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联话(59)刘可亮 湘潭史上联家“借对”应用赏析(上)

【作者简介】刘可亮,湖南双峰人,就职于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湘潭市楹联家协会学术委主任。潜心对联理论研究十余年,著有对联理论集《无情对论》《对偶破缺论》,领衔主编的《无情对韵》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其理论专著,皆有填补空白之功,其中《对偶破缺论》首次从“对称性破缺的美学价值”视角来立论,为传统格律文体尤其是对联理论的科学化、系统化犁出了全新的路子。

湘潭史上联家“借对”应用赏析(上)

刘可亮

借对这一古代诗联家较为常用的手法,已被当今大陆联界基本忘却。部分接触、了解过此手法者,也多陷入了不善用、不愿用或不屑用的境地。这是不正常且令人遗憾的。

此前,笔者曾统计过富厚堂诗人,以及台湾当代名家成惕轩先生使用借对的情况,并撰有专文。为了进一步帮助人们客观认识、正确对待借对这一手法,推进对联文化的复兴,特对湘潭地区(含老湘乡)史上对联名家的作品进行了统计和研究。

湘潭乃湖湘文化腹地,近代以来,天下诗联家半属湖湘,而湖湘诗联家的主力又非湘潭莫属。故选取这个群体的作品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笔者研究的样本主要为《湖南对联大典》(余德泉、唐意诚主编)、《湘潭古联集萃》(刘安定主编)及手边其他参考资料,统计了1000余副作品,发现运用借对手法者54例,应用比例在5%左右。作者涉及王闿运、左宗棠、杨度、吴熙、王香甫等30余人(其中,样本中曾国藩、曾广钧等富厚堂作者的作品因此前另有研究而未纳入统计)。

我们首先通过王香甫先生(1866—1938,湘潭县云湖桥镇王家湾人)这副脍炙人口的题赵五湖赈孤联,来认识一下借对:

今夜结个欢喜缘,都随着锣鼓三通,听这左边清平调,右边浪淘沙,凡是男,入男伴,凡是女,入女流,一样招扶,莫说我为南为北;

明日叫做元宵节,好领取金钱十贯,到那上首石潭街,下首姜畲市,要吃酒,有酒楼,要吃烟,有烟馆,百货齐备,任从你买东买西。

下联的“东西”在句子中的意思为“物品”,读者在欣赏时,会不自觉地往其“方位词”含义上想,从而错觉与“南北”对得很工。这种句中甲义不匹配,而利用闲置的乙义给读者造成“很工”的审美错觉的对仗方式,即为借对之借义,又称转义。

借对产生的原因在于,古汉语对偶法度是“以字为单位的对类”,且以追逐“小类工对”为价值取向之一。故诗中偶句应用借对一早就成为了现象,联句中的应用亦于古代为常态。

再来欣赏几例。

秋瑾题动石夫人庙:

如斯巾帼女儿,有志复仇能动石;

多少须眉男子,无人倡议敢排金。

句中“金”的甲义是“金国”,借用了其“金石”之“金”义。

萧乾三(1891—?,湘乡县潭市镇人)题湘乡某戏台:

茅屋三间,权作汉家宫阙;

梨园半部,聊当左氏春秋。

句中“梨园”为“戏曲班子之代称”,借用了其“梨树之园”之义。

杨鸿瑞(1881-?,湘乡县人)题湘乡桐瑞台杨氏宗祠:

桐叶启姬封,念吾先劫历玄黄,重感时花宅连道;

瑞鳣传汉尉,冀来嗣谋承清白,好看乔木接龙城。

“玄黄/清白”为借对,“清白”借用了颜色义。

李天龙(1680-1750,湘潭县响塘仙女山人)题忏心寺:

高塘仙李早蟠根,乐尧天舜日,任运逍遥,即色即空观自在;

胜国伽蓝承奕叶,蒙法雨慈云,归诚顶礼,无人无我见如来。

宾玉瓒(1871-1940,湘潭县锦石乡人)题大雄宝殿:

去六欲,得六通,万法皆空参自在;

离五浊,照五蕴,一尘不染见如来。

两例中的“自在/如来”为借对。

吴熙(1841—1922,湖潭人)题湘潭药局联:

范希文未为良相,先作良医,甲兵十万任纵横,果然削平患难,振起疮痍,看圣贤将元气唤回,是何等神针法炙;

吕纯阳不赠仙丹,难成仙骨,世界大千多疾苦,但使药可返魂,汤能续命,举民物尽嬉游仁寿,便如到佛海灵山。

贺焜(1852-1916,湘乡县舒家山人)题湘乡桃树尚区蘸坛:

地犹桃树三千,郁垒有灵,万户全消颛顼厉;

秋列菊花重九,乡园无恙,大家欢听梵天音。

两联中的“十万/大千”“三千/重九”均为名词转义为数词,实现转义。

以上举例采取的都是“下转”手法,即下联中的字词实现了转义。这是古代诗联家使用最常见者。

若上联中的字词实现转义,则为“上转”;上下同时转义,则为“双转”。从理论上来考察借对词汇资源,下转:上转:双转=1:1:N(N>1)。笔者曾统计过经典无情对200副,使用实际情况大约为:下转:上转:双转=4:2:1,而古人在普通诗联中使用借对时,“下转”的比例更大。这是因为,人们习惯于以出句为“标靶”来对句,惯性思维和阅读习惯会保持出句中字词的“甲义”不动,为之匹配字词。亦即使用上转和双转,需要具备较强的求异和创新思维。

有意思的是湘潭地区史上联家的这批作品的手法使用情况却是:下转21处、上转19处、双转8处。除此之外,在53件作品中居然有3例还使用了多处借对,有高达8例“自借”,有9例使用了“缺借”。另外,在借对的同时改变了词性者居然高达27例,这也是远远多于常态的。借对应用的诸多潜在、待开发的可能性,被较大比例地实践,足见湘潭史上联家无愧于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

试分类欣赏:

1.上转

王闿运挽陈仲权:

尽教儒子成名,唾手燕云,百战山河尽功狗;

偏是人才不录,归魂鸳水,十年湖海失元龙。

“燕云”为五代时期地名,燕指幽州,云指云州。此处为上转。上转的特点是:要把出句中的字词先理解为乙义、丙义,再匹配对仗词语。

杨度挽孙中山: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全世界能全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上比中的“心”意思为“心智、思想”,显然借用了其作为“器官”之义。

毛咏薰(1870—1937,韶山冲人)题韶山引凤亭关帝庙戏台:

听得弦歌重九后;

看来往事几千年。

上比“重九”由名词转义为数词了。

马羽霓(1883—1948,湘潭县九都九甲大塘冲人)题湘潭某戏台:

悲欢局里动良心,要看透千古忠奸,到头结果;

热闹场中须冷眼,莫徒羡一时富贵,转瞬空花。

显然,上比“结果”之“果”转义了。

王龙文(1864—1923,湘乡县新安乡三十四都人)题湘潭文信国公祠:

是气作天竺地维,一撮文山,高撑终古;

读书怀孔仁孟义,半瓯湘水,敬荐先生。

上比“文山”为文天祥的道号,此处借用为山名与“湘水”相对。

李寿冈(1925-2008,原湘潭市楹联学会会长)题陶侃衣冠墓:

大节比文山,姓名未必登新志;

孤魂伴湘水,表彰谁与建丰碑。

亦使用过同一借对。

张力平题湘潭市刘道一烈士祠:

虎视龙骧,中山左右一肱壮;

地灵人杰,半壁东南三楚雄。

上比中的“中山”的借用方式与“文山”类似。

朱尧阶(1802—1872,双峰县杏子铺镇人)题双峰青石铺惜字炉:

文明有象归诸火;

字矫如龙化在天。

萧仲祁(1873—1967,湘乡县潭市镇人)题湘乡潭市镇新乐村承家湾:

承平有象;

家庆延鸿。

此两联的“象”均借用了其动物义。

上转对读者审美习惯的冲击更强于下转,带来的审美体验相对更强烈。

2.双转

王闿运赠友人

斗室自太古

升堂无俗情

上比中的“斗”甲义为“形容大东西的小”,为形容词,下比中的“升”为动词。二者同时借用名词“容器”义或“量词”义,带给读者很工致的审美错觉。

吴熙挽黎景嵩:

台澎郡将以君终,徒企望二三豪俊,投袂而兴,弃地要能收。傥分屯海上雄兵,赵佗大好王南越;

江汉寓公随鹤去,早挥霍百万金钱,一簪不著,罢官何足惜。独多占人间艳福,范蠡到处载西施。

“南越/西施”属于双转,其中“越/施”皆能带给读者动词对的审美错觉。

吴熙挽黎培敬:

以县令入词林,以儒官擢屏翰,以谪臣典刑狱,仍以漕帅移镇封疆,勋名各炳炳琅琅,宠命更重申,问里居病状何如,霖雨慰苍生,岂容安石终高卧;

在昭潭话文字,在岳麓和诗篇,在淮浦定奏章,又在邗沟往还书札,意气极勤勤恳恳,感恩并知己,抚旧事伤心欲绝,风尘辞墨绶,已失钟期不鼓琴。

“重申/知己”之“申/己”皆借用其天干义,为双转。    

朱尧阶题湘乡魁星阁:

星辰岂有形哉,在天成象而已,知世上鬼神,半缘人造出;

科甲虽由命也,视汝存心如何,凡榜中姓氏,都是我题来。

朱尧阶题双峰酒店染坊:

自从酒国登黄甲;

不使人间有白丁。

朱尧阶的两联“辰/甲”“甲/丁”皆借用天干或地支义实现双转。此外“黄/白”为下转。

民国吴乾育题湘乡某茶亭:

面面有情,一杯茶纵谈今古;

头头是道,数声笛各自东西。

显然,“面面/头头”都借用了“器官”义而让人觉得很工。

佚名题湘潭市刘道一烈士祠:

一杀同胞,一救同胞,黄帝子孙分两种;

又歌烈士,又哭烈士,青年肝胆照千秋。

“黄/青”在句中的甲义均不是“颜色”义,故均为借用。

双转对读者审美习惯的冲击更强于单转,带来的审美体验相对最为强烈。

分享楹联之美

品评对仗之奇

主办单位

湖南省楹联家协会

湖南省岳阳市楹联学会

(0)

相关推荐