师表》)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 (《曹刿论战》)

答案 (1)庸俗,浅陋,鄙俗 (2)身份低微 (3)把……当作边邑 (4)浅陋

7、兵

造字本义手拿兵器

推导提示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词语例举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详解

名词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②士兵、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

③战争、军事、武力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

④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敌军。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

助记小故事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 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兵'字: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________ (《六国论》)

(4)斯用兵之效也________ (《六国论》)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________ (《过秦论》)

答案 (1)兵器,军械 (2)士兵,军队 (3)军队 (4)用兵策略,战略 (5)兵器

8、病

 

造字本义重病卧床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词语例举

蚌病成珠:本义指珍珠由蚌痛苦孕育而成,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

愁潘病沈:泛指烦恼和疾病。晋·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梁·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

思妇病母: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喻作伪。

例句详解

(1)名词

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您的病在肠胃之中。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②毛病,弊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

――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

②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③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助记小故事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 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病”字:

(1)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________ (《苏武传》)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3)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 (《登高》)

(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________ (《项脊轩志》)

答案 (1)患疾病 (2)生病 (3)疾病 (4)疾病

来源:陪侬读册ID:peinongduce,语文阅刊(yuwenyuekan)有增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